默认计划
(0人评价)
汉语修辞与中国文化
价格 100凤凰贝
该课程属于 第二期凤凰读书班
请加入后再学习

  D373跳跃的音符《汉语修辞学》初读笔记3

 

本单元阅读内容为:

《汉语修辞学》第九至十二章——

第九章 侧重,

第十章 联系,

第十一章 语体风格,

第十二章 表现风格。

第九章   侧重

一、语言的侧重美

侧重,就是主宾有别,重点突出,这是美学的一个基本准则。离开了中心的联系,是杂乱无章的,侧重是对于中心的维护和强调。

侧重,是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都必须遵守的一个原则。

在谋篇方面,层层递进是突出重点的一个好办法。

二、反复

反复,就是同一词、句、段的不断地重复出现,目的是强调语义重点,加强语气和感情,加深对方的印象,造成一种特别的情调。

从形式看,反复可以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反复的各项并不要求语法结构上的相同或相似,可以只由两个项目构成,一定要有相同的词语。

三、递进

递进,又叫“层递”,就是采用阶梯式关系来排列句子,表达客观事物之间逐步发展的关系。常常由浅入深,从小到大,从轻到重,从低到高,层层深入,逐次加码。

四、映衬

映衬,就是为了突出本体,用相似的、相关的或者相反的东西作背景加以对照。

映衬可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即“烘云托月”;反衬,就是用相反的事物来做背景,烘托主体。

五、设问

设问是无疑问,而并不要求回答,或自问自答,或问而不答。表达者之所以采用问句表达自己明白确定的见解,为的是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印象,制造情趣。

六、反问

反问,也叫反诘、诘问、激问,也是无疑而问,不要求回答,也不作回答,也不需要回答。这种疑问的形式表示的是确定的意思,而且语气更强烈。

七、类聚

类聚,指的是故意超出常规地罗列具有聚合关系的词或短语,目的是造成某种特殊的情调。词语同时处在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之中。

八、同语

同语,也可以叫做对称式反复,就是对称地使用完全相同的词或短语。

同语可以分为:主宾同语、修饰语对称同语、修饰语和中心语同语。

九、撇除

撇除,就是为了明确A,避免“A”同非“A”的混淆,先把同A有某种程度的相似之处的 “非A”一一地加以排除,强调这个“A”的特殊性。辨别真假,通过撇除假的,强调真的,烘托真的。

第十章  联系

联系,是美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食物之间的规则的合理联系,就能产生美感。“黄金分割”就是联系美的典型。

比喻,又叫“譬喻”,俗称“打比方”,就是根据心理联想,抓住和利用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另一个事物来描绘所要表现的事物。比喻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此外,比喻还有许多变式,如:倒喻、反喻、强喻、迂喻、曲喻、博喻、连锁喻等。比喻也是构思方式,创作整个文本的手段。

比喻的形式主要有:

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温矗立的小山。明喻,清晰自然,一目了然。

暗喻。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暗喻,可以使句子更显得流畅,衔接更紧密。

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例如: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同明喻相比,暗喻和借喻增加了理解的难度。一方面增强了艺术魅力,另一方面带来了误解的可能。

倒喻。典型形式:A喻体—像—本体。

反喻,就是用否定语气构成的比喻。即从反面设喻,以反托正,从被否定的喻体事物的反面去领会本体事物的特征。形式:本体—不像(不是)—喻体。

强喻,就是用比较的方式打比喻。即是强调本体胜过喻体或不及喻体的比喻。

迂喻,就是采取迂回的办法——或否定本体,或否定喻体——的比喻。

曲喻,就是绕了一个或几个弯子,隐晦曲折第打比方。

博喻,就是一口气说出若干个比喻。即作者为了强调某个事物,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便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设喻,形成一连串比喻。

 连锁喻,指的是纵式的、层层深入的,连环式的比喻,后一个以前一个作为存在的条件。

第十章讲的修辞格——比喻、比拟、借代及图示、象征和暗示、拈连、移就、仿拟、引用。作者为什么把上面的这些辞格列于“联系”之下?因为,上面的几种修辞格,都是通过“联系”的方式,借助事物的“相似”“相关”,用彼事物引起人们对此事物的联想、感知、体验、理解等,以达到更好地表达的修辞效果。修辞,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暗示,就是“绕弯子”说话。人,为什么要绕着弯子表达,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说明白。我们可以做一些思考。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说过:“就我所知,暗示比任何一句平铺直叙的话都还要来得有效力。或许人们心中总是有点不爱听人训话的倾向吧!记得爱默生就讲过:争论无法说服任何人。”这是博尔赫斯对暗示的理解。我们也可以有自己对暗示的理解。

第十一章   语体风格

  一、风格和风格学与修辞学

语言风格是一种独特的现象,是语言风格学的研究对象。风格学不是研究语言风格的唯一的学科,修辞学不能、也不可以排除语言的风格问题,但修辞学并不研究语言风格的全部问题,修辞学只是站在表达者的立场上,研究风格表达效果之间的关系问题,换句话说,就是风格对表达效果的制约作用问题。

修辞学的任务是,阐述风格选择的原则。

二、语言风格的特征

1.语言风格的整体性

风格只能以整篇讲话、整篇文章为最小的单位,而且也不限于语法的分析,应包括语音和语义、词汇和语法,还有修辞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分析。这就是语言风格的整体性特点。

2.语言风格的反复性

语言风格只能是多次反复的特点的总和,而不能是那些偶然出现的因素的总和。这就是语言风格的反复性。

三、语言风格的形成

语言风格形成的客观因素,主要是指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的特点及其风格色彩,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也包括交际目的和内容的因素。

1.材料的特点及其风格色彩

2.修辞方式的特点及其修辞色彩

3.交际环境

第十二章  表现风格

现代汉语的表现风格分为以下四组相互对立的八种类型:藻丽——平实,明快——含蓄,简洁——繁丰,典雅——通俗。

风格的鉴赏和培养:修辞学是表达的学问,同时也是接受者解码的工具。风格学说,对于接受者,是欣赏语言风格的工具。

成对的风格都是矛盾的对立和统一。

在语言风格问题上,重要的是,记住:你就是你!

第十一章语体风格、第十二章表现风格,讲了三种风格:语言风格、语体风格、表现风格。这三种风格,说的都是修辞“合宜”的问题。无论什么风格,都要与表达的目的、对象、内容相合宜。

 

[展开全文]

第九章 侧重

一、语言的侧重美

侧重,就是主宾有别,重点突出,这是美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侧重,同均衡和变化及联系是对立统一的。均衡必须有一个中心,没有中心就没有均衡;变化也需要一个中心,联系是为中心服务的。侧重是对中心的维护和强调。

侧重也是语言美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都必须遵守的一个原则。

在用词方面,同义词语有意识地连用,大都是为了突出重点。

在句子的内部,变动正常词序,即打破常规,就是增强语势。

在句子组合方面,肯定和否定的配搭使用,可以突出重点。

修辞方式,例如排比、反复和递进等,也是增强语势的有效手段。

在谋篇方面,层层递进是突出重点的一个好办法。

二、反复

反复,就是同一词、句、段的不断地重复出现,目的是强调语意重点,加强语气和情感,加深对方的印象,造成一种特别的情调。

反复的单位,常常是词语,句子或者段落。

从形式上看,反复可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形式可以结合使用。

连续反复,就是反复的成分是连续出现的。间隔反复,指的是反复的单位,被其他单位分割开了的反复。

反复也有调节音节,增强节奏的作用。

反复是诗歌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手段,可以增加抒情效果。

反复与排比的有相通之处:间隔反复的各个单位如果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语法结构、意义相关、语气一致,或者如果排比的各个单位具有相同的词语,既是反复,又是排比,叫反复式排比或排比式反复。

反复与排比的区别:反复的各项并不要求语法结构上的相同或相似,排比则必须有语法结构上的相同或相似。其次,排比一定要有三个以上的项目,而反复可以只由两个项目构成。第三,反复一定要有相同的词语,排比则不一定非有相同的词语不可。

三、递进

递进,又叫层递,就是采用阶梯式关系来排列句子,表达客观事物之间逐步发展的关系。常常从小到大,由浅入深,从轻到重,从低到高,层层深入,逐次加码。

递进,通常从时间上着眼,也常着眼于空间、数量,还可以着眼于程度或范围。

特点:从内容上看,层层深入,逐次加码;从形式上看,递进的各项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隔的,可以有相同的词语,也可以没有。

递进和排比的区别:递进的各个项目之间的关系一定是纵式的,阶梯式的;排比大部分是横式的,并列的,也有阶梯式的(承接排比)。排比要求语法结构相同或相似,递进只是从语义上递进。

四、映衬

映衬,就是为了突出本体,用相似的、相关的或者相反的东西作背景加以对照。这样,表达上含蓄婉转一些,本体却更鲜明。

映衬,分为正衬(“烘云托月”法,“红花还需绿叶扶持”)和反衬(用相反的事物来做背景,烘托主体)。

 五、设问

设问,是无疑问,而并不要求回答,或自问自答,或问而不答。。表达者采用问句表达自己明白确定的见解,为的是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印象,制造情趣。在演讲中,经常会用到。

自问自答,问而不答,这两种设问,都能增加层次,使诗文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用设问方式打比方,语气委婉,耐人寻味。

六、反问

反问,也叫反诘、激问、诘问。也是无疑而问,不要求回答,也不作回答,也不需要回答。表示确定的意思,而且语气更加强烈。

七、类聚

类聚,指的是故意超出常规地罗列具有聚合关系的词或短语,目的是造成某种特殊的情调。

类聚是对常规的积极的偏离,是新潮文学的常用手段。

八、同语

同语,也可以叫做对称式反复,就是对称地使用完全相同的词语或短语。其实是反复的一种特殊的格式,也是一种强调的手段。可分为主宾同语(主语和宾语完全相同的句子)、修饰语对称同语(相关短语的修饰语对称的相同)、修饰语和中心语同语(分肯定和否定两种格式)。

与反复的区别:相同部分是对称出现的。

 九、撇除

撇除,就是为了明确A,避免A同非A的混淆,先把同A有某种程度的相似之处的非A一一地加以排除,强调这个A的特殊性。辨别真假,通过撇除假的,强调真的,烘托真的。

撇除,排除的目的是要加强所要表达的意义。

撇除是强烈感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有时可以是非逻辑的。

撇除的分类:客观式撇除(物理世界的现象,逻辑问题);主观式撇除(心理世界的现象,感情问题)

 

第十章    联系

一、语言的联系美

联系,是美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事物之间的规则的合理的联系,就能产生美感。“黄金分割”就是联系美的典型。

联系也是语言美的一个基本原则。说话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的规则的合理的自然的联系,就能产生语言的美。

话语的联系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内容中的各个项目之间,形式中的各个项目之间,内容和形式之间,相互联系,做到自然、合理、巧妙,是语言美的一个重要标志。

内容和形式上的联系,有常规和超常之分。超常是对常规的偏离,有好的和坏的偏离之分。

修辞学的任务是,寻求和监理话语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的联系规则,并积极探索有助于表达效果的种种偏离常规地联系方式。常规:均衡、照应、衔接、指代;超常:比喻、借代、反复、顶针、回环、双关、婉曲。

修辞学更重视对超常联系的考察。

二、比喻

比喻又叫譬喻,俗称“打比方”,就是根据心理联想,抓住和利用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另一个事物来描绘所要表现的事物。

比喻的构成,需要有两个成分、两个条件。两个成分是:所描绘的对象,叫本体,抽象、深奥;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具体、浅显。两个条件是:本体和喻体不同质,有差异处;两者之间有相似点。

比喻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说清楚是在打比方,有比喻词。

暗喻:不把比喻当比喻,而是当成实有其事来陈述,不用比喻词。

借喻:本体不出现,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

比喻变式:倒喻(两种格式:一是喻体——像——本体,具有新、奇、巧的特点;二是本体——的——喻体,具有新颖别致、极其简洁、突出喻体的特点)、反喻(用否定语气构成的比喻)、强喻(用比较的方式来打比喻)、迂喻(采用迂回的办法——或否定主体,或否定喻体——的比喻)、曲喻(绕了一个或几个弯子,隐晦曲折地打比方)、博喻(一口气说出若干个比喻)、连锁喻(纵式的、层层深入的,连环式的比喻)。

比喻也是构思方式,创作整个文本的手段。

比喻的运用,要新鲜,贴切,不落俗套,但又不能为追求奇巧而晦涩费解,妨碍意义的表达。

打比方应当注意色彩,包括情感色彩、民族色彩、时代色彩、地域色彩等,还要注意到风格的协调(要照顾到语境、对象、内容、表现手法等)。

比喻的基本矛盾:相似点越明显,解读越容易,但新奇感、审美观越低;反之,相似点越晦涩,解读越困难,新奇感、审美观越高。比喻运用的得体性原则要求:在两者之间保持着动态的平衡。

三、比拟

比拟,就是利用心理联想机制,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描写。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拟人,就是把生物或无生物当作人,给它们以人的思想感情,具有人的声情笑貌。拟人也是一种构词方式。

拟物,有把人当作物和把一种事物当成另一种事物两种。

量词的超常运用是拟人和拟物的重要手段。

比拟与比喻、借代不同之处:比喻要求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有相似之处,借代要求两个事物之间有相关关系,比拟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不特别重视相似关系或相关关系。比喻重点在“喻”,借代重点在“代”,比拟则是一种移情寄意的手法。

运用比拟,要注意语言环境,必须同文章的主题思想、描述对象的特点、人物心情的变化等配合起来。要注意被比拟事物的特点,最好有某些相似的相关的地方。也要注意感情色彩,运用比拟为的是更好地抒发感情,因此比拟的感情色彩必须鲜明。

四、借代及图示

借代,就是借彼代此,不用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借用同它具有相关关系的人或事物来称呼它。借代具有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的特点。

借代与比喻的区别:比喻的本体同喻体之间必须具有的是相似关系,借代的本体同代体之间的关系是相关关系。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可以同时出现,借代只出现代体,本体不出现。

借代常用的是:特征、标志、部分和整体。

借代是一种传统的修辞手法,古代诗文中十分常见。借代不仅可以使句子避免重复,还可以增加语言的形象性,或使语言具有婉曲的色彩,或协调语言的韵律。

运用借代手法,要注意借代的明确性,有时需要给予适当的交代;要有发展的观点,要注意时代的差异。

图示,指用图形符号代替语言中的词语,但是却别有风味,具有词语不能有的效果。

五、象征和暗示

象征,就是不直接描绘事物,而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借助联想,说的是乙,叫人联想到甲。它是文艺作品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事物的象征关系,有的来自自然界,有的来自神话传说,有的来自社会习俗,有的来自历史事件。

象征作用:能使作品显得委婉含蓄,能激起读者的联想。

暗示,同象征有共同之处:目的是要说甲,但不直接讲,只讲乙,因为乙和甲有关系,读者借助联想可以从乙想到甲。与象征的区别在于:象征所指的范围窄一些,一般只指用具体的东西表示抽象的意义;暗示所指的范围较宽,凡是以乙示甲的说法都可以称作为暗示。

六、拈连

拈连,就是当甲乙两件事情并提或连续出现时,故意把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顺势也用于乙事物上去。拈连必须依赖于特定的上下文。

拈连可以造成幽默诙谐的情调。

七、移就

移就,就是有意识地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直接运用于乙事物。与拈连不同的是:移就不需要两件事相提并论或同时出现,也不限于动词。

移就,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词语换位”和“移情”。

词语换位,指的是把适用于甲种事物或场合的词用于乙种事物或场合。

移情手法,其实就是比拟,就是把人的感受用于事物。

 八、仿拟

仿拟,就是根据交际的需要,模仿现有的格式,临时新创一种说法。

仿拟时,替换的词素和原词素之间的关系常常是反义、对义、顺序等。

仿拟不同于新词:新词,使用者不必溯本穷源,寻求它所依据的格式是什么;而仿拟,只有在同原有的格式相对照之后才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

仿拟的对象可以是成语,也可以仿现有的格式或语调等。

九、引用

引用,就是为了提高表达效果,在自己的话语中插入现成话语或故事等。

引用,可以分为明引(公开声明是引用)和暗引(悄悄地引用,不作公开的说明)、正引(基本上不改变引用语的意义)和反引(同引用语反其道而行之的引用),还有变引(对所引用的话语,作出一些变通),节引(对所引用的话语有所选择,有所节缩)。

引用,是一种传统的修辞手法,是古代文人所爱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引用的进一步发展,就是集句。

第十一章  语体风格

一、风格和风格学与修辞学

语体风格是一种独特的现象,是语言风格学的研究对象。风格学不是研究语言风格的唯一的学科,修辞学不能、也不可以排除语言的风格问题,但修辞学并不研究语言风格的全部问题,修辞学知识站在表达者的立场上,研究风格同表达效果之间的关系问题,换句话说,就是风格对表达效果的制约作用问题。

二、语言风格的特征

语言风格是客观存在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语言风格的基本特点是整体性和反复性。

(一)语言风格的整体性

语言风格的整体性特点:风格只能以整篇讲话、整篇文章为最小的单位,而且也不限于语法的分析,应包括语音和语义、词汇和语法,还有修辞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分析。

(二)语言风格的反复性

语言风格的反复性:语言风格只能是多次反复的特点的总和,而不能是那些偶然出现的因素的总和。

三、语言风格的形成

语言风格的形成,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是指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的特点及其风格色彩,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也包括交际目的和内容等因素。

四、语体风格和修辞

交际的目的、内容、对象和条件等因素对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的选择有着极大的制约作用。当这些因素相同时,在选择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方面就会出现一些共同的特点,表现出比较一致的语言风格。这种风格就叫做语体风格。根据语体风格的异同划分出来的类别,就叫做语体。

现代汉语的语体首先可以分为四个类型: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

五、公文语体

公文语体,指国家进行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比较有条理的文书,社会团体和个人之间的事务活动中的文件等。它不是简单地传递信息,而是以言行事,以言成事,它本身就是某种社会行为的一种实现方式,它对言行效果具有某种约束的力量。

准确性、简洁性规格性,是它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要求。

六、科技语体

科技语体是记叙的,主要是运用逻辑思维。它最基本的要求是:准确、简洁。

科技语体有三个明显的特点:术语性(大量运用术语)、单一性(句式严整而又少变化)、符号性(大量运用符号、公式、图表)

七、政论语体

政论语体,又称宣传鼓动语体,包括直接评论社会生活及其有关的各种问题的文章,如新闻报道、政治评论、文艺批评、思想杂谈、杂文小品等,也包括讲演、报告等口头形式。它广泛地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直接联系着。

鼓动性和综合性,是政论语体区别于其他语体的重要特征。

八、文艺语体的特征

文艺语体,包括各种类型的文艺作品。

文艺语体主要运用形象思维,它形象地再现生活。语言的准确性是它的基础,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是它的基本要求,语言的艺术化则是它努力追求的目标。

文艺语体的主要特征是:语言的形象化、平常词语的艺术化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九、文艺语体的分类

文艺语体可以分为散文体、韵文体和戏剧体三个类型。

散文体同韵文体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不押韵,后者押韵。

戏剧体同散文体、韵文体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主要由人物的语言构成。

散文体:包括小说、散文、特写等。语言运用方面的特点是多样性和统一性。

韵文体:包括诗歌、唱词、曲艺等,区别于散文体的特点是:追求语言的音乐美——押韵,协调平仄,注意节奏。变异性是它区别于其他语体的一个重要特点。

戏剧体:包括话剧、歌剧、地方戏等。重在人物的语言上,最重视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第十二章 表现风格

一、表现风格和修辞学

修辞学帮助人们选择语体和适应语体,也帮助人们评价、鉴赏多种多样的表现风格,向人们推荐好的表现风格,阐述通往优秀的表现风格的途径,帮助人们培养好的表现风格。

表现风格是由于表现手法的异同而形成的语言风格类型。

在这里,我们把现代汉语的表现风格分为以下四组相互对立的八种类型:藻丽——平实,明快——含蓄,简洁——繁丰,典雅——通俗。这八种类型的搭配组合,可以构成各种各样的表现风格。

二、藻丽

藻丽的风格,就是多用形容词之类的附加成分,多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式,力求华丽绚烂,生动细致。

藻丽风格,常见于文艺语体,尤其是诗歌。

三、平实

平实风格,厚实而大方。其特点是:不用或少用形容词之类的附加成分,不用或少用比喻、夸张之类的修辞方式,老老实实地陈述事实,铺陈景物,解剖事理。

鲁迅、赵树理等人的语言风格以平实著称。

四、明快

明快,就是有什么说什么,有多少说多少。使人一听就懂,一看就明白,给人以明朗、舒畅的感觉。

公文语体和科技语体大都是明快的。

五、含蓄

含蓄,就是要说的话不直接说出来,或不全部说出来,使对方不得不揣摩揣摩,而且越揣摩含意越多,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作品显得深沉,厚重,有味儿。

鲁迅的文章大都是含蓄的。

六、繁丰

    繁丰,就是毫不吝啬惜笔墨,有话通通说出来,甚至反反复复地说,并且尽量往细处说。

七、简洁

    简洁,就是全篇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全句没有一个多余的词,话虽少,内容却很多,含义很丰富。

    简洁的风格,在我国历来是极受推崇的。

八、典雅和通俗

    典雅,就是典范而高雅的风格。追求书面语言的传统,努力回避现代口语,排斥方言土语口语词语,尽量拉大同日常生活语言之间的距离。

    通俗,尽量接近日常生活用语,不避俚俗粗俗,甚至追求粗俗。

九、风格的鉴赏和培养

    学习修辞学的基本目标、短期目标是提高自己的表达效果,最高目标、长远目标是培养自己的独特的理想的语言风格。

第九章 侧重

一、语言的侧重美

侧重,就是主宾有别,重点突出,这是美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侧重,同均衡和变化及联系是对立统一的。均衡必须有一个中心,没有中心就没有均衡;变化也需要一个中心,联系是为中心服务的。侧重是对中心的维护和强调。

侧重也是语言美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都必须遵守的一个原则。

在用词方面,同义词语有意识地连用,大都是为了突出重点。

在句子的内部,变动正常词序,即打破常规,就是增强语势。

在句子组合方面,肯定和否定的配搭使用,可以突出重点。

修辞方式,例如排比、反复和递进等,也是增强语势的有效手段。

在谋篇方面,层层递进是突出重点的一个好办法。

二、反复

反复,就是同一词、句、段的不断地重复出现,目的是强调语意重点,加强语气和情感,加深对方的印象,造成一种特别的情调。

反复的单位,常常是词语,句子或者段落。

从形式上看,反复可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形式可以结合使用。

连续反复,就是反复的成分是连续出现的。间隔反复,指的是反复的单位,被其他单位分割开了的反复。

反复也有调节音节,增强节奏的作用。

反复是诗歌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手段,可以增加抒情效果。

反复与排比的有相通之处:间隔反复的各个单位如果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语法结构、意义相关、语气一致,或者如果排比的各个单位具有相同的词语,既是反复,又是排比,叫反复式排比或排比式反复。

反复与排比的区别:反复的各项并不要求语法结构上的相同或相似,排比则必须有语法结构上的相同或相似。其次,排比一定要有三个以上的项目,而反复可以只由两个项目构成。第三,反复一定要有相同的词语,排比则不一定非有相同的词语不可。

三、递进

递进,又叫层递,就是采用阶梯式关系来排列句子,表达客观事物之间逐步发展的关系。常常从小到大,由浅入深,从轻到重,从低到高,层层深入,逐次加码。

递进,通常从时间上着眼,也常着眼于空间、数量,还可以着眼于程度或范围。

特点:从内容上看,层层深入,逐次加码;从形式上看,递进的各项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隔的,可以有相同的词语,也可以没有。

递进和排比的区别:递进的各个项目之间的关系一定是纵式的,阶梯式的;排比大部分是横式的,并列的,也有阶梯式的(承接排比)。排比要求语法结构相同或相似,递进只是从语义上递进。

四、映衬

映衬,就是为了突出本体,用相似的、相关的或者相反的东西作背景加以对照。这样,表达上含蓄婉转一些,本体却更鲜明。

映衬,分为正衬(“烘云托月”法,“红花还需绿叶扶持”)和反衬(用相反的事物来做背景,烘托主体)。

 五、设问

设问,是无疑问,而并不要求回答,或自问自答,或问而不答。。表达者采用问句表达自己明白确定的见解,为的是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印象,制造情趣。在演讲中,经常会用到。

自问自答,问而不答,这两种设问,都能增加层次,使诗文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用设问方式打比方,语气委婉,耐人寻味。

六、反问

反问,也叫反诘、激问、诘问。也是无疑而问,不要求回答,也不作回答,也不需要回答。表示确定的意思,而且语气更加强烈。

七、类聚

类聚,指的是故意超出常规地罗列具有聚合关系的词或短语,目的是造成某种特殊的情调。

类聚是对常规的积极的偏离,是新潮文学的常用手段。

八、同语

同语,也可以叫做对称式反复,就是对称地使用完全相同的词语或短语。其实是反复的一种特殊的格式,也是一种强调的手段。可分为主宾同语(主语和宾语完全相同的句子)、修饰语对称同语(相关短语的修饰语对称的相同)、修饰语和中心语同语(分肯定和否定两种格式)。

与反复的区别:相同部分是对称出现的。

 九、撇除

撇除,就是为了明确A,避免A同非A的混淆,先把同A有某种程度的相似之处的非A一一地加以排除,强调这个A的特殊性。辨别真假,通过撇除假的,强调真的,烘托真的。

撇除,排除的目的是要加强所要表达的意义。

撇除是强烈感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有时可以是非逻辑的。

撇除的分类:客观式撇除(物理世界的现象,逻辑问题);主观式撇除(心理世界的现象,感情问题)

 

第十章    联系

一、语言的联系美

联系,是美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事物之间的规则的合理的联系,就能产生美感。“黄金分割”就是联系美的典型。

联系也是语言美的一个基本原则。说话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的规则的合理的自然的联系,就能产生语言的美。

话语的联系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内容中的各个项目之间,形式中的各个项目之间,内容和形式之间,相互联系,做到自然、合理、巧妙,是语言美的一个重要标志。

内容和形式上的联系,有常规和超常之分。超常是对常规的偏离,有好的和坏的偏离之分。

修辞学的任务是,寻求和监理话语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的联系规则,并积极探索有助于表达效果的种种偏离常规地联系方式。常规:均衡、照应、衔接、指代;超常:比喻、借代、反复、顶针、回环、双关、婉曲。

修辞学更重视对超常联系的考察。

二、比喻

比喻又叫譬喻,俗称“打比方”,就是根据心理联想,抓住和利用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另一个事物来描绘所要表现的事物。

比喻的构成,需要有两个成分、两个条件。两个成分是:所描绘的对象,叫本体,抽象、深奥;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具体、浅显。两个条件是:本体和喻体不同质,有差异处;两者之间有相似点。

比喻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说清楚是在打比方,有比喻词。

暗喻:不把比喻当比喻,而是当成实有其事来陈述,不用比喻词。

借喻:本体不出现,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

比喻变式:倒喻(两种格式:一是喻体——像——本体,具有新、奇、巧的特点;二是本体——的——喻体,具有新颖别致、极其简洁、突出喻体的特点)、反喻(用否定语气构成的比喻)、强喻(用比较的方式来打比喻)、迂喻(采用迂回的办法——或否定主体,或否定喻体——的比喻)、曲喻(绕了一个或几个弯子,隐晦曲折地打比方)、博喻(一口气说出若干个比喻)、连锁喻(纵式的、层层深入的,连环式的比喻)。

比喻也是构思方式,创作整个文本的手段。

比喻的运用,要新鲜,贴切,不落俗套,但又不能为追求奇巧而晦涩费解,妨碍意义的表达。

打比方应当注意色彩,包括情感色彩、民族色彩、时代色彩、地域色彩等,还要注意到风格的协调(要照顾到语境、对象、内容、表现手法等)。

比喻的基本矛盾:相似点越明显,解读越容易,但新奇感、审美观越低;反之,相似点越晦涩,解读越困难,新奇感、审美观越高。比喻运用的得体性原则要求:在两者之间保持着动态的平衡。

三、比拟

比拟,就是利用心理联想机制,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描写。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拟人,就是把生物或无生物当作人,给它们以人的思想感情,具有人的声情笑貌。拟人也是一种构词方式。

拟物,有把人当作物和把一种事物当成另一种事物两种。

量词的超常运用是拟人和拟物的重要手段。

比拟与比喻、借代不同之处:比喻要求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有相似之处,借代要求两个事物之间有相关关系,比拟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不特别重视相似关系或相关关系。比喻重点在“喻”,借代重点在“代”,比拟则是一种移情寄意的手法。

运用比拟,要注意语言环境,必须同文章的主题思想、描述对象的特点、人物心情的变化等配合起来。要注意被比拟事物的特点,最好有某些相似的相关的地方。也要注意感情色彩,运用比拟为的是更好地抒发感情,因此比拟的感情色彩必须鲜明。

四、借代及图示

借代,就是借彼代此,不用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借用同它具有相关关系的人或事物来称呼它。借代具有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的特点。

借代与比喻的区别:比喻的本体同喻体之间必须具有的是相似关系,借代的本体同代体之间的关系是相关关系。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可以同时出现,借代只出现代体,本体不出现。

借代常用的是:特征、标志、部分和整体。

借代是一种传统的修辞手法,古代诗文中十分常见。借代不仅可以使句子避免重复,还可以增加语言的形象性,或使语言具有婉曲的色彩,或协调语言的韵律。

运用借代手法,要注意借代的明确性,有时需要给予适当的交代;要有发展的观点,要注意时代的差异。

图示,指用图形符号代替语言中的词语,但是却别有风味,具有词语不能有的效果。

五、象征和暗示

象征,就是不直接描绘事物,而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借助联想,说的是乙,叫人联想到甲。它是文艺作品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事物的象征关系,有的来自自然界,有的来自神话传说,有的来自社会习俗,有的来自历史事件。

象征作用:能使作品显得委婉含蓄,能激起读者的联想。

暗示,同象征有共同之处:目的是要说甲,但不直接讲,只讲乙,因为乙和甲有关系,读者借助联想可以从乙想到甲。与象征的区别在于:象征所指的范围窄一些,一般只指用具体的东西表示抽象的意义;暗示所指的范围较宽,凡是以乙示甲的说法都可以称作为暗示。

六、拈连

拈连,就是当甲乙两件事情并提或连续出现时,故意把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顺势也用于乙事物上去。拈连必须依赖于特定的上下文。

拈连可以造成幽默诙谐的情调。

七、移就

移就,就是有意识地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直接运用于乙事物。与拈连不同的是:移就不需要两件事相提并论或同时出现,也不限于动词。

移就,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词语换位”和“移情”。

词语换位,指的是把适用于甲种事物或场合的词用于乙种事物或场合。

移情手法,其实就是比拟,就是把人的感受用于事物。

 八、仿拟

仿拟,就是根据交际的需要,模仿现有的格式,临时新创一种说法。

仿拟时,替换的词素和原词素之间的关系常常是反义、对义、顺序等。

仿拟不同于新词:新词,使用者不必溯本穷源,寻求它所依据的格式是什么;而仿拟,只有在同原有的格式相对照之后才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

仿拟的对象可以是成语,也可以仿现有的格式或语调等。

九、引用

引用,就是为了提高表达效果,在自己的话语中插入现成话语或故事等。

引用,可以分为明引(公开声明是引用)和暗引(悄悄地引用,不作公开的说明)、正引(基本上不改变引用语的意义)和反引(同引用语反其道而行之的引用),还有变引(对所引用的话语,作出一些变通),节引(对所引用的话语有所选择,有所节缩)。

引用,是一种传统的修辞手法,是古代文人所爱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引用的进一步发展,就是集句。

第十一章  语体风格

一、风格和风格学与修辞学

语体风格是一种独特的现象,是语言风格学的研究对象。风格学不是研究语言风格的唯一的学科,修辞学不能、也不可以排除语言的风格问题,但修辞学并不研究语言风格的全部问题,修辞学知识站在表达者的立场上,研究风格同表达效果之间的关系问题,换句话说,就是风格对表达效果的制约作用问题。

二、语言风格的特征

语言风格是客观存在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语言风格的基本特点是整体性和反复性。

(一)语言风格的整体性

语言风格的整体性特点:风格只能以整篇讲话、整篇文章为最小的单位,而且也不限于语法的分析,应包括语音和语义、词汇和语法,还有修辞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分析。

(二)语言风格的反复性

语言风格的反复性:语言风格只能是多次反复的特点的总和,而不能是那些偶然出现的因素的总和。

三、语言风格的形成

语言风格的形成,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是指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的特点及其风格色彩,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也包括交际目的和内容等因素。

四、语体风格和修辞

交际的目的、内容、对象和条件等因素对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的选择有着极大的制约作用。当这些因素相同时,在选择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方面就会出现一些共同的特点,表现出比较一致的语言风格。这种风格就叫做语体风格。根据语体风格的异同划分出来的类别,就叫做语体。

现代汉语的语体首先可以分为四个类型: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

五、公文语体

公文语体,指国家进行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比较有条理的文书,社会团体和个人之间的事务活动中的文件等。它不是简单地传递信息,而是以言行事,以言成事,它本身就是某种社会行为的一种实现方式,它对言行效果具有某种约束的力量。

准确性、简洁性规格性,是它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要求。

六、科技语体

科技语体是记叙的,主要是运用逻辑思维。它最基本的要求是:准确、简洁。

科技语体有三个明显的特点:术语性(大量运用术语)、单一性(句式严整而又少变化)、符号性(大量运用符号、公式、图表)

七、政论语体

政论语体,又称宣传鼓动语体,包括直接评论社会生活及其有关的各种问题的文章,如新闻报道、政治评论、文艺批评、思想杂谈、杂文小品等,也包括讲演、报告等口头形式。它广泛地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直接联系着。

鼓动性和综合性,是政论语体区别于其他语体的重要特征。

八、文艺语体的特征

文艺语体,包括各种类型的文艺作品。

文艺语体主要运用形象思维,它形象地再现生活。语言的准确性是它的基础,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是它的基本要求,语言的艺术化则是它努力追求的目标。

文艺语体的主要特征是:语言的形象化、平常词语的艺术化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九、文艺语体的分类

文艺语体可以分为散文体、韵文体和戏剧体三个类型。

散文体同韵文体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不押韵,后者押韵。

戏剧体同散文体、韵文体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主要由人物的语言构成。

散文体:包括小说、散文、特写等。语言运用方面的特点是多样性和统一性。

韵文体:包括诗歌、唱词、曲艺等,区别于散文体的特点是:追求语言的音乐美——押韵,协调平仄,注意节奏。变异性是它区别于其他语体的一个重要特点。

戏剧体:包括话剧、歌剧、地方戏等。重在人物的语言上,最重视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第十二章 表现风格

一、表现风格和修辞学

修辞学帮助人们选择语体和适应语体,也帮助人们评价、鉴赏多种多样的表现风格,向人们推荐好的表现风格,阐述通往优秀的表现风格的途径,帮助人们培养好的表现风格。

表现风格是由于表现手法的异同而形成的语言风格类型。

在这里,我们把现代汉语的表现风格分为以下四组相互对立的八种类型:藻丽——平实,明快——含蓄,简洁——繁丰,典雅——通俗。这八种类型的搭配组合,可以构成各种各样的表现风格。

二、藻丽

藻丽的风格,就是多用形容词之类的附加成分,多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式,力求华丽绚烂,生动细致。

藻丽风格,常见于文艺语体,尤其是诗歌。

三、平实

平实风格,厚实而大方。其特点是:不用或少用形容词之类的附加成分,不用或少用比喻、夸张之类的修辞方式,老老实实地陈述事实,铺陈景物,解剖事理。

鲁迅、赵树理等人的语言风格以平实著称。

四、明快

明快,就是有什么说什么,有多少说多少。使人一听就懂,一看就明白,给人以明朗、舒畅的感觉。

公文语体和科技语体大都是明快的。

五、含蓄

含蓄,就是要说的话不直接说出来,或不全部说出来,使对方不得不揣摩揣摩,而且越揣摩含意越多,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作品显得深沉,厚重,有味儿。

鲁迅的文章大都是含蓄的。

六、繁丰

    繁丰,就是毫不吝啬惜笔墨,有话通通说出来,甚至反反复复地说,并且尽量往细处说。

七、简洁

    简洁,就是全篇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全句没有一个多余的词,话虽少,内容却很多,含义很丰富。

    简洁的风格,在我国历来是极受推崇的。

八、典雅和通俗

    典雅,就是典范而高雅的风格。追求书面语言的传统,努力回避现代口语,排斥方言土语口语词语,尽量拉大同日常生活语言之间的距离。

    通俗,尽量接近日常生活用语,不避俚俗粗俗,甚至追求粗俗。

九、风格的鉴赏和培养

    学习修辞学的基本目标、短期目标是提高自己的表达效果,最高目标、长远目标是培养自己的独特的理想的语言风格。

[展开全文]

《汉语修辞学》第九至十二章——

第九章 侧重

第十章 联系,

第十一章 语体风格,

第十二章 表现风格。

第九章 侧重

1.语言的侧重美。侧重,就是主宾有别,重点突出,这是美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侧重,同均衡和变化及联系是对立统一的。均衡,必须有一个中心。没有中心,就没有均衡。侧重也是语言美的一个重要原则。说话写文章,主次不分,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不是好办法。主旨明确,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表达效果才会好。
    侧重,是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都必须遵守的一个原则。
    这一章共谈及了这样几个方面:
    反复、递进、映衬、设问、反问、类聚、同语、撇除。
    对于其中的反复、递进、映衬、设问、反问,前期学习都涉及过,但类聚、同语、撇除,好像还是新鲜名词。

增强语势、突出强调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同义词语有意识地连用、变动正常语序、肯定和否定的搭配使用、排比反复和递进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诸如此类种种。

举个例子: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
此句正常的语序该是:我每天不止一次憧憬于你们的生活。
但原句通过打破常规,变动正常语序,就能增强语势。

2.反复:反复,就是同一词、句、段的不断地重复出现,目的是强调语意重点,加强语气和感情,加深对方的印象,造成一种特别的情调。
反复的单位常常是词语。例如“柳也绿了。麦子也绿了。水也绿了。鸭尾巴也绿了。”一再重复“绿了”,一方面渲染了和平、宁静、充满了生机的春天的诗情画意,另一方面又反衬出1920年中国社会中的不安宁的因素——贫穷、饥饿和抗争。
反复的单位,往往是句子。例如“我们自由呀!我们自由呀!一切的一,自由呀!一的一切,自由呀!”重复“我们自由啊”,表现了诗人对再生的凤凰的赞美,对新的生活、对自由地强烈向往。
反复,也可以是段落。文学作品中例子很多,在此不举例了。
从形式上看,反复可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所谓连续反复,就是反复的成分是连续出现的。光从字面上来理解就非常明确了。间隔反复,指的是反复的单位被其他单位分割开了的反复。这两种反复可结合使用。而其中间隔反复是联段成篇的一种手法,在每一段的开头或结尾、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可以把着一些段落组成一个整体。当然反复的词语或句子也可出现在结尾。
反复有调节音节、增强节奏的作用。
在辨别反复手法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把反复和排比区别开来,二是要把反复同重复、啰嗦区别开来。

3.递进:递进,又叫层递,就是采用阶梯式关系来排列句子,表达客观事物之间逐步发展的关系。常常由浅入深、从小到大,从轻到重,从低到高,层层深入,逐次加码。
时间、空间、数量、程度或范围上着眼。

递进和排比区别开来:递进的各项目之间的关系一定是纵式的,阶梯式的,排比的各个项目之间的关系大都是横式的,并列的,但也可以是综式的,阶梯式的,即承接排比。排比要求语法结构的相同或相似,递进可以只由语义上有递进关系的词或词组并列而成的。

4.映衬:就是为了突出本体,用相似的、相关的或者相关的东西作背景加以对照。这样,表达上含蓄婉转一些,本体却更鲜明。映衬可以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常说的“烘云托月”法。红花还需绿叶扶持,有了相似的相关的绿叶,主体红花就更鲜明了。
反衬,就是用相反的事物来做背景,烘托主体。
映衬,是各种文学作品常用的修辞手法。鲁迅《故乡》中就有很多典型的例子。

5.设问:通俗点说,就是自问自答,或者问而不答。表达者之所以采用问句表达自己明白确定见解,为的是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印象,制造情趣。
无论是自问自答,还是问而不答,都能增加层次,使诗文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6.反问:也叫反诘、诘问、激问。也是无疑而问,不要求回答,也不作回答。也不需要回答。这种疑问的形式表示的是确定的意思,而且语气更加强烈。
    7.类聚:指的是故意超出常规地罗列具有聚合关系的词或短语,目的是造成某种特殊的情调。词语同时处在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之中。
    8.同语:也可以叫做对称式反复,就是对称地使用完全相同的词或短语。其实是反复的一种特殊的格式,所以也是一种强调的手段。
    区别于反复的是,相同部分是对称地出现的。同语可以分为:主宾同语、修饰语对称同语、修饰语和中心语同语。
    主宾同语,指的是主语和宾语完全相同的句子。修饰语对称同语,指的是相关短语的修饰语对称的相同。修饰语和中心语同语,分肯定和否定两种格式。
    9.撇除:就是为了明确A,避免A同非A的混淆,先把同A有某种程度的相似之处的非A一一地加以排除,强调这个A的特殊性。撇除,排除的目的是要加强所要表达的意义。撇除,是强烈感情的一种表现实行,有时可以是非逻辑的。

第十章 联系

1.语言的联系美。话语的联系,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内容和形式上的联系,有常规和超常之分。修辞学的任务是,寻求和建立话语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的联系规则,并积极探索有助于提高表达效果的种种偏离常规的联系方式。均很、对照、衔接、指代等手段,是常规的联系方式,比喻、借代、反复、顶针、回环、双关、婉曲等修辞格,是超常联系的手段。
    2.比喻。俗称“打比方”,就是根据心理联想,抓住和利用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另一个事物来描绘所要表现的事物。比喻的构成,需要两个成分,两个条件。两个成分是本体和喻体。两个条件是本体和喻体不同质,两者之间有相似点。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比喻还有许多变式:倒喻、反喻、强喻、迂喻曲喻、博喻、连锁喻。

3.比拟:就是利用心理联想机制,把甲事物当做事物来描写。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4.借代:借彼代此,不用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借用同它具有相关关系的人或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
    5.象征:就是不直接描绘事物,而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借助联想,说的是乙,叫人联想到甲。
    6.拈连:指的是当甲乙两件事情并提或连续出现时,故意把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顺势也用于乙事物上去。
    7.移就:就是有意识地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直接运用于乙事物。
    8.仿拟:就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模仿现有的格式,临时新创一种说法。
    9.引用:就是为了提高表达效果,在自己的话语中插入现成话语或故事等。

第十章讲的修辞格——比喻、比拟、借代及图示、象征和暗示、拈连、移就、仿拟、引用。作者为什么把上面的这些辞格列于“联系”之下?因为,上面的几种修辞格,都是通过“联系”的方式,借助事物的“相似”“相关”,用彼事物引起人们对此事物的联想、感知、体验、理解等,以达到更好地表达的修辞效果。修辞,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暗示,就是“绕弯子”说话。人,为什么要绕着弯子表达,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说明白。我们可以做一些思考。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说过:“就我所知,暗示比任何一句平铺直叙的话都还要来得有效力。或许人们心中总是有点不爱听人训话的倾向吧!记得爱默生就讲过:争论无法说服任何人。”这是博尔赫斯对暗示的理解。我们也可以有自己对暗示的理解。

     第十一章语体风格、第十二章表现风格,讲了三种风格:语言风格、语体风格、表现风格。这三种风格,说的都是修辞“合宜”的问题。无论什么风格,都要与表达的目的、对象、内容相合宜。

[展开全文]

D402刚强  初读笔记3(第9-12章)

第九章 侧重

一、语言的侧重美

  侧重,就是主宾有别,重点突出,这是美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侧重,同均衡和变化及联系是对立统一的。均衡必须有一个中心,没有中心就没有均衡;变化也需要一个中心,联系是为中心服务的。侧重是对中心的维护和强调。

  侧重也是语言美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都必须遵守的一个原则。

  在用词方面,同义词语有意识地连用,大都是为了突出重点。

  在句子的内部,变动正常词序,即打破常规,就是增强语势。

  在句子组合方面,肯定和否定的配搭使用,可以突出重点。

  修辞方式,例如排比、反复和递进等,也是增强语势的有效手段。

  在谋篇方面,层层递进是突出重点的一个好办法。

二、反复

  反复,就是同一词、句、段的不断地重复出现,目的是强调语意重点,加强语气和情感,加深对方的印象,造成一种特别的情调。

  反复的单位,常常是词语,句子或者段落。

  从形式上看,反复可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形式可以结合使用。

  连续反复,就是反复的成分是连续出现的。间隔反复,指的是反复的单位,被其他单位分割开了的反复。

  反复也有调节音节,增强节奏的作用。

  反复是诗歌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手段,可以增加抒情效果。

  反复与排比的有相通之处:间隔反复的各个单位如果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语法结构、意义相关、语气一致,或者如果排比的各个单位具有相同的词语,既是反复,又是排比,叫反复式排比或排比式反复。

  反复与排比的区别:反复的各项并不要求语法结构上的相同或相似,排比则必须有语法结构上的相同或相似。其次,排比一定要有三个以上的项目,而反复可以只由两个项目构成。第三,反复一定要有相同的词语,排比则不一定非有相同的词语不可。

三、递进

  递进,又叫层递,就是采用阶梯式关系来排列句子,表达客观事物之间逐步发展的关系。常常从小到大,由浅入深,从轻到重,从低到高,层层深入,逐次加码。

  递进,通常从时间上着眼,也常着眼于空间、数量,还可以着眼于程度或范围。

  特点:从内容上看,层层深入,逐次加码;从形式上看,递进的各项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隔的,可以有相同的词语,也可以没有。

  递进和排比的区别:递进的各个项目之间的关系一定是纵式的,阶梯式的;排比大部分是横式的,并列的,也有阶梯式的(承接排比)。排比要求语法结构相同或相似,递进只是从语义上递进。

四、映衬

  映衬,就是为了突出本体,用相似的、相关的或者相反的东西作背景加以对照。这样,表达上含蓄婉转一些,本体却更鲜明。

 映衬,分为正衬(“烘云托月”法,“红花还需绿叶扶持”)和反衬(用相反的事物来做背景,烘托主体)。

  (随感:看了这节的内容,让我想起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篇课文,文中就用别的树木容易招虫,来反衬樟树的可贵。这应该属于映衬中的反衬。)

五、设问

  设问,是无疑问,而并不要求回答,或自问自答,或问而不答。。表达者采用问句表达自己明白确定的见解,为的是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印象,制造情趣。在演讲中,经常会用到。

  自问自答,问而不答,这两种设问,都能增加层次,使诗文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用设问方式打比方,语气委婉,耐人寻味。

六、反问

  反问,也叫反诘、激问、诘问。也是无疑而问,不要求回答,也不作回答,也不需要回答。表示确定的意思,而且语气更加强烈。

七、类聚

  类聚,指的是故意超出常规地罗列具有聚合关系的词或短语,目的是造成某种特殊的情调。

  类聚是对常规的积极的偏离,是新潮文学的常用手段。

八、同语

  同语,也可以叫做对称式反复,就是对称地使用完全相同的词语或短语。其实是反复的一种特殊的格式,也是一种强调的手段。可分为主宾同语(主语和宾语完全相同的句子)、修饰语对称同语(相关短语的修饰语对称的相同)、修饰语和中心语同语(分肯定和否定两种格式)。

  与反复的区别:相同部分是对称出现的。

   随感:看了这一节,来举几个例子:(1)你是你,我是我,咋俩井水不犯河水。(这应该是主宾同语。)(2)一寸光阴一寸金。(应该属于修饰语对称同语)(3)你真是女人中的女人。(应该属于修饰语和中心语同语)

九、撇除

  撇除,就是为了明确A,避免A同非A的混淆,先把同A有某种程度的相似之处的非A一一地加以排除,强调这个A的特殊性。辨别真假,通过撇除假的,强调真的,烘托真的。 

  撇除,排除的目的是要加强所要表达的意义。

  撇除是强烈感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有时可以是非逻辑的。

  撇除的分类:客观式撇除(物理世界的现象,逻辑问题);主观式撇除(心理世界的现象,感情问题)

 

第十章    联系

一、语言的联系美

  联系,是美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事物之间的规则的合理的联系,就能产生美感。“黄金分割”就是联系美的典型。

  联系也是语言美的一个基本原则。说话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的规则的合理的自然的联系,就能产生语言的美。

  话语的联系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内容中的各个项目之间,形式中的各个项目之间,内容和形式之间,相互联系,做到自然、合理、巧妙,是语言美的一个重要标志。

  内容和形式上的联系,有常规和超常之分。超常是对常规的偏离,有好的和坏的偏离之分。

  修辞学的任务是,寻求和监理话语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的联系规则,并积极探索有助于表达效果的种种偏离常规地联系方式。常规:均衡、照应、衔接、指代;超常:比喻、借代、反复、顶针、回环、双关、婉曲。

修辞学更重视对超常联系的考察。

二、比喻

  比喻又叫譬喻,俗称“打比方”,就是根据心理联想,抓住和利用不同事物的  相似点,用另一个事物来描绘所要表现的事物。

  比喻的构成,需要有两个成分、两个条件。两个成分是:所描绘的对象,叫本体,抽象、深奥;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具体、浅显。两个条件是:本体和喻体不同质,有差异处;两者之间有相似点。

  比喻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说清楚是在打比方,有比喻词。

  暗喻:不把比喻当比喻,而是当成实有其事来陈述,不用比喻词。

  借喻:本体不出现,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

  比喻变式:倒喻(两种格式:一是喻体——像——本体,具有新、奇、巧的特点;二是本体——的——喻体,具有新颖别致、极其简洁、突出喻体的特点)、反喻(用否定语气构成的比喻)、强喻(用比较的方式来打比喻)、迂喻(采用迂回的办法——或否定主体,或否定喻体——的比喻)、曲喻(绕了一个或几个弯子,隐晦曲折地打比方)、博喻(一口气说出若干个比喻)、连锁喻(纵式的、层层深入的,连环式的比喻)。

  比喻也是构思方式,创作整个文本的手段。

  比喻的运用,要新鲜,贴切,不落俗套,但又不能为追求奇巧而晦涩费解,妨碍意义的表达。

  打比方应当注意色彩,包括情感色彩、民族色彩、时代色彩、地域色彩等,还要注意到风格的协调(要照顾到语境、对象、内容、表现手法等)。

  比喻的基本矛盾:相似点越明显,解读越容易,但新奇感、审美观越低;反之,相似点越晦涩,解读越困难,新奇感、审美观越高。比喻运用的得体性原则要求:在两者之间保持着动态的平衡。

  随感:刚看到比喻时,我觉得比喻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接触到的一种修辞手法,应该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当我看完这一节的内容后,我发现自己对比喻的了解并不像自己所想的那样,后面提到的比喻的变式,除了倒喻,几乎是第一次听说。看来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三、比拟

  比拟,就是利用心理联想机制,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描写。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拟人,就是把生物或无生物当作人,给它们以人的思想感情,具有人的声情笑貌。拟人也是一种构词方式。

  拟物,有把人当作物和把一种事物当成另一种事物两种。

  量词的超常运用是拟人和拟物的重要手段。

  比拟与比喻、借代不同之处:比喻要求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有相似之处,借代要求两个事物之间有相关关系,比拟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不特别重视相似关系或相关关系。比喻重点在“喻”,借代重点在“代”,比拟则是一种移情寄意的手法。

  运用比拟,要注意语言环境,必须同文章的主题思想、描述对象的特点、人物心情的变化等配合起来。要注意被比拟事物的特点,最好有某些相似的相关的地方。也要注意感情色彩,运用比拟为的是更好地抒发感情,因此比拟的感情色彩必须鲜明。

四、借代及图示

  借代,就是借彼代此,不用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借用同它具有相关关系的人或事物来称呼它。借代具有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的特点。

  借代与比喻的区别:比喻的本体同喻体之间必须具有的是相似关系,借代的本体同代体之间的关系是相关关系。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可以同时出现,借代只出现代体,本体不出现。

  借代常用的是:特征、标志、部分和整体。

  借代是一种传统的修辞手法,古代诗文中十分常见。借代不仅可以使句子避免重复,还可以增加语言的形象性,或使语言具有婉曲的色彩,或协调语言的韵律。

  运用借代手法,要注意借代的明确性,有时需要给予适当的交代;要有发展的观点,要注意时代的差异。

  图示,指用图形符号代替语言中的词语,但是却别有风味,具有词语不能有的效果。

五、象征和暗示

  象征,就是不直接描绘事物,而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借助联想,说的是乙,叫人联想到甲。它是文艺作品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事物的象征关系,有的来自自然界,有的来自神话传说,有的来自社会习俗,有的来自历史事件。

  象征作用:能使作品显得委婉含蓄,能激起读者的联想。

  暗示,同象征有共同之处:目的是要说甲,但不直接讲,只讲乙,因为乙和甲有关系,读者借助联想可以从乙想到甲。与象征的区别在于:象征所指的范围窄一些,一般只指用具体的东西表示抽象的意义;暗示所指的范围较宽,凡是以乙示甲的说法都可以称作为暗示。

六、拈连

  拈连,就是当甲乙两件事情并提或连续出现时,故意把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顺势也用于乙事物上去。拈连必须依赖于特定的上下文。

  拈连可以造成幽默诙谐的情调。

七、移就

  移就,就是有意识地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直接运用于乙事物。与拈连不同的是:移就不需要两件事相提并论或同时出现,也不限于动词。

  移就,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词语换位”和“移情”。

  词语换位,指的是把适用于甲种事物或场合的词用于乙种事物或场合。

    移情手法,其实就是比拟,就是把人的感受用于事物。

  疑惑:读了这一节内容,心中有个疑惑,书中说“移情手法其实就是比拟”,但是这又是在移就这一节介绍的。那么,移情,到底是属于比拟,还是移就?

八、仿拟

  仿拟,就是根据交际的需要,模仿现有的格式,临时新创一种说法。

  仿拟时,替换的词素和原词素之间的关系常常是反义、对义、顺序等。

  仿拟不同于新词:新词,使用者不必溯本穷源,寻求它所依据的格式是什么;而仿拟,只有在同原有的格式相对照之后才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

  仿拟的对象可以是成语,也可以仿现有的格式或语调等。

九、引用

  引用,就是为了提高表达效果,在自己的话语中插入现成话语或故事等。

  引用,可以分为明引(公开声明是引用)和暗引(悄悄地引用,不作公开的说明)、正引(基本上不改变引用语的意义)和反引(同引用语反其道而行之的引用),还有变引(对所引用的话语,作出一些变通),节引(对所引用的话语有所选择,有所节缩)。

  引用,是一种传统的修辞手法,是古代文人所爱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引用的进一步发展,就是集句。

 

第十一章  语体风格

一、风格和风格学与修辞学

  语体风格是一种独特的现象,是语言风格学的研究对象。风格学不是研究语言风格的唯一的学科,修辞学不能、也不可以排除语言的风格问题,但修辞学并不研究语言风格的全部问题,修辞学知识站在表达者的立场上,研究风格同表达效果之间的关系问题,换句话说,就是风格对表达效果的制约作用问题。

二、语言风格的特征

  语言风格是客观存在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语言风格的基本特点是整体性和反复性。

(一)语言风格的整体性

  语言风格的整体性特点:风格只能以整篇讲话、整篇文章为最小的单位,而且也不限于语法的分析,应包括语音和语义、词汇和语法,还有修辞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分析。

(二)语言风格的反复性

  语言风格的反复性:语言风格只能是多次反复的特点的总和,而不能是那些偶然出现的因素的总和。

三、语言风格的形成

  语言风格的形成,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是指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的特点及其风格色彩,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也包括交际目的和内容等因素。

四、语体风格和修辞

  交际的目的、内容、对象和条件等因素对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的选择有着极大的制约作用。当这些因素相同时,在选择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方面就会出现一些共同的特点,表现出比较一致的语言风格。这种风格就叫做语体风格。根据语体风格的异同划分出来的类别,就叫做语体。

  现代汉语的语体首先可以分为四个类型: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

五、公文语体

  公文语体,指国家进行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比较有条理的文书,社会团体和个人之间的事务活动中的文件等。它不是简单地传递信息,而是以言行事,以言成事,它本身就是某种社会行为的一种实现方式,它对言行效果具有某种约束的力量。

  准确性、简洁性规格性,是它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要求。

六、科技语体

  科技语体是记叙的,主要是运用逻辑思维。它最基本的要求是:准确、简洁。

  科技语体有三个明显的特点:术语性(大量运用术语)、单一性(句式严整而又少变化)、符号性(大量运用符号、公式、图表)

七、政论语体

  政论语体,又称宣传鼓动语体,包括直接评论社会生活及其有关的各种问题的文章,如新闻报道、政治评论、文艺批评、思想杂谈、杂文小品等,也包括讲演、报告等口头形式。它广泛地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直接联系着。

  鼓动性和综合性,是政论语体区别于其他语体的重要特征。

八、文艺语体的特征

  文艺语体,包括各种类型的文艺作品。

  文艺语体主要运用形象思维,它形象地再现生活。语言的准确性是它的基础,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是它的基本要求,语言的艺术化则是它努力追求的目标。 

  文艺语体的主要特征是:语言的形象化、平常词语的艺术化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九、文艺语体的分类

  文艺语体可以分为散文体、韵文体和戏剧体三个类型。

  散文体同韵文体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不押韵,后者押韵。

  戏剧体同散文体、韵文体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主要由人物的语言构成。

  散文体:包括小说、散文、特写等。语言运用方面的特点是多样性和统一性。

  韵文体:包括诗歌、唱词、曲艺等,区别于散文体的特点是:追求语言的音乐美——押韵,协调平仄,注意节奏。变异性是它区别于其他语体的一个重要特点。

  戏剧体:包括话剧、歌剧、地方戏等。重在人物的语言上,最重视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第十二章 表现风格

一、表现风格和修辞学

  修辞学帮助人们选择语体和适应语体,也帮助人们评价、鉴赏多种多样的表现风格,向人们推荐好的表现风格,阐述通往优秀的表现风格的途径,帮助人们培养好的表现风格。

  表现风格是由于表现手法的异同而形成的语言风格类型。

  在这里,我们把现代汉语的表现风格分为以下四组相互对立的八种类型:藻丽——平实,明快——含蓄,简洁——繁丰,典雅——通俗。这八种类型的搭配组合,可以构成各种各样的表现风格。

二、藻丽

  藻丽的风格,就是多用形容词之类的附加成分,多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式,力求华丽绚烂,生动细致。

  藻丽风格,常见于文艺语体,尤其是诗歌。

三、平实

  平实风格,厚实而大方。其特点是:不用或少用形容词之类的附加成分,不用或少用比喻、夸张之类的修辞方式,老老实实地陈述事实,铺陈景物,解剖事理。 

  鲁迅、赵树理等人的语言风格以平实著称。

四、明快

  明快,就是有什么说什么,有多少说多少。使人一听就懂,一看就明白,给人以明朗、舒畅的感觉。

  公文语体和科技语体大都是明快的。

五、含蓄

  含蓄,就是要说的话不直接说出来,或不全部说出来,使对方不得不揣摩揣摩,而且越揣摩含意越多,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作品显得深沉,厚重,有味儿。

  鲁迅的文章大都是含蓄的。

六、繁丰

  繁丰,就是毫不吝啬惜笔墨,有话通通说出来,甚至反反复复地说,并且尽量往细处说。

七、简洁

  简洁,就是全篇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全句没有一个多余的词,话虽少,内容却很多,含义很丰富。

  简洁的风格,在我国历来是极受推崇的。

八、典雅和通俗

  典雅,就是典范而高雅的风格。追求书面语言的传统,努力回避现代口语,排斥方言土语口语词语,尽量拉大同日常生活语言之间的距离。

  通俗,尽量接近日常生活用语,不避俚俗粗俗,甚至追求粗俗。

九、风格的鉴赏和培养

  学习修辞学的基本目标、短期目标是提高自己的表达效果,最高目标、长远目标是培养自己的独特的理想的语言风格。

  在语言风格问题上,重要的是,记住:你就是你!你不能变成别的一个人!做你自己,追求你的独特风格。

  感想:今天匆匆读完了第十一、十二章,上面介绍了语体风格和语言风格。让我印象特深的一句话就是“做你自己,追求你的独特风格。”反思自己,我的语言风格是什么?我想用平实来形容,可能更贴切些。表达是一门很强的艺术,努力学习,提升自己。

 

[展开全文]

第九章    侧重

一、语言的侧重美

侧重,就是主宾有别,重点突出,这是美学的一个基本准则。离开了中心的联系,是杂乱无章的,侧重是对于中心的维护和强调。

侧重,是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都必须遵守的一个原则。

在谋篇方面,层层递进是突出重点的一个好办法。

二、反复

反复,就是同一词、句、段的不断地重复出现,目的是强调语义重点,加强语气和感情,加深对方的印象,造成一种特别的情调。

从形式看,反复可以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反复的各项并不要求语法结构上的相同或相似,可以只由两个项目构成,一定要有相同的词语。

三、递进

递进,又叫“层递”,就是采用阶梯式关系来排列句子,表达客观事物之间逐步发展的关系。常常由浅入深,从小到大,从轻到重,从低到高,层层深入,逐次加码。

四、映衬

映衬,就是为了突出本体,用相似的、相关的或者相反的东西作背景加以对照。

映衬可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即“烘云托月”;反衬,就是用相反的事物来做背景,烘托主体。

五、设问

设问是无疑问,而并不要求回答,或自问自答,或问而不答。表达者之所以采用问句表达自己明白确定的见解,为的是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印象,制造情趣。

六、反问

反问,也叫反诘、诘问、激问,也是无疑而问,不要求回答,也不作回答,也不需要回答。这种疑问的形式表示的是确定的意思,而且语气更强烈。

七、类聚

类聚,指的是故意超出常规地罗列具有聚合关系的词或短语,目的是造成某种特殊的情调。词语同时处在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之中。

八、同语

同语,也可以叫做对称式反复,就是对称地使用完全相同的词或短语。

同语可以分为:主宾同语、修饰语对称同语、修饰语和中心语同语。

九、撇除

撇除,就是为了明确A,避免“A”同非“A”的混淆,先把同A有某种程度的相似之处的 “非A”一一地加以排除,强调这个“A”的特殊性。辨别真假,通过撇除假的,强调真的,烘托真的。

第十章  联系

联系,是美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食物之间的规则的合理联系,就能产生美感。“黄金分割”就是联系美的典型。

比喻,又叫“譬喻”,俗称“打比方”,就是根据心理联想,抓住和利用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另一个事物来描绘所要表现的事物。比喻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此外,比喻还有许多变式,如:倒喻、反喻、强喻、迂喻、曲喻、博喻、连锁喻等。比喻也是构思方式,创作整个文本的手段。

比喻的形式主要有:

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温矗立的小山。明喻,清晰自然,一目了然。

暗喻。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暗喻,可以使句子更显得流畅,衔接更紧密。

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例如: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同明喻相比,暗喻和借喻增加了理解的难度。一方面增强了艺术魅力,另一方面带来了误解的可能。

倒喻。典型形式:A喻体—像—本体。

反喻,就是用否定语气构成的比喻。即从反面设喻,以反托正,从被否定的喻体事物的反面去领会本体事物的特征。形式:本体—不像(不是)—喻体。

强喻,就是用比较的方式打比喻。即是强调本体胜过喻体或不及喻体的比喻。

迂喻,就是采取迂回的办法——或否定本体,或否定喻体——的比喻。

曲喻,就是绕了一个或几个弯子,隐晦曲折第打比方。

博喻,就是一口气说出若干个比喻。即作者为了强调某个事物,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便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设喻,形成一连串比喻。

 连锁喻,指的是纵式的、层层深入的,连环式的比喻,后一个以前一个作为存在的条件。

第十一章    语体风格

  一、风格和风格学与修辞学

语言风格是一种独特的现象,是语言风格学的研究对象。风格学不是研究语言风格的唯一的学科,修辞学不能、也不可以排除语言的风格问题,但修辞学并不研究语言风格的全部问题,修辞学只是站在表达者的立场上,研究风格表达效果之间的关系问题,换句话说,就是风格对表达效果的制约作用问题。

修辞学的任务是,阐述风格选择的原则。

二、语言风格的特征

1.语言风格的整体性

风格只能以整篇讲话、整篇文章为最小的单位,而且也不限于语法的分析,应包括语音和语义、词汇和语法,还有修辞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分析。这就是语言风格的整体性特点。

2.语言风格的反复性

语言风格只能是多次反复的特点的总和,而不能是那些偶然出现的因素的总和。这就是语言风格的反复性。

三、语言风格的形成

语言风格形成的客观因素,主要是指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的特点及其风格色彩,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也包括交际目的和内容的因素。

1.材料的特点及其风格色彩

2.修辞方式的特点及其修辞色彩

3.交际环境

第十二章  表现风格

现代汉语的表现风格分为以下四组相互对立的八种类型:藻丽——平实,明快——含蓄,简洁——繁丰,典雅——通俗。

风格的鉴赏和培养:修辞学是表达的学问,同时也是接受者解码的工具。风格学说,对于接受者,是欣赏语言风格的工具。

成对的风格都是矛盾的对立和统一。

在语言风格问题上,重要的是,记住:你就是你!

 

[展开全文]

第九章  侧重

一、语言的侧重美

侧重,就是主宾有别,重点突出,这是美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侧重,同均衡和变化及联系是对立统一的。均衡,必须有一个中心。没有中心,就没有均衡。变化必须有一个中心。

侧重也是语言美的一个重要原则。主旨明确,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表达效果才会好,侧重,是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都必须遵守的一个原则。在用词方面,同义词有意识的连用,大都是为了突出重点。在句子内部,变动正常词序,即打破常规,就增强语势。在句子组合方面,肯定和否定的搭配使用,可以突出重点。肯定和否定的组合,大大加强了语意的重点。

修辞方式,例如排比、反复和递进等,也是增强语势的有效手段。

在谋篇方面,层层递进是突出重点的一个好办法。

二、反复

反复,就是同一词、句、段的不断地重复出现,目的是强调语义的重点,加强语气和感情,加深对方的印象,造成一种特别的情调。反复的单位,常常是词语,是句子,也可是段落。

从形式看,反复可以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就是反复的成分是连续出现的。间隔反复,指的是反复的单位,被其他单位分隔开了的反复。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可以结合起来使用。

反复的成语或句子,有的出现在全篇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反复的运用,使全诗成为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

反复也有调节音节,增强节奏的作用。反复诗歌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手段,可以增加抒情效果。

反复同排比有相通之处,间隔反复的各个单位如果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语法结构、意义相关、语气一致,或者如果排比的各个单位具有相同的词语,这时即是反复,同时也是排比。

反复同排比的区别在于:反复的各项并不要求语法结构上的相同或相似,排比则必须有语法结构上的相同或相似。其次,排比一定要有三个以上的项目,而反复可以只由两个项目构成。第三,反复一定要有相同的词语,排比则不一定非有相同的词语不可。

运用反复时,应当把反复同重复、啰唆区别开来。重复、啰唆,指的是不能传达信息,无助于提高表达效果的词语或句子的一再出现。

三、递进

递进,又叫“层递”,就是采用阶梯式关系来排列句子,表达客观事物之间逐步发展的关系。常常是由浅入深,从小到大,从轻到重,从低到高,层层深入,逐次加码。

递进,常从时间上着眼,也常着眼于空间,也常着眼于数量,也可以着眼于程度或范围。

层层深入,逐次加码,这主要是从内容上看的。就形式而言,递进的各项,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隔的,可以有相同的词语,也可以没有,就递进的项目来说,一定得有两层以上。

递进和排比的区别在于,递进的各个项目之间的关系一定是纵式的,阶梯式的;排比的各个项目之间的关系大都是横式的,并列的,但也可以是纵式的,阶梯式的,即承接排比。

排比要求语法结构的相同或相似,递进可以只由语义上有递进关系的词或词组并列而成。

四、映衬

映衬,就是为了突出本体,用相似的、相关的或相反的东西作背景加以对照。

映衬可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也就是常说的“烘云托月”法。反衬就是用相反的事物来做背景,烘托主体。

映衬是各种文学作品中常用的。在小说中,常用正衬或反衬的方法来写景。这种方法在诗歌中更是常用。

五、设问

一般问句是有疑问而问,并要求回答。设问是无疑问,而并不要求回答,或自问自答,或问而不答。表达者之所以采用问句表达自己明白确定的见解,为的是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印象,制造情趣。这两种设问,都能增加层次,使诗文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设问可以用来打比方,语气委婉,耐人寻味。也是构造整篇文章的一种手法。

六、反问

反问,也叫反诘、诘问、激问,也是无疑而问,不要求回答,也不作回答,也不需要回答。这种疑问的形式表示的是确定的意思,而且语气更强烈。常将“难道”等语气副词和句尾语气词“吗”连用。

七、类聚

类聚,指的是故意超出常规地罗列具有聚合关系的词或短语,目的是造成某种特殊的情调。它是新潮文学常用的手段。

八、同语

同语,也可以叫做对称式反复,就是对称地使用完全相同的词或短语。其实是反复的一种特殊的格式,所以也是一种强调的手段。区别于反复的是,相同部分是对称地出现的。同语分为:主宾同语、修饰语对称同语、修饰语和中心语同语。主宾同语,指的是主语和宾语完全相同的句子。修饰语对称同语,指的是相关短语的修饰语对称的相同。修饰语和中心语同语,分肯定和否定两种格式。

九、撇除

撇除,就是为了明确A,避免“A”同“非A”的混淆,先把同A有某种程度的相似之处的“非A”一一地加以排除,强调这个“A”的特殊性。它是强烈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有时可以是非逻辑的。

第十章    联系

一、语言的联系美

联系,是美学的一个基本原则。联系也是语言美的一个基本原则。话语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的规则的合理地自然的联系,就能产生语言的美。话语的联系,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内容中的各个项目之间,形式中各个项目之间,内容和形式之间,相互联系,做到自然、合理、合理、巧妙,是语言美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比喻

比喻、又叫“譬喻”,俗称“打比方”,就是根据心理联想,抓住和利用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另一个事物来描绘所要表现的事物。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明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有比喻词。暗喻,就是不把比喻当作比喻,而当作实有其实来陈述。暗喻就是不用比喻词的比喻。常用“是、做、为、变为、变成、等于、当作是”等词来连接本体和喻体。借喻,是本体不出现,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的比喻。借喻较明喻和暗喻增加了解码难度。增加解码难度,一方面增强了艺术魅力,另一方面带来了误解的可能。比喻有许多变式:倒喻、反喻、强喻、迂喻、曲喻、博喻、连锁喻。打比方应当要注意感情色彩、民族色彩、时代色彩、地域色彩。

三、比拟

比拟,就是利用心理联想机制,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四、借代及图示

借代,就是借彼代此,不用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借用同它具有相关关系的人或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

借代同比喻的区别在于:比喻的本体同喻体之间必须具有的是相似关系,借代的本体同代体之间的关系是相关关系。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可以同时出现,借代只出现代体,本体不出现。借代是一种传统的修辞手法,古代诗文中十分常见。运用借代手法,要注意借代的明确性,有时需要给予适当的交代。其运用要有发展的观点,要注意时代的差异。

五、象征和暗示

象征,就是不直接描绘事物,而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借助联想,说的是乙,叫人联想到甲。是文艺作品中常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的运用,能使作品显得委婉含蓄,能激起读者的联想。

暗示,同象征有共同之处,目的是要说甲,但却不直接讲甲,只讲乙,因为乙和甲有关系,读者借助于联想可以从乙想到甲。两者的区别在于:象征所指的范围窄一些,一般只能用具体的东西表示抽象的意义,暗示所指的范围较宽,凡是以乙示甲的说法都可以称作为暗示。

六、拈连

拈连,指的是当甲乙两件事情并提或连续出现时,故意把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顺势也用于乙事物上去。可以造成幽默诙谐的情调。

七、移就

移就,就是有意识地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直接用于乙事物。它不需要两件事相提并论或同时出现,也不限于动词。移就中值得注意的是“词语换位”和“移情”。移情就是比拟。

八、仿拟

仿拟,就是根据交际的需要,模仿现有的格式,临时新创一种说法。

九、引用

引用,就是为了提高表达效果,在自己的话语中插入现成话语或故事等。可以分为:明引和暗引、正引和反引。

第十一章  语体风格

一、风格和风格学与修辞学

语言风格是一种独特的现象,是语言风格学的研究对象。

语言风格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不是修辞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反之,修辞学也不是语言风格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纯科学的风格学,是描写的,不是规范的。

二、语言风格的特征

(一)语言风格的整体性

语言风格指的是运用语言的各种特点的总和,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个特点,也不是所运用的某一个语言材料或修辞方式的特点。从整体上把握对象,才有可能谈语言风格。语言风格的整体性要求我们,在分析语言风格的时候,不能把各种特点简单地一一罗列,而应当分清主次,看到各个特点之间的相互关系,抓住主要倾向。

(二)语言风格的反复性

语言风格的反复性特点,要求我们在分析语言语言风格的时候,分清一般和个别,常例和特例,排除偶然性因素的干扰,抓住多次反复的稳定的东西。

三、语言风格的形成

其形成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因素。形成的客观因素是指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的特点及其风格色彩,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也包括交际目的和内容等因素。

  1. < >它是语言风格得以形成的一个基础。

     

  2. < >修辞方式又叫修辞格,或辞格,是提高语音表达效果的手段。它是在运用语言的实际中产生的,是全民共同的财富。它也同语言材料一样是没有阶级性的。修辞方式同语言材料的关系是很密切的,许多修辞方式都是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受语言材料特点所制约的。修辞方式都是为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服务的,他们有助于语言的艺术化。

     

  3. < >交际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这环境制约着人们对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的选择,是语言风格得以形成的客观因素。

     

  4. < >交际对象也制约着人们对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的选择,也是语言风格得以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5. < >人们的思想作风,生活经历和语言修养是不同的语言风格得以形成的主观因素。

     

    四、语体风格和修辞

    交际的目的、内容对象和条件等因素对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的选择有着极大的制约作用。现代汉语的语体首先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类型:(1)公文语体(2)科技语体(3)政论语体(4)文艺语体。语体是根据语言风格的异同划分出来的,文体指的是文章的体裁。

    五、公文语体

    指国家进行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比较有条理的文书,社会团体和个人之间的事务活动中的文件等。规格化是它的一个重要性的区别性特点。准确性、简洁性、规格性。它分为事务公文体和鼓动公文体。

    六、科技语体

    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它的基本要求是准确、简洁。它有三个明显的特点:术语性、单一性、符号性。分为专门科技体和通俗科技体两种。

    七、政论语体

    又称宣传鼓动语体,包括直接评论社会生活及其有关的各种问题的文章,如新闻报道、政治评论、文艺批评,思想杂谈、杂文小品等,也包括讲演、报告等口头形式。鼓动性和综合性是它区别于其他语体的重要特征。可以分为一般政论体和文艺政论体。

    八、文艺语体的特征

    (一)语言形象化

    (二)平常词语艺术化

    (三)人物语言个性化

    九、文艺语体的分类

    文艺语体可以分为散文体、韵文体和戏剧体。散文体同韵文体的区别在于:前者不押韵,后者押韵。戏剧体同散文体、韵文体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主要由人物的语言构成。

  6. < >包括小说、散文、特写等,在语言运用中有多样性和统一性。

     

  7. < >包括诗歌、唱词、曲艺等。它追求语言的音乐美——押韵,协调平仄,注意节奏。

     

  8. < >包括话剧、歌剧、地方戏等。它的语言最接近口语化,讲究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戏剧的语言,还要求富于动作性。

     

    第十二章  表现风格

    一、表现风格和修辞学

    表现风格,是由于表现手法的异同而形成的语言风格类型。

    我们把现代汉语的表现风格分为以下四组相互对立的八种类型:藻丽——平实,明快——含蓄,简洁——繁丰,典雅——通俗。

    二、藻丽

    藻丽和平实是两种对立的表现风格。藻丽常见于文艺语体,尤其是诗歌。藻丽不是做作、堆砌、油滑、哗众取宠,在没有必要的地方硬是滥用上一些形容词之类的附加成分,过分追求藻丽,往往是适得其反。初学者不能过分追求藻丽而忽视平实。

    三、平实

    平实风格,厚实而大方。其特点是:不用或少用形容词之类的附加成分,不用或少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方式,老老实实地叙述事实,铺陈景物,解剖事理。一般说,公文语体、科技语体大都是平实风格。

    四、明快

    明快和含蓄,是两种对立的表现风格。公文语体和科技语体大都是明快的。明快不是肤浅。如果为了追求明快,而把文章写得轻飘飘的,容易懂了,但却得不得到启发,那就不好了。

    五、含蓄

    就是要说的话不直接说出来,或不全部说出来,使对方不得不揣摩揣摩,而越揣摩含意越多,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作品显得深沉,厚重,有味儿。

    含蓄和难懂不是一回事。含蓄不一定晦涩难懂,晦涩难懂并不一定含蓄。追求含蓄而使文章晦涩难懂是不好的。

    六、繁丰

    繁丰和简洁这一组对立的表现风格也是各有自己的适用范围的。繁丰就是毫不吝惜笔墨,有话通通说出来,甚至反反复复地说,并且尽量往细处说。

    七、简洁

    简洁,就是全篇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全句没有一个多余的词,话虽然少,内容却很多,含义却很丰富。

    八、典雅和通俗

    这是两组相互对立的表现风格。典雅,就是典范而高雅的风格。追寻书面语言的传统,努力回避现代口语,排斥方言土语口语词语,尽量拉大同日常生活语言之间的距离。各种社会用语,特别是新兴的网络语言,都是以通俗风格为特色的。

    九、风格的鉴赏和培养

    风格鉴赏的前提是,把握风格的基本类型。为了培养自己的语言风格,首先需要自问反思:自己的口语和书面语是如何形成的?自己的口语和书面语有哪些特点?对自己的口语和书面语的满意度如何?……抓住一两个关键点,适当注意就行了。重要的是持之以恒。

[展开全文]

《汉语修辞学》第九章—第十二章初读笔记
 D393  萨那依尔

 第九章 侧重

一、语言的侧重美

侧重,就是主宾有别,重点突出,这是美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侧重,同均衡和变化及联系是对立统一的。均衡,必须有一个中心。没有中心,就没有均衡。变化必须有一个中心。

侧重,是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都必须遵守的一个原则。主旨明确,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表达效果才会好。

在用词方面,同义词语有意识地连用,大都是为了突出重点。

二、反复

反复,就是同一词、句、段的不断地重复出现,目的是强调语意的重点,加强语气和感情,加深对方的印象,造成一种特别的情调。

反复同排比的区别在于:反复的各项并不要求语法结构上的相同或相似,排比则必须有语法结构上的相同或相似。其次,排比一定要有三个以上的项目,而反复可以只由两个项目构成。第三,反复一定要有相同的词语,排比则不一定非有相同的词语不可。

三、递进

递进,又叫“层递”,就是采用阶梯式关系来排列句子,表达客观事物之间逐步发展的关系。常常由浅入深,从小到大,从轻到重,从低到高,层层深入,逐次加码。

递进,可以着眼于时间、空间、数量、程度或范围。

递进从内容上看,层层深入、逐次加码;从形式而言,递进的各项,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隔的,可以有相同的词语,也可以没有,就递进的项目来说,一定得有两层以上。

四、映衬

映衬,就是为了突出本体,用相似的、相关的或者相反的东西作背景加以对照。

映衬可以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也就是常说的“烘云托月”法。反衬就是用相反的事情来做背景,烘托主体。

五、设问

设问是无疑问,并不要求回答,或自问自答,或问而不答。设问中表达者之所以采用问句来表达自己明白确定的见解,为的是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印象,制造情趣。

六、反问

反问,也叫反诘、诘问、激问,也是无疑而问,不要求回答,也不作回答,也不需要回答。这种疑问的形式表示的是确定的意思,而且语气更强烈。

七、类聚

类聚,指的是故意超出常规地罗列具有聚合关系的词或短语,目的是造成某种特殊的情调。词语同时处在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之中。

八、同语

同语,也可以叫做对称式反复,就是对称地使用完全相同的词或短语。其实是反复的一种特的格式,所以也是一种强调的手段。

同语可以分为:主宾同语、修饰语对称同语、修饰语和中心语同语。

主宾同语,指的是主语和宾语是完全相同的句子。修饰语对称同语,指的是相关词语的修饰语对称的相同。

修饰语和中心语同语,分肯定和否定两种格式。

九、撇除

撇除,就是为了明确A,避免“A”同“非A”的混淆,先把同A有某种程度的相似之处的“非A”一一地加以排除,强调这个“A”的特殊性。辨别真假,通过撇除假的,强调真的,烘托真的。

撇除可以分为主观式撇除和客观式撇除。

 

第十章 联系

一、语言的联系美

联系,是美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语文美的一个基本原则。

话语的联系,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内容中的各个项目之间,形式中的各个项目之间,内容和形式之间,相互联系,做到自然、合理、巧妙,是语言美的一个重要标志。

内容和形式上的联系,有常规和超常之分。超常是对常规的偏离,分好的偏离和坏的偏离。而修辞学一般更重视对超常联系的考察。

二、比喻

比喻,又叫“譬喻”,俗称打比方,就是根据心理理想,抓住和利用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另一个事物来描绘所要表现的事物。

比喻的构成,需要有两个成分、两个条件。两个成分是:(一)所描绘的对象,叫做“本体”;(二)用来比方的事物,叫做“喻体”。两个条件是:(一)本体和喻体不同质,有差异处;(二)两者之间有相似点。

比喻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

三、比拟

比拟,就是利用心理联想机制,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拟人就是把生物或无生物当作人,给它们以人的思想感情,具有人的声请笑貌。拟物有两种,一是把人当作物,二是把这一事物当作另一事物。

四、借代及图示

借代就是借彼代次,不用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借用同它具有相关关系的人或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

借代同比喻的区别在于:比喻的本体同喻体之间必须具有的是相似关系,借代的本体和代体之间的关系是相关关系。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可以同时出现,借代只出现代体,本体不出现。

图示,指用图形符号代替语言中的词语。  

五、象征和暗示

象征,就是不直接描绘事物,而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借助联想,说的是乙,叫人联想到甲。是文艺作品中经常用到的修辞手法。

暗示,同象征有共同之处:目的是要说甲,却不直接讲甲,只讲乙,因为乙和甲有关系,读者借助于联想可以从乙想到甲。

两者区别:象征所指的范围窄一些,一般只用具体的东西表示抽象的意义;暗示所指的范围较宽,凡是以乙示甲的说法都可以作为暗示。

六、拈连

拈连,指的是当甲乙两件事情并提或连续出现时,故意把只适合用于甲事物的词语,顺势也用于乙事物上去。而一般情况下,乙事物同这个词语是联系不上的。

拈连中的两件事物,往往甲比较具体,乙比较抽象。

七、移就

移就,就是有意识地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直接运用到乙事物。

与拈连的不同,移就不需要两件事相提并论或同时出现,也不限于动词。

移就,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词语换位和移情。

八、仿拟

仿拟,就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模仿现有的格式,临时新创一种新的说法。仿拟不同于新词:新词,使用者不必溯本追源,寻求它所依据的格式是什么;而仿拟,只有在同原有的格式相对照之后才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失去了同原格式的对照,仿拟不能出现,也不能生存;没有这个对照,仿拟的幽默、风趣等情调也就不复存在。可见仿拟只是作为原格式的临时替身。

九、引用

引用,就是为了提高表达效果,在自己的话语中插入现成话语或故事等。引用可以分为:明引和暗引、正引和反引等。引用是一种传统的修辞手法,是古代文人所爱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引用的进一步发展,就是集句。

 

第十一章  语体风格

一、风格和风格学与修辞学

语言风格是一种独特的现象,是语言风格学的研究对象。语言风格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不是修辞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反之,修辞学也不是语言风格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纯科学的风格学,是描写的,不是规范的,修辞学的风格论是规范的。

修辞学的任务是,阐述风格选择的原则。

二、语言风格的特征

语言风格的基本特点:整体性和反复性。

语言风格的整体性:从全局出发,从整体上把握对象,才有可能谈语言风格,如果只看到运用的某个语言材料或修辞方式,只抓住某一特点,就无法谈论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的反复性:语言风格只能是多次反复的特点的总和,而不能是那些偶然出现的因素的总和。

三、语言风格的形成

语言风格的形成,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因素。

语言风格形成的客观因素,主要是指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的的特点及其风格色彩,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也包括实际目的和内容等因素。

四、语体风格和修辞

交际的目的、内容、对象和条件等因素对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的选择有着极大的制约作用。当这些因素相同时,在选择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方面就会出现一些共同的特点,表现出比较一致的语言风格。这种风格就叫做语体风格。根据语体风格的异同划分出来的类别,就叫做语体。

现代汉语的语体可以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

五、公文语体

公文语体,指国家进行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比较有条理的文书,社会团体和个人之间的事务活动中的文件,等。它不是简单地传递信息,而是以言行事,以言成事,它本身就是某种社会行为的一种实现方式,它对言后效果具有某种约束的力量。

公文语体具有准确性、简洁性、规格性三个特点。

六、科技语体

科技语体随着科学技术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在现代,科技语体的地位日益重要。在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历程中,科技语体同每一个人,同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的联系必将日益密切。

同其他语体相比,科技语体有三个明显的特点:术语性、单一性、符号性。

七、政论语体

政论语体,又称宣传鼓动语体,包括直接评论社会生活及其有关的各种问题的文章,如新闻报道、政治评论、文艺批评、思想杂谈、杂文小品等,也包括讲演、报告等口头形式。它广泛地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直接联系着。

区别其他语体,政论语体具有鼓励性和综合性。

政论语体分为一般政论语体和文艺政论语体。

八、文艺语体的特征

文艺语体,包括各种类型的文艺作品。

文艺语体主要运用形象思维,它形象地再现生活。它的特征是描绘的,而不是记述的。语言的准确性是它的基础,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是它的基本要求,语言的艺术化则是它努力追求的目标。

区别于其他语体的主要特征是:语言的形象化、平常词语的艺术化、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九、文艺语体的分类

文艺语体可以分为散文体、韵文体和戏剧体三个类型。

散文体同韵文体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不押韵,后者押韵。

戏剧体同散文体、韵文体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主要由人物的语言构成。

 

                       

第十二章  表现风格

一、表现风格和修辞学

修辞学帮助人们选择语体和适应语体,也帮助人们评价、鉴赏多种多样的表现风格,向人们推荐好的表现风格,阐述通往优秀的表现风格的途径,帮助人们培养好的表现风格。

表现风格是由于表现手法的异同而形成的语言风格类型。

现代汉语的表现风格分为以下四组相互对立的八种类型:藻丽——平实,明快——含蓄,简洁——繁丰,典雅——通俗。这八种类型的搭配组合,可以构成各种各样的表现风格。

二、藻丽

藻丽和平实,是两种对立的表现风格,各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藻丽的风格,就是多用形容词之类的附加成分,多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力求华丽炫彩,生动细致。

藻丽风格,常见于文艺语体,尤其是诗歌。

三、平实

平实风格,厚实而大方,其特点是:不用或少用形容词之类的附加成分,不用或少用比喻、夸张之类的修辞方式,老老实实地叙述事实,铺陈景物,解剖事理。

一般说,公文语体、科技语体大都是平实风格。

四、明快

明快和含蓄,是两种对立的表现风格。各有各的适用范围。

明快就是有什么说什么,有多少说多少,使得人一听就懂,一看就明白,给人以明朗、舒畅的感觉。

公文语体和科技语体大多是明快的。

五、含蓄

含蓄就是要说的话不直接说出来,或者不全部说出来,使对方不得不揣摩揣摩,而且越揣摩含意越多,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作品显得深沉,厚重,有味儿。

含蓄和难懂不是一回事,含蓄并不一定要晦涩难懂,晦涩难懂也不一定含蓄。

六、繁丰

繁丰和简洁这一组对立的表现风格也是各有各的适用范围。

繁丰,就是毫不吝啬笔墨,有话通通说出来,甚至反反复复地说,并且尽量往细处说。

七、简洁

简洁就是指全篇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全句没有一个多余的字词,话虽然少了,内容却很多,含义却很丰富。

简洁同苟简是两码事,简洁不等同于晦涩难懂。一味求简,以至造成歧义和误解是不可取的。

八、典雅和通俗

典雅和通俗是相互对立的表现风格。

典雅就是典范而高雅的风格。追寻书面语言的传统,努力回避现代口语,排斥方言土语口语词语,尽量拉大同日常生活语言之间的距离。

通俗风格,就是尽量接近日常生活用语,不避俚苏粗俗,甚至追求粗俗。

九、风格的鉴赏和培养

风格鉴赏的前提是,把握风格的基本类型。如藻丽和平实、繁丰和简洁、明快和含蓄、典雅和通俗、庄重和诡奇、严谨和疏放等。这些成对的风格都是矛盾的对立和统一。这些基本风格类型虽然比较简单,但是通过不同的组合,可以形成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风格。

为了培养自己的独特的理想的语言风格,首先要自问反思,再者要持之以恒。

 

[展开全文]

修辞应切合风格要求

 一、语言风格  1风格,事物各种表现特点的综合。  2语言风格——语言风格,语言体系的综合特点,是语言的民族风格;言语风格,分为语体、地域、表现、个人、时代风格,即人们语言运用特点的综合,或者说言语的格调。 3语言风格要素:民族风格要素、语音、词汇、语法、语义 4语体风格要素:语体的各种成分,包括语境、修辞主体、修辞手段、相关的交际领域、修辞方式、修辞动机、信息性质等。

二、言语风格的类型  1民族风格——不同语言品种,声调,元音、语序、形态变化、组合方式 2地域风格——七大方言,北方、吴、粤、客家、闽、湘、赣 3语体风格——统一语言的不同语体(口,书) 4时代风格 5个人风格  6表现风格——人们对话语特点的抽象概括,对修辞行为及话语效果评价的类型。简约对繁丰,刚健对柔婉,平淡对绚烂,严谨对疏放(豪放对柔婉,简约对繁丰,蕴藉对明快,藻丽对朴实,幽默对庄重,典雅对通俗)相对性,交叉性

三、语言风格与修辞的关系 

语言存在的基础是运用,是运用中产生的,其次,语言中蕴含了风格要素,再次,预提作为语言交际领域的功能类型,是使用语言,是修辞行为的结果,最后,语言风格离不开修辞。决定语言风格的主观因素是修辞群体或个体及其修辞动机和修辞特点,决定语言风格的客观因素是语境和修辞手段、修辞方法的风格功能。

 五、修辞应切合风格要求 

1风格对修辞的制约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辩证统一。

2修辞切合风格要求的含义——话语构建应切合语言应切合规范和要求,话语构建要保持风格特别是话语整体表现风格的一致性。

3修辞切合风格要求的辩证性  

修辞应切合言语动机 

一、言语动机  言语动机是言语者或者修辞者的心理层面,话语意义属于语言层面。

二、言语动机和目的在修辞过程中的作用约制话语信息,约制话语形式或修辞方法。

三、修辞应切合言语动机、言语目的  1话语构建要和言语动机、言语目的相一致(信息和形式) 2话语理解也要切合言语动机、言语目的   第六节 修辞应切合语境  一、语境及其构成  修辞交际行为实施的环境及其相关因素,叫做言语环境,简称语境。(语内环境——话语内部的各种因素,上下文等;语外环境——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主观,社会文化环境,客观)  语境因素可以划分为:话语层次,修辞主体层次、社会文化层次 二、修辞与语境的辩证关系  互动:语境制约着说话者的话语组织、构建,同时也制约着听读者对话语的理解。 三、修辞应切合社会文化背景  1修辞应充分考虑历史因素  2修辞要切合文化习俗(包括宗教习俗) 四、修辞应切合民族心理  1修辞要切合伦理观念  2修辞要切合其他民族心理 五、修词应切合社会政治背景 六、修辞应切合社会心理 七、修辞应切合社会角色   第五章 话语构建  第一节 修辞原则研究  一、修辞原则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即选词择句,其核心是修辞在微观文本层面的各种原则,也就是修辞的微观原则。 毛泽东:准确、鲜明、生动——还有人提出宏观“得体”

正确、准确、适切、恰切

 二、修辞原则研究的局限性   

 缺乏统一性,没有明确各项原则的具体内涵及其所关涉的修辞要素,没有区分概念之间 的层次关系,没有区分概念与各种语体之间的对应关系。 三、修辞原则研究分析——得体是最高层次?有待商榷  

第二节 话语构建的原则  一、正确  语音(发音和语气语调)和文字的正确,语法的正确,语义的正确 二、准确  理解表达的意思,用词要准确 三、适切      话语要切合语境,同交际对象的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相适应,同交际 的时间地点场合,文化背景以及上下文相适应。 四、恰切  关涉的是话语和交际任务之间的关系,旨在使话语完成交际任务的效率,达到最佳程度。 六、四项原则划分的理据  1修辞过程中话语构建所涉及的各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修辞过程中话语修辞效果功能发生的实际情况及其层次性 七、四项原则的辩证关系  1从动态发生时序看,话语构建是一次按照正确—准确—适切—恰切四个层次进行的。 2从话语的功能发生角度看,上述四个层次之间也是如此为先后顺序的。  3话语构建的四个层次与各类语体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是话语构建的基本层次,涵盖所有言语交际领域,准确是话语构建的第二层次,涵盖主要是实用性言语交际领域,适切是第三个层次,涉及话语与交际对象及各种语境因素的关系,恰切是话语构建的综合性要求,是最高要求。 4从哲学的角度看,话语构建的四个层次分别涉及到了修辞交际行为的三个不同理论范畴:真、善、美   第三节 词语选择  一、区分词语的理性意义  1主义谨以此之间意义的细微差别 2主义词语意义的轻重 3注意词语所适用的对象 二、注意词语的附加修辞功能  注意词语的语体功能差异,注意词语的态度标示、地域标示、语域表标、行业标示、形 象功能差异、时代标示、文化标示功能 三、寻常词语的艺术化  平中见奇、同义避复、正反对举、语音和谐   第四节 句际组合  一、句子建构  1安排合理的语序 2保持局内结构平衡

3实时注意断句——状语提前,并列连续或复指成分顿开,主谓语顿开,定语移后顿开,转折处停顿。 二、句际组合的原则  1狙击组合要尊徐话语信息的内在逻辑性  2句际组织还要保持话语信息量的适度性(避免冗余,防止缺漏) 3句际组合要保持形式上的完美统一(结构形式上的统一性对称性,聚集衔接富于变化,避免单调划一。 三、句式匹配的方法  语气错综、肯否交替、长短相间、整散结合、松紧有序、雅俗共赏、宜庄宜谐、抑扬顿挫、快慢有致   第五节 修辞格运用  一、修辞格运用的原则  1修辞格运用应符合表达需要 2修辞格运用要切合语体规范 3修辞格运用应符合民族习惯 二、修辞格运用的方法     单用,连用,兼用 三、修辞格创新   一方面是创造新的辞格,一方面是辞格运用要求不断创新。   第六章 话语理解  第一节 话语理解及其修辞价值  一、话语理解  话语理解的本质就是听读者对话语以及相关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是交际对象的或者说听读者对话语及其他符号以及与话语或其他符号相关的信息进行感知、知觉、类比、联想、判断、推理、评价的综合处理过程。 二、话语理解的修辞价值  1话语理解是修辞交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话语理解是话语反馈以及其他行为反馈的必要条件 三、话语理解研究的修辞学意义   说写行为与话语理解是有机统一的两个方面。   第二节 话语理解的内容  一、话语意义  分为语言意义(字面义)、言语意义(语境义)、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的关系(辩证统一)、言外之意、客观信息和主体信息。 二、言语动机 三、社会角色   民族角色、国别角色、性别角色、年龄角色、行政角色、血缘角色、职业角色。 四、个性心理   除情感、态度、性格、气质外,还包括个性心理观念,如道德、法制、审美观念。 六、社会心理

  第三节 话语理解的原则  一、言境统一  联系其产生的原始语境,切合原始语境的各种因素理解,切合修辞者的文化背景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社会心理,同时也要考虑话语的预提类型差异,区分不同语体类型的要求。 二、言实统一 三、言人统一 四、言行统一   孔子说过: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 五、言德统一   论文观点  1、 上联中的“身”、“宝”为“玉”,“身丹”为“炉”,“丙”、“火”为“烧”,“木”、 “石”为“炼”,“命”、“心”为“延”,“千”、“万”为“年”,“自”、“家”、“水”为“药”,其他类推。这副对联的真实的意思是“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反映了道家修身养性的理念。  2、 与宗教修辞手段相应,宗教修辞方法主要分为语言修辞方法、音乐修辞方法、图像与雕 塑修辞方法、建筑修辞方法、宗教心理修辞方法。  3、 这种建筑的“语言喻化”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1860年塞札·戴利提出建筑是一 种语言的思想。此后,这种喻化不断延续发展。雅克·查尔斯的后《后现代建筑语言》(1977)和布鲁诺·赛维塞维的《现代建筑语言》(1978)可以看作是“建筑语言”社会化的典型著作。  4、 它也具有人类语言的基本属性——人为性、传递性、手段性、符号性和系统性。建筑语 言主要可以分为范式语言、规则语言、模式语言、图像语言、手法语言和符号语言等几种类型。  5、 人类的传播秩序在东西方至少形成了两种主要的形态:一种是以通过公共演讲实现自由 意志表达为形式的公共传播权利秩序,[11]另一种是以集权规约下的有限微观传播权利秩序,特别是以君主、帝王为核心的集权传播秩序。 6、 曹植《辩道论》温言以诱之,美辞以导之。  7、 东亚修辞教育的模式特点:写作为主,个人为主,语言教育体制为主,缺少公共演说秩 序等。  8、 美国:大学写作和作文研究项目,语言传播系;加拿大:开放。墨西哥:文化通知和高 压的原始力量;英国:古典,现代早期,英国以外修辞三分;法国和意大利:对待修辞学的威力更加坦率,充满活力;英国:浓厚的经验主义传统;西班牙:制度僵化;荷兰:浓厚的古典和文艺复兴的研究;德国:权威教授;北欧:文艺复兴后期的北欧类拉丁语修辞学扩张开始的共同传统;波兰、立陶宛,俄罗斯:复苏;日本、韩国:对美国的有很大的兴趣。  9、 中国古代修辞遵循四个原则——真实、仁爱、忠诚和适当。“他们也把修辞原则概括为 通过‘文’与‘质’、‘达’与‘巧’等方法使修辞切合语境。” 10、 国家话语是国家话语权利实施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一种国家传播现象及信息形态, 是一种以传播国家信息、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解决国际国内问题为目的的国家传播行为。 11、 一是更新语言教育理念,加强国家话语、国家修辞教育。二是强化公共话语能力培 养,加强国家话语秩序建设。

[展开全文]

D380落落无痕《汉语修辞学》初读笔记3(九—十二章节)

 

第九章  侧重

一、语言的侧重美

    侧重,即突出重点,这是美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语言美的

一个重要方面。侧重,同均衡、变化及联系是对立统一的。’均衡,是对一个中心而言的。没有重点,也就没有均衡。侧重,是用词、造句、谋篇都必须注意的一个原则。在用词方面,大都是为了突出重点。

在造句方面,变动正常词序,即打破均衡,可以增强语势。肯定和否定的配搭使用,也可以突出重点。在谋篇方面,层层递进是突出重点的一个好办法。

二、反复

    反复,就是反复使用同一词、句、段,这样可以强调和突出自己

的意思,加强语气和感情,加深对方的印象,造成一种特别的情调。

反复的词语或句子,可以出现在全篇的开头、中间或者结尾。反复是诗歌中大量运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反复运用于诗歌,首先有调节音节,增强节奏的作用。

反复在诗歌中的另一个作用是增加抒情效果。

反复和排比有相通之处。

三、递进

    递进,又叫“层递”就是采用由浅入深,从小到大,从轻到重,

从低到高的格式,层层深入,逐次加码,表达客观事物之间逐步发

展的关系。

递进常从时间、空间、数量、程度和范围上着眼。

四、映衬

映衬,就是为了突出本体,用相似的、相关的或者相反的东西作背景加以对照。这样,表达上含蓄婉转一些,本体却更鲜明。映衬可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正衬就是常说的“烘云托月”法。反衬就是用相反的事物来做背景,烘托主体。

五、设问

    一般向句是有疑而问,并要求回答。设问是本无疑间,并不要

求回答,或自问自答,或问而不答。

六、反问

反问,也叫反洁,洁问,激问,也是无疑而问,不要求回答,也不作回答,也不需要回答。这种疑问的形式表示的是确定的意思,而且语气更强烈。

在形式上,反问方式常用是非问句,并常将“难道”等语气副词和句尾语气词“吗”连用,也可以用选择问句、正反句或特指问句。

第十章  联系

一、语言的联系美

联系,是美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语言美的一个基本原则。语言的联系美可以从许多方面来实现,达到语言联系美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    语言的联系美可以从许多方面来实现,如从语言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方面着眼,或者从语言自身语音方面或者语义方面着眼。

二、比喻

比喻,又叫譬喻,俗称打比方,就是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

相似之点,用另一个事物来描绘所要表现的事物。

比喻的构成,必须有两个成分、两个条件。两个成分是:一个是所描绘的对象,即被比喻的事物,叫做“本体”,或“主体”;一个是用来作比的事物或现象,叫做“喻体”,或“客体”。两个条件是:一个是本体和喻体应当是不同的东西,有质的差异,另一个是两者之间又有某种相似之点。通常情况下,本体比较抽象、深奥,是交际对象感到生疏的;而喻体则比较具体、浅显,是交际对象所熟悉的,比喻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

三、借代

借代,就是借彼代此,舍去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不用,而借用与它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借代是一种传统的修辞手法,古代诗文中十分常见。借代不仅可以使句子避免重复,还可以增加语言的形象性,或使语言具有婉曲的色彩,或协调语言的韵律。

运用借代时,要注意三点。

第一,要注意借代的明确性和代表性,借代要形象具体,新鲜活泼。

第二,要有发展的观点。

第三,古代文人借代的方式也不可全部接受。

四、比拟

比拟,就是运用联想,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比拟分拟人和拟物两种。    拟人即把生物或无生物当作人来描写,给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让它们具有人的声情笑貌。这种人格化的方法,可以把没有生命的东西写得栩栩如生,也可以把有生命的东西写得可爱可憎,引起读者的共鸣。

运用比拟时,首先要注意语言环境,必须跟文章的主题思想、描述对象的特点、人物心情的变化配合起来。同时,也要注意被比拟事物的特点。把物比拟成人,把人比拟成物,或把甲物比拟成乙物,他们之间最好有某些相似的地方,能.够引起人们的联想。最后,也要注意感情色彩。运用比拟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抒发感情,因此比拟的感情色彩必须鲜明。

    五、象征和暗示

象征,就是不直接描绘事物,而根据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借助于联想作用,虽然只说乙,但可以使人联想到甲。象征手法的运用,能使作品显得委婉含蓄,激起读者的联想。

暗示同象征的区别在于:象征所指的范围窄一些,一般只指用具体的东西表示抽象的意义;暗示所指的范围较宽,凡是以乙示甲的说法都可以称作为暗示。

六、拈连

    当把甲、乙两件事并提的时候,为了提高表达效果,故意把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也用于乙事物,而在一般情况下乙事物是不能用这个词的,这就叫拈连。

拈连中的两件事物,往往甲比较具体,乙比较抽象。有时,拈连可以造成幽默诙谐的情调。有时,甲事物不出现,这种格式就显得极其简洁而有表现力。

七、移就

移就,就是有意识地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运用于乙事物。拈连,也可以看作广义移就中的特殊的一种。狭义的移就不同于拈连,它不需要两件事并提,也不限于动词。

移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是“大词小用”和“移情”两种。

八、仿拟

仿拟,就是根据交际的需要,模仿现有的格式,临时新创一种说法。

仿拟时,替换的词素和原词素之间的关系常常是反义、对义、顺序等。

    仿拟的词区别于一般新词的地方是:对于新词,使用者不必溯本穷源,寻求它所依据的格式是什么;而仿拟,构成的偶发词要与原有的格式相对照。没有这个对照,这些偶发词就不能成立,没有这个对照,仿拟的幽默,风趣等情调就不复存在。可见,仿拟不能离开一定的上下文。

九、引用

引用,就是在自己的话语中插入现成话或故事等,以达到提高表达效果的目的。引用有明引和暗引,正引和反引之别。

第十一章  语体风格

一、公文语体

国家进行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比较有条理的文书,商业上所需要的来往书信所用文字,都是属于公文语体这一范畴的。

    以记述为特征、实用为目的的公文语体,并不追求语言的艺术化,也不以语言的生动性为主要标准,而把准确和简洁当作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要求,而规格化则是它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准确性、简洁性、规格性便是公文语体的三个基本特征。

二、科技语体

    科技语体随着科学技术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在现代,科技语体的地位日益重要。在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历程中,科技语体同每一个人,同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的联系必将日益密切。

    科技语体和公文语体一样是记叙的,而不是描绘的。这里主要是运用逻辑思维。它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准确、简洁。语言的艺术美,不是它所追求的目标。

同其他语体比较,科技语体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术语性,大量运用术语;二是单一性,句式严整而又少变化;三是符号性,大量运用符号、公式、图表,形成了一套特殊的表达方式。科技语体内部可以分为专门科技体和通俗科技体两种。

三、政论语体

政论语体,又叫宣传鼓动语体,包括直接评论社会生活及其有关的各种间题的文章,如新闻报道、政治评论、文艺批评、思想杂谈、杂文小品等,也包括讲演、报告等口头形式。鼓动性和综合性,是政论语体区别于其他语体的重要特征。

政论语体可以分为一般政论体和文艺政论体。文艺政论体包括杂文、随笔、小品等。文艺政论体已向文艺语体靠拢,它的主要特点是追求语言的艺术化。

四、文艺语体的特征

文艺语体,包括各种类型的文艺作品。文艺语体主要运用形象思维,它形象地再现生活。它的特征是描绘的,而不是记述性的。语言的准确性是它的基础,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是它的基本要求,语言的艺术化则是它努力追求的目标。

文艺语体所运用的词汇是极其广泛的,它以全民通用的词汇为主,适当采用方言词和古语词,各种科技术语往往作为一种修辞手法而被采用,并常以比喻义、转义的形式出现。句式复杂多变,但又以短句为主,各种变式句、不完全句较多,状语、补语都较为复杂。

语言的形象性、平常词语的艺术化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是文艺语体区别于其它语体的主要特征。

五、文艺语体的分类

文艺语体可以分为散文体、韵文体和戏剧体三个类型。散文体同韵文体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不押韵,后者押韵。戏剧体同散文体、韵文体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主要由人物的语言构成。

第十二章  表现风格

  • 藻丽

藻丽和平实,是两种对立的表现风格,各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值得注意的是,初学写作的人往往追求藻丽而忽视平实。有时,为藻丽而藻丽,甚至由于堆砌华丽词藻而造成句子不通。这是初学写作时应当引以为戒的。

  • 平实

平实风格,厚实而大方。其特点是:不用或少用形容词之类的附加成分,不用或少用比喻、夸张之类的修辞方式,老老实实地叙述事实,铺陈景物,解剖事理。

  • 明快

明快和含蓄,是两种对立的表现风格。它们各有各的适用范围。明快,就是有什么说什么,有多少说多少。

四、含蓄

含蓄,就是要说的话不直接说出来,或不全部说出来,使对方不得不揣摩揣摩,而且越揣摩含意越多,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作品显得深沉,厚重,有味儿。

  • 繁丰

繁丰和简洁这一组对立的表现风格也是各有自己的适用范围的。繁丰,就是毫不吝惜笔墨,有话通通说出来,甚至反反复复地说,并且尽量往细处说。在这里,反复和排比的修辞方式的运用,是形成这首诗的繁丰风格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 简洁

简洁,就是全篇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全句没有一个多余的词,话虽然少,内容却很多,含义却很丰富。简洁的风格,在我国历来是极受推崇的。简洁和尽量简古是两码事。半文言半白话,晦涩难懂,那是很不好的。这一点我们在研究和学习简洁的风格时应当特别注意。一味求简,以至造成歧义和误解,这是应该反对的。

 

[展开全文]

D394江畔春晓汉语修辞学第三单元912章初读笔记

第九章侧重

  • 语言的侧重美

侧重,就是主宾有别,重点突出,这是美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侧重,同均衡和变化及联系是对立统一的。均衡,必须有一个中心。没有中心,就没有均衡。变化必须有一个中心。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中心。变化必须立足于中心。联系是为中心服务的。离开了中心的联系,是杂乱无章,侧重是对中心的维护和强调。

侧重也是语言美的一个重要原则。说话写文章,主次不分,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不是好办法。主旨明确,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表达效果才会好。侧重,是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都必须遵守的一个原则。

  • 反复

反复,就是同一词、句、段的不断地重复出现,目的是强调语意重点,加强语气和感情,加深对方的印象,造成一种特别的情调。反复是诗歌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手段,可以增加抒情效果。《诗经·魏风·十亩之间》一唱三叹,尽兴书法,悠扬婉转,也有的是气势磅礴。

  • 递进

递进,又叫“层递”,就是采用阶梯式关系来排列句子,表达客观事物之间逐步发展的关系。常常是由浅入深,从大到小,从轻到重,从低到高,层层深入,逐次加码。递进,常从时间上着眼,也常着眼于空间,也可以着眼于程度或范围。

  • 映衬

映衬,就是为了突出主体,用相似的、相关的或者相反的东西作背景加以对照。这样,表达上含蓄婉转一些,本体却更鲜明。映衬可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也就是常说的“烘云托月”法。“红花还需绿叶扶持”,有了相似的相关的“绿叶”,主体“红花”就更鲜明了。

  • 设问

一般问句是有疑而问,并要求回答。设问是无疑问,而并不要求回答,或自问自答,或问而不答。表达者之所以采用问句表达自己明白确定的见解,为的是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印象,制造情趣。

  • 反问

反问,也叫反诘、诘问、激问,也是无疑而问,不要求回答,也不作回答,也不需要回答。这种疑问的形式表示的是确定的意思,而且语气更强烈。

  • 类聚

类聚,指的是故意超出常规地罗列具有聚合关系的词或短语,目的是造成某种特殊的情调。词语同时处在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之中。

  • 同语

同语,也可以叫做对称式反复,就是对称地使用完全相同的词或短语。其实是反复的一种特殊的格式,所以也是一种强调的手段。区别于反复的是,相同部分是对称地出现的。同语可以分为:主宾同语、修饰语对称同语、修饰语和中心语同语。

  • 撇除

撇除,就是为了明确A,避免“A”同“非A”的混淆,先把同A有某种程度的相似之处的“非A”一一地加以排除,强调这个“A”的特殊性。辨别真假,通过撇除假的,强调真的,烘托真的。撇除,排除的目的是要加强所要表达的意义。

第十章  联系

  • 语言的联系美

联系,是美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的规则的合理的联系,就能产生美感。“黄金分割”就是联系美的典型。

  • 比喻

比喻,又叫“譬喻”,俗称“打比方”,就是根据心理联想,抓住和利用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另一个事物来描绘所要表现的事物。比喻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

  • 比拟

比拟,就是利用心理联想机制,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拟人,就是把生物或无生物当作人,给它们以人的思想感情,具有人的声情笑貌。拟物,有两种,一是把人当作物,二是把这一事物当作另一事物。

  • 借代及图示

借代,就是借彼代此,不用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借用同它具有相关关系的人或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借代的出现,也是因为世界上的某些事物还没有名称,或者虽然有名称,但说话此时并不知道。

  • 象征和暗示

象征,就是不直接描绘事物,而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借助联想,说的是乙,让人联想到甲。象征是文艺作品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 拈连

拈连,指的是当甲乙两件事情并提或连续出现时,故意把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顺势也用于乙事物上去。而在一般情况下,乙事物同这个词语是联系不上的。

  • 移就

移就,就是由意识地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直接运用于乙事物。不同于拈连的是,移就不需要两件事相提并论或同时出现,也不限于动词。

  • 仿拟

仿拟,就是根据交际的需要,模仿现有的格式,临时新创一种说法。

  • 引用

引用,就是为了提高表达效果,在自己的话语中插入现成话语或故事等。引用可以分为:明引和暗引、正引和反引。

第十一章 语体风格

一、风格和风格学与修辞学

语体风格是一种独特的现象,是语言风格学的研究对象。风格学不是研究语言风格的唯一的学科,修辞学不能、也不可以排除语言的风格问题,但修辞学并不研究语言风格的全部问题,修辞学知识站在表达者的立场上,研究风格同表达效果之间的关系问题,换句话说,就是风格对表达效果的制约作用问题。

  • 语言风格的特征

语言风格是客观存在的。司马迁和班固、李白和杜甫、鲁迅额矛盾、闻一多和徐志摩,其语言风格是各不相同的。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不过作家们的语言风格表现得更为突出、鲜明、稳定罢了。语言风格的基本特点是整体性和反复性。

  • 语言风格的形成

语言风格的形成,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是指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的特点及其风格色彩,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也包括交际目的和内容等因素。

  • 语体风格和修辞

交际的目的、内容、对象和条件等因素对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的选择有着极大的制约作用。当这些因素相同时,在选择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方面就会出现一些共同的特点,表现出比较一致的语言风格。这种风格就叫做语体风格。根据语体风格的异同划分出来的类别,就叫做语体。

  • 公文语体

公文语体,指国家进行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比较有条理的文书,社会团体和个人之间的事务活动中的文件等。它不是简单地传递信息,而是以言行事,以言成事,它本身就是某种社会行为的一种实现方式,它对言行效果具有某种约束的力量。

  • 科技语体

科技语体随着科学技术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在现代,科技语体的地位日益重要。在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历程中,科技语体同每一个人,同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的联系必将日益密切。

  • 政论语体

政论语体,又称宣传鼓动语体,包括直接评论社会生活及其有关的各种问题的文章,如新闻报道、政治评论、文艺批评、思想杂谈、杂文小品等,也包括讲演、报告等口头形式。它管饭地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直接联系着。

  • 文艺语体的特征

文艺语体,包括各种类型的文艺作品。文艺语体主要运用形象思维,它形象地再现生活。语言的准确性是它的基础,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是它的基本要求,语言的艺术化则是它努力追求的目标。它的主要特征是:语言的形象化、平常词语的艺术化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 文艺语体的分类

文艺语体可以分为散文体、韵文体和戏剧体三个类型。散文体同韵文体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不押韵,后者押韵。戏剧体同散文体、韵文体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主要由人物的语言构成。

第十二章  表现风格

  • 表现风格和修辞学

修辞学帮助人们选择语体和适应语体,也帮助人们评价、鉴赏多种多样的表现风格,向人们推荐好的表现风格,阐述通往优秀的表现风格的途径,帮助人们培养好的表现风格。表现风格是由于表现手法的异同而形成的语言风格类型。在这里,我们把现代汉语的表现风格分为以下四组相互对立的八种类型:藻丽——平实,明快——含蓄,简洁——繁丰,典雅——通俗。这八种类型的搭配组合,可以构成各种各样的表现风格。

  • 藻丽

藻丽的风格,就是多用形容词之类的附加成分,多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式,力求华丽绚烂,生动细致。

  • 平实

平实风格,厚实而大方。其特点是:不用或少用形容词之类的附加成分,不用或少用比喻、夸张之类的修辞方式,老老实实地叙述事实,铺陈景物,解剖事理。

  • 明快

明快,就是有什么说什么,有多少说多少,使得人一听就懂,一看就明白,给人以明朗、舒畅的感觉。

  • 含蓄

含蓄,就是要说的话不直接说出来,或不全部说出来,使对方不得不揣摩揣摩,而且越揣摩含意越多,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作品显得深沉,厚重,有味儿。

  • 繁丰

繁丰,就是毫不吝惜笔墨,有话通通说出来,甚至反反复复地说,并且尽量往细处说。

  • 简洁

简洁,就是全篇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全句没有一个多余的词,话虽然少,内容却很多,含义却很丰富。

  • 典雅和通俗

典雅就是典范而高雅的风格。追寻书面语言的传统,努力回避现代口语,排斥方言土语口语词语,尽量拉大同日常生活语言之间的距离。通俗风格,就是尽量接近日常生活用语,不避俚俗粗俗,甚至追求粗俗。

  • 风格的鉴赏和培养

修辞学是表达的学问,同时也是接受者解码的工具。风格学说,对于接受者,是欣赏语言风格的工具。把握话语所传递的信息,这只是解读的最基本的要求。鉴赏话语的风格是解读活动的高层次的追求。只有具有风格学修养的人,才能够进行、进入风格的欣赏和鉴赏。

风格鉴赏的前提是,把握风格的基本类型。这些成对的风格都是矛盾的对立和统一。这些基本风格类型虽然比较简单,但是通过不同的组合,可以形成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风格。对某个作家或某一作品的风格的欣赏,主要是分析这些基本风格类型的具体组合方式和表现形态。

为了培养自己的独特的理想的语言风格,首先需要的是自问反思:自己的口语和书面语是如何形成的?自己的口语和书面语有哪些特点?对自己的口语和书面语的满意度如何?我心目中的理想的口语和书面语是什么?我目前的口语和书面语同我理想中的标准有多大差距?通往我的理想的风格的途径有哪些?然后抓住一两个关键之点,适当注意就行了。重要的是持之以恒。

 

 

 

 

[展开全文]

D400别较劲《汉语修辞学》初读随笔3

阅读摘抄:

第九章    侧重

    一、语言的侧重美

侧重,就是主宾有别,重点突出,这是美学的一个基本准则。离开了中心的联系,是杂乱无章的,侧重是对于中心的维护和强调。

侧重,是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都必须遵守的一个原则。

在谋篇方面,层层递进是突出重点的一个好办法。

二、反复

反复,就是同一词、句、段的不断地重复出现,目的是强调语义重点,加强语气和感情,加深对方的印象,造成一种特别的情调。

从形式看,反复可以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反复的各项并不要求语法结构上的相同或相似,可以只由两个项目构成,一定要有相同的词语。

三、递进

递进,又叫“层递”,就是采用阶梯式关系来排列句子,表达客观事物之间逐步发展的关系。常常由浅入深,从小到大,从轻到重,从低到高,层层深入,逐次加码。

四、映衬

映衬,就是为了突出本体,用相似的、相关的或者相反的东西作背景加以对照。

映衬可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即“烘云托月”;反衬,就是用相反的事物来做背景,烘托主体。

五、设问

设问是无疑问,而并不要求回答,或自问自答,或问而不答。表达者之所以采用问句表达自己明白确定的见解,为的是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印象,制造情趣。

六、反问

反问,也叫反诘、诘问、激问,也是无疑而问,不要求回答,也不作回答,也不需要回答。这种疑问的形式表示的是确定的意思,而且语气更强烈。

七、类聚

类聚,指的是故意超出常规地罗列具有聚合关系的词或短语,目的是造成某种特殊的情调。词语同时处在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之中。

感想:(这样的修辞也常见到,但是第一次知道这是一种修辞方法,学到了。)

八、同语

同语,也可以叫做对称式反复,就是对称地使用完全相同的词或短语。

同语可以分为:主宾同语、修饰语对称同语、修饰语和中心语同语。

九、撇除

撇除,就是为了明确A,避免“A”同非“A”的混淆,先把同A有某种程度的相似之处的 “非A”一一地加以排除,强调这个“A”的特殊性。辨别真假,通过撇除假的,强调真的,烘托真的。

第十章    联系

一、语言的联系美

事物之间的规则的合理的联系,就能产生美感。“黄金分割”就是联系美的典型。

话语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的规则的合理的自然的联系,就能产生语言的美。

二、比喻

比喻的两个成分是:1.所描绘的对象,叫做“本体”;2.用来比方的事物,叫做“喻体”。两个条件是:1.本体和喻体不同质,有差异处。2.两者之间有相似点。

比喻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

比喻还有许多变式:倒喻、反喻、强喻、迂喻、曲喻、博喻、连锁喻。

打比方应当注意色彩:感情色彩、民族色彩、时代色彩、地域色彩。

三、比拟

比拟,就是利用心理联想机制,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

拟人,就是把生物或无生物当作人,给它们以人的思想感情,具有人的声情笑貌。

拟物,有两种,把人当作物,把这一事物当作另一事物。

运用比拟,要注意语言环境,必须同文章的主题思想、描述对象的特点、人物心情的变化等配合起来。要注意被比拟事物的特点,最好有某些相似的相关的地方。

四、借代及图示

借代,就是借彼代此,不用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借用同它具有相关关系的人或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

运用借代手法,要注意借代的明确性,有时需要给予适当地交代。

五、象征和暗示

象征,就是不直接描绘事物,而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借助联想,说的是乙,叫人联想到甲。

暗示,同象征有共同之处:目的是要说甲,但却不直接讲甲,只讲乙,因为乙和甲有关系,读者借助于联想可以从乙想到甲。

拈连,指的是当甲乙两件事物并提或连续出现时,故意把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顺势也用于乙事物上去。

七、移就

移就,就是有意识地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直接运用于乙事物。不同于拈连的是,移就不需要两件事相提并论或同时出现,也不限于运动。

移就,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词语换位”和“移情”。

八、仿拟

仿拟,就是根据交际的需要,模仿现有的格式,临时新创一种说法。

仿拟,也可以仿现有的格式或语调。

九、引用

引用,就是为了提高表达效果,在自己的话语中插入现成话语或故事等。

引用,可以分为:明引和暗引、正引和反引等。

第十一章    语体风格

    一、风格和风格学与修辞学

语言风格是一种独特的现象,是语言风格学的研究对象。风格学不是研究语言风格的唯一的学科,修辞学不能、也不可以排除语言的风格问题,但修辞学并不研究语言风格的全部问题,修辞学只是站在表达者的立场上,研究风格表达效果之间的关系问题,换句话说,就是风格对表达效果的制约作用问题。

修辞学的任务是,阐述风格选择的原则。

二、语言风格的特征

1.语言风格的整体性

风格只能以整篇讲话、整篇文章为最小的单位,而且也不限于语法的分析,应包括语音和语义、词汇和语法,还有修辞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分析。这就是语言风格的整体性特点。

2.语言风格的反复性

语言风格只能是多次反复的特点的总和,而不能是那些偶然出现的因素的总和。这就是语言风格的反复性。

三、语言风格的形成

语言风格形成的客观因素,主要是指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的特点及其风格色彩,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也包括交际目的和内容的因素。

1.材料的特点及其风格色彩

2.修辞方式的特点及其修辞色彩

3.交际环境

4.交际对象

5.主体素养

四、语体风格和修辞

交际的目的、内容、对象和条件等因素对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的选择有着极大的制约作用。当这些因素相同时,在选择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方面就会出现一些共同的特点,表现出比较一致的语言风格。这种风格就是叫做语言风格。

现代汉语的语体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

五、公文语体

公文语体,指国家进行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比较有条理的文书,社会团体和个人之间的事务活动中的文体,等。可以分为事务公文体和鼓动公文体。

准确性、简洁性和规格性,是它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要求。

六、科技语体

科技语体和公文语体一样是记叙的,而不是描绘的。这里主要是运用逻辑思维。它的最基本的要求:准确、简洁。

科技语体的特点是:术语性、单一性、符号性。

七、政论语体

政论语体,又称宣传鼓动语体,包括直接评论社会生活及其有关的各种问题的文章,如新闻报道、政治评论、文艺评论、思想杂谈、杂文小品等,也包括讲演、报告等口头形式。

鼓动性和综合性,是政论语体区别于其他语体的重要特征。可以分为一般政论体和文艺政论体。

八、文艺语体的特征

文艺语体主要运用形象思维,它形象地再现生活。它的特征是描绘的,而不是记述性的。

文艺语体的主要特征:

1.语言形象化

2.平常词语艺术化

3.人物语言个性化

九、文艺语体的分类

文艺语体可以分为散文体、韵文体和戏剧性三个类型。

1.散文体

包括小说、散文、特写等。在语言的运用方面,它的特点是多样性和统一性。

2.韵文体

包括诗歌、唱词、曲艺等,追求语言的音乐美——押韵,协调平仄,注意节奏。

3.戏剧体

包括话剧、歌剧、地方戏等。它通常由作者叙述的语言和作品中人物的语言构成。

阅读感受:语体风格我觉得非常的重要。一种语体就有一种风格,这是由其文体或者表达目的决定的。公文语体如果写成散文语体,再用上一些模棱两可的词汇,那么别人就很难准确地接收到文件所传达的精神。而孩子的语体是要全方位去训练的。如何去训练?这就需要贴近语体风格、找到特点。

第十二章    表现风格

一、表现风格和修辞学

表现风格,是由于表现手法的异同而形成的语言风格类型。有以下八种类型。

二、藻丽

古人说:“言而不文,行之不远。”所谓文,就是文采,也就是藻丽的语言风格。藻丽的风格,就是多用形容词之类的附加成分,多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式,力求华丽绚烂,生动细致。

藻丽,并不是做作、堆砌、油滑、哗众取宠。

三、平实

平实风格,厚实而大方。其特点是:不用或少用形容词之类的附加成分,不用或少用比喻、夸张之类的修辞方式,老老实实地叙述事实,铺陈景物,解剖事理。

四、明快

明快,就是有什么说什么,有多少说多少,使得人一听就懂,一看就明白,给人以明朗、舒畅的感觉。

明快并不是肤浅。

五、含蓄

含蓄,就是要说的话不直接说出来,或不全部说出来,使对方不得不揣摩,而且越揣摩含意越多,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作品显得深沉,厚重,有味儿。

含蓄并不一定晦涩难懂,晦涩难懂并不一定含蓄。

六、繁丰

繁丰,就是毫不吝惜笔墨,有话通通说出来,甚至反反复复地说,并且尽量往细处说。

繁丰和简洁是各有长处,各有适用范围的。

七、简洁

简洁,就是全篇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全局没有一个多余的词,话虽然少,内容却很多,含义却很丰富。

简洁不等于晦涩难懂。

八、典雅和通俗

典雅和通俗,是相互对立的表现风格。

典雅,就是典范而高雅的风格。追寻书面语言的传统,努力回避现代口语,排斥方言土语口语词语,尽量拉大同日常生活语言之间的距离。

通俗风格,就是尽量接近日常生活用语,不避俚俗粗语,甚至追求粗俗。

九、风格的鉴赏和培养

风格学说,对于接受者,是欣赏语言的工具。

风格鉴赏的前提是,把握风格的基本类型。

为了培养自己的独特的理想的语言风格,首先需要的是自问反思,其次是要持之以恒。

表现风格很有意思。一篇文章辞藻非常华美,也可能非常失败;一篇文章语言相当朴实言简意赅,却未必相当不堪。所以,文章的表现风格并不具备决定作用。我认为起决定作用的更多的应该是适合。辞藻、朴实在外,情感、内涵在内。内核的存在决定外在的贴切与妥当。若情感的表达与文本的需要浑然一体,那么自然就美极了。毕竟表达是为了诉说。

[展开全文]

D397大梦先觉《汉语修辞学》初读随笔3

阅读摘抄:

第九章    侧重

    一、语言的侧重美

侧重,就是主宾有别,重点突出,这是美学的一个基本准则。离开了中心的联系,是杂乱无章的,侧重是对于中心的维护和强调。

侧重,是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都必须遵守的一个原则。

在谋篇方面,层层递进是突出重点的一个好办法。

二、反复

反复,就是同一词、句、段的不断地重复出现,目的是强调语义重点,加强语气和感情,加深对方的印象,造成一种特别的情调。

从形式看,反复可以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反复的各项并不要求语法结构上的相同或相似,可以只由两个项目构成,一定要有相同的词语。

三、递进

递进,又叫“层递”,就是采用阶梯式关系来排列句子,表达客观事物之间逐步发展的关系。常常由浅入深,从小到大,从轻到重,从低到高,层层深入,逐次加码。

四、映衬

映衬,就是为了突出本体,用相似的、相关的或者相反的东西作背景加以对照。

映衬可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即“烘云托月”;反衬,就是用相反的事物来做背景,烘托主体。

五、设问

设问是无疑问,而并不要求回答,或自问自答,或问而不答。表达者之所以采用问句表达自己明白确定的见解,为的是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印象,制造情趣。

六、反问

反问,也叫反诘、诘问、激问,也是无疑而问,不要求回答,也不作回答,也不需要回答。这种疑问的形式表示的是确定的意思,而且语气更强烈。

七、类聚

类聚,指的是故意超出常规地罗列具有聚合关系的词或短语,目的是造成某种特殊的情调。词语同时处在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之中。

感想:(这样的修辞也常见到,但是第一次知道这是一种修辞方法,学到了。)

八、同语

同语,也可以叫做对称式反复,就是对称地使用完全相同的词或短语。

同语可以分为:主宾同语、修饰语对称同语、修饰语和中心语同语。

九、撇除

撇除,就是为了明确A,避免“A”同非“A”的混淆,先把同A有某种程度的相似之处的 “非A”一一地加以排除,强调这个“A”的特殊性。辨别真假,通过撇除假的,强调真的,烘托真的。

阅读感受:

把握这些常见修辞的特点,对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把握语言的规律、形成个人独特的语言风格,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要注意好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发现这些特殊格式的词句,增强敏感。既能提高自身的语言运用和表达,又可以加强阅读理解能力,更加容易把握文本的核心。

第十章    联系

一、语言的联系美

事物之间的规则的合理的联系,就能产生美感。“黄金分割”就是联系美的典型。

话语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的规则的合理的自然的联系,就能产生语言的美。

二、比喻

比喻的两个成分是:1.所描绘的对象,叫做“本体”;2.用来比方的事物,叫做“喻体”。两个条件是:1.本体和喻体不同质,有差异处。2.两者之间有相似点。

比喻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

比喻还有许多变式:倒喻、反喻、强喻、迂喻、曲喻、博喻、连锁喻。

打比方应当注意色彩:感情色彩、民族色彩、时代色彩、地域色彩。

三、比拟

比拟,就是利用心理联想机制,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

拟人,就是把生物或无生物当作人,给它们以人的思想感情,具有人的声情笑貌。

拟物,有两种,把人当作物,把这一事物当作另一事物。

运用比拟,要注意语言环境,必须同文章的主题思想、描述对象的特点、人物心情的变化等配合起来。要注意被比拟事物的特点,最好有某些相似的相关的地方。

四、借代及图示

借代,就是借彼代此,不用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借用同它具有相关关系的人或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

运用借代手法,要注意借代的明确性,有时需要给予适当地交代。

五、象征和暗示

象征,就是不直接描绘事物,而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借助联想,说的是乙,叫人联想到甲。

暗示,同象征有共同之处:目的是要说甲,但却不直接讲甲,只讲乙,因为乙和甲有关系,读者借助于联想可以从乙想到甲。

拈连,指的是当甲乙两件事物并提或连续出现时,故意把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顺势也用于乙事物上去。

七、移就

移就,就是有意识地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直接运用于乙事物。不同于拈连的是,移就不需要两件事相提并论或同时出现,也不限于运动。

移就,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词语换位”和“移情”。

八、仿拟

仿拟,就是根据交际的需要,模仿现有的格式,临时新创一种说法。

仿拟,也可以仿现有的格式或语调。

九、引用

引用,就是为了提高表达效果,在自己的话语中插入现成话语或故事等。

引用,可以分为:明引和暗引、正引和反引等。

阅读感受:

读完这章后,发现自身的浅薄。知道拟人而不知比拟。拈连、移就也比较少见。理解稍有难度。却不得不佩服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都是抓住事物的联系,却引申出了如此之多的不同修辞方法。所以,现在常常思考为什么孩子的想象是贫瘠的?除了孩子被思维束缚外,可能还有我们没有更多的去从不同角度引导孩子去想象。

第十一章    语体风格

    一、风格和风格学与修辞学

语言风格是一种独特的现象,是语言风格学的研究对象。风格学不是研究语言风格的唯一的学科,修辞学不能、也不可以排除语言的风格问题,但修辞学并不研究语言风格的全部问题,修辞学只是站在表达者的立场上,研究风格表达效果之间的关系问题,换句话说,就是风格对表达效果的制约作用问题。

修辞学的任务是,阐述风格选择的原则。

二、语言风格的特征

1.语言风格的整体性

风格只能以整篇讲话、整篇文章为最小的单位,而且也不限于语法的分析,应包括语音和语义、词汇和语法,还有修辞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分析。这就是语言风格的整体性特点。

2.语言风格的反复性

语言风格只能是多次反复的特点的总和,而不能是那些偶然出现的因素的总和。这就是语言风格的反复性。

三、语言风格的形成

语言风格形成的客观因素,主要是指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的特点及其风格色彩,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也包括交际目的和内容的因素。

1.材料的特点及其风格色彩

2.修辞方式的特点及其修辞色彩

3.交际环境

4.交际对象

5.主体素养

四、语体风格和修辞

交际的目的、内容、对象和条件等因素对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的选择有着极大的制约作用。当这些因素相同时,在选择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方面就会出现一些共同的特点,表现出比较一致的语言风格。这种风格就是叫做语言风格。

现代汉语的语体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

五、公文语体

公文语体,指国家进行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比较有条理的文书,社会团体和个人之间的事务活动中的文体,等。可以分为事务公文体和鼓动公文体。

准确性、简洁性和规格性,是它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要求。

六、科技语体

科技语体和公文语体一样是记叙的,而不是描绘的。这里主要是运用逻辑思维。它的最基本的要求:准确、简洁。

科技语体的特点是:术语性、单一性、符号性。

七、政论语体

政论语体,又称宣传鼓动语体,包括直接评论社会生活及其有关的各种问题的文章,如新闻报道、政治评论、文艺评论、思想杂谈、杂文小品等,也包括讲演、报告等口头形式。

鼓动性和综合性,是政论语体区别于其他语体的重要特征。可以分为一般政论体和文艺政论体。

八、文艺语体的特征

文艺语体主要运用形象思维,它形象地再现生活。它的特征是描绘的,而不是记述性的。

文艺语体的主要特征:

1.语言形象化

2.平常词语艺术化

3.人物语言个性化

九、文艺语体的分类

文艺语体可以分为散文体、韵文体和戏剧性三个类型。

1.散文体

包括小说、散文、特写等。在语言的运用方面,它的特点是多样性和统一性。

2.韵文体

包括诗歌、唱词、曲艺等,追求语言的音乐美——押韵,协调平仄,注意节奏。

3.戏剧体

包括话剧、歌剧、地方戏等。它通常由作者叙述的语言和作品中人物的语言构成。

第十二章    表现风格

一、表现风格和修辞学

表现风格,是由于表现手法的异同而形成的语言风格类型。有以下八种类型。

二、藻丽

古人说:“言而不文,行之不远。”所谓文,就是文采,也就是藻丽的语言风格。藻丽的风格,就是多用形容词之类的附加成分,多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式,力求华丽绚烂,生动细致。

藻丽,并不是做作、堆砌、油滑、哗众取宠。

三、平实

平实风格,厚实而大方。其特点是:不用或少用形容词之类的附加成分,不用或少用比喻、夸张之类的修辞方式,老老实实地叙述事实,铺陈景物,解剖事理。

四、明快

明快,就是有什么说什么,有多少说多少,使得人一听就懂,一看就明白,给人以明朗、舒畅的感觉。

明快并不是肤浅。

五、含蓄

含蓄,就是要说的话不直接说出来,或不全部说出来,使对方不得不揣摩,而且越揣摩含意越多,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作品显得深沉,厚重,有味儿。

含蓄并不一定晦涩难懂,晦涩难懂并不一定含蓄。

六、繁丰

繁丰,就是毫不吝惜笔墨,有话通通说出来,甚至反反复复地说,并且尽量往细处说。

繁丰和简洁是各有长处,各有适用范围的。

七、简洁

简洁,就是全篇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全局没有一个多余的词,话虽然少,内容却很多,含义却很丰富。

简洁不等于晦涩难懂。

八、典雅和通俗

典雅和通俗,是相互对立的表现风格。

典雅,就是典范而高雅的风格。追寻书面语言的传统,努力回避现代口语,排斥方言土语口语词语,尽量拉大同日常生活语言之间的距离。

通俗风格,就是尽量接近日常生活用语,不避俚俗粗语,甚至追求粗俗。

九、风格的鉴赏和培养

风格学说,对于接受者,是欣赏语言的工具。

风格鉴赏的前提是,把握风格的基本类型。

为了培养自己的独特的理想的语言风格,首先需要的是自问反思,其次是要持之以恒。

读完之后,想得是修辞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但是习以为常的语句之中,细细琢磨又有不同寻常的味道。语言中蕴藏的奥妙,难以穷尽。

[展开全文]

D416葵衣《汉语修辞学》第三单元初读笔记

第九章 侧重

一、语言的侧重美

侧重就是主宾有别,重点突出,不面面俱到,不搞一律平等,不吃大锅饭,不排排队吃果果。侧重是对均衡对称的突破与偏离大肆渲染的主体。

侧重是美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语言美的一个重要原则。侧重是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都必须遵守的一个原则。

在用词方面,同义词连用,大都是为了突出重点。修辞方式,例如:排比、反复和递进等,也是增强语势的有效手段。侧重在篇章方面采用层层递进的手法。

二、反复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语义重点,加强语气和感情,加深对方印象,造成一种特别的情调,重复相同的成分,如词、句、段。

反复的主要功能是:渲染、强调、着重、夸张。反复也有调节音节、增强节奏的作用。反复是诗歌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手段,可以增强抒情效果。

反复的单位可以是词语、句子,也可以是段落。

从形式上看,反复可以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就是反复的成分连续出现。间隔反复,指作为反复的单位,被其他单位分割开了。它们可以结合起来使用。

间隔反复也是连段成篇的一种手法。

同语是反复的一种特例。同语,就是对称地、不连续地、两次性反复。同语可以分为:主宾语同语、修饰语同语、修饰性同语。

三、递进

递进,又叫“层递”,就是采用阶梯式关系来排列句子,表达客观事物之间逐步发展的关系。常常是由浅入深,从小到大,从轻到重,从低到高,层层深入,逐次加码。

递进和排比的区别:递进的各个项目之间的关系一定是纵式、阶梯式的;排比的各个项目之间的关系大都是横式的、并列的,但也可以是纵式的、阶梯式的,即承接排比。排比要求的语法结构相同或者相似,递进可以只由语义上有递进关系的词或词组并列而成。

递进的种类:时间、空间、数量和程度或范围。

递进和并列:递进是属于语义内容的,并列是属于语法结构范畴。递进经常采用并列结构,形式上是并列,内容上是递进。

递进也是一种构思方法。

四、映衬

映衬,就是为了突出本体,用相似的、相关的或者相反的东西作为背景加以对照。这样,表达上含蓄婉转一些,本体却更鲜明。

映衬是各种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手法。小说中常用正衬或反衬的方法来写景。

映衬可以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正衬是“烘云托月”法。反衬是用相反的事物来做背景,烘托主体。

映衬的手法在诗歌中更是常见。

五、撇语和抑扬

撇语,就是为了明确A,避免“A”同“非A”的混淆,先把同“A”有某种相似程度的相似之处的“非A”一一加以排除,强调这个“A”的特殊性。

撇语,排除的目的是要加强所要表达的意义。可以分为逻辑的和非逻辑的两种。作为强烈感情的一种形式,撇语可以是非逻辑的。

抑扬,是一种强调的格式,为了突出主题,就先做出铺垫,从反面说起,明明是一心想否定的反而先加以肯定,内心的确是要否定的,嘴巴上笔头上却先大加肯定。

抑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运用。可以分为: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明抑暗扬和暗抑明扬四种。

六、问语

做为修辞格的问语与疑问句不同之处在于:问语是无疑而问,是提高表达效果的手段。问语是本无疑问,也不要求回答。是因为答案已经在问语之中了。

问语分为两种:设问和反问

设问有自问自答的,也是构造整篇文章的一种手法。设问的运用增加了诗文的层次,显得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反问,也叫反诘,诘问,激问,也是无疑而问,不要求回答,也不做回答,也不需要回答。这种疑问的形式表示的是确定的意思,而且语气更强烈。

七、类聚语

类聚语,指的是为了达到修辞目的,故意超量罗列具有聚合关系的词或短语。

有些类聚语大大超越了逻辑上的类,故意杂七杂八、杂乱无章。新感觉派小说家穆时英常用这种表现手法。这种超越逻辑的类的聚合,适应表现超常的心态。

八、名词语

名词语是指名词组合句群。表面上似乎是名词的并列组合,其实是名词句的组合,是名词句的句群。

名词语同类聚的区别:类聚不限于名词,可以有各种短语,甚至句子。名词语则是名词句的组合,动宾短语的组合、主谓句的组合等不属于名词语修辞格的范围。

名词语是古典诗词中特有的一种修辞手法。体现了中国人特殊的审美情调。

九、谬语
谬语,是为了提高表达效果,故意说写根本不存在的、完全不可能的事情。说写者不但不要求接受者信以为真,而就是要接受者明白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其交际效果就是在听读者认为绝对不可能的时候才能够实现。

谬语有三种功能、三种类型:一是执行赌咒发誓的功能,叫“咒誓语”;二是发挥调侃的功能,叫做“调侃语”;三执行的是语言的社交功能,拿对方不相信的话来做借口,叫做“遁托语”。

咒誓语就是说狠话、过头话、绝头话,是赌咒发誓的手段。运用极度夸张的荒谬的话语来加强语势,表示绝对不可能,毫无商量余地。咒誓语是一种最严重的强调格式,功能就是赌咒发誓,表达的是说写者的极端偏离常规的坚定而顽固的态度。

调侃语,半真半假的话,嬉皮笑脸的话,开玩笑的话,做游戏寻开心的话。特色是诙谐,充分发挥语言的游戏功能、娱乐功能。调侃语是幽默言语的构成手段之一。调侃语是日常生活中、民间歌谣中经常使用的手法。

遁托语,就是用对方不相信的话语来掩盖真相真心意,通常情况下对方也不说破,接受了这个推托词语,维持彼此的颜面。运用遁托语,接受遁托语,是生活的艺术,还是外交语言的一个重要手法。

 

第十一章 联系

一、语言的联系美

美在联系中,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的规则是合理的联系,就能产生美感。

话语的联系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内容和形式上的联系有常规和超常之分,超常是对常规的偏离,偏离分为好的偏离和坏的偏离。

修辞学的任务是寻求和建立话语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的联系规则,并积极探索有助于提高表达效果的种种超常规的联系方式。

联系可以分为零度联系(常规联系)和偏离联系(超常联系)。修辞学更重视对偏离的联系,即超常联系的考察。

二、比喻

比喻,又叫譬喻,俗称“打比方”,就是在心理联想的基础上,抓住并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其中一个事物来展现、阐释、描绘相关的事物,交相辉映,混为一体。

比喻的结构有深层和表层之分。比喻的深层结构,需要有两个成分、两个条件。两个成分是:(一)所描绘的对象,叫作“本体”;(二)用来比方的事物,叫作“喻体”。两个条件是:(一)本体和喻体不同质,有差异之处;(二)两者有相似点。

比喻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就是说清楚这是在打比方。本体和喻体之间常用比喻词来连接。

暗喻就是不把比喻当做比喻,而当做实有其事来陈述,换言之,暗喻就是不用比喻词的比喻。暗喻也可以采用并列对举的形式,或用省略号。

借喻,就是本体不出现,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的比喻。

比喻的变式是多种多样的。

  • 倒喻,就是把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倒过来。倒喻有两种格式:甲式倒喻的格式是:喻体——像——本体。乙式的倒喻是:本体——的——喻体。本体作为喻体的修饰语,它的特点:一是新奇别致,二十极其简洁,三是突出喻体。
  • 反喻,就是用否定的语气构成比喻。强调的是本体和喻体的相异之处。
  • 强喻,就是用比较的方式来打比喻。这种比喻比一般的比喻语气更强烈。在本体和喻体的相似之处再加以比较,指出本体还要胜过喻体,这样的说法是很耐人寻味的。
  • 迂喻,就是采取迂回的办法——或否定本体,或是否定喻体——的比喻
  • 曲喻,就是绕了一个或几个弯子,隐晦曲折地打比方。
  • 博喻,就是一口气说出若干个比喻。博喻的各个喻体之间,同一个喻体的各个方面之间,是横式关系,并列关系。
  • 连锁喻,指的是纵式的、层层深入的,连环式的比喻。

比喻也是构思方式、创作整个文本的手段。

比喻的运用,要新鲜,贴切、不落俗套;但又不能为追求奇巧而晦涩费解,妨碍意义的表达。打比喻应当要注意色彩。运用比喻应当注意风格的协调。

比喻的基本矛盾是:相似点越明显,解读越容易,但新奇感、审美感越低;相反,相似点越晦涩,解读越困难,新奇感、审美感越高。比喻运用的得体性原则要求:在两者之间保持动态的平衡。

三、比拟

比拟就是利用心理联想机制。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描写。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拟物、拟言。

拟人就是把生物或无生物当作人,给它们以人的思想感情,具有人的声情笑貌。拟人也是一种构词方式。如:山腰、针眼、计算机。

拟物,就是当作为物,一种是把人当作物,一种是把这一事物当作另一事物。量词的超常用法是拟人和拟物的重要手段。或者说,量词的超常用法是拟人和拟物的重要标志。

拟言,就是为无生命的物体,为动物设计台词,也可以为他人设计台词。拟言是现在媒体很流行的修辞手法。

四、借代及图示

借代就是借彼代此,不用人或事物本来名称,借用同它具有相关关系的人或事物来称呼它。借代具有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的特点。

借代同比喻的区别在于:比喻的本体同喻体之间必须具有相似关系,借代的本体同代体之间的关系是相关关系。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可以同时出现;借代只出现代体,本体不出现。

借代是一种传统的修辞手法,古代诗文中十分常见。借代可以使句子避免重复,还可以增加语言的形象性,或使语言具有婉曲的色彩,或协调语言的韵律。

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相关关系都可以构成借代。常用的是:特征、标志、部分和整体、传统文化中,借代是构成高雅风格的常用手法。

图示,指用图形符号代替语言中的词语。图示在网络语体中得到广泛运用。

五、象征和暗示
象征,就是不直接描绘事物,而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借助联想。说的是乙,让人联想到甲。象征是文艺作品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象征手段的运用,能使作品显得委婉含蓄,能激起读者的联想。

暗示,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听读者是能够体会出来的。

六、拈连

拈连,指的是当甲乙两件事情并提或连续出现时,故意把只适合用于甲事物的词语,顺势也用于乙事物上去。而在一般情况下,乙事物同这个词语是联系不上的。

拈连中的两件事物,往往甲比较具体,乙比较抽象。运用拈连手法,便赋予了抽象事物以具体形象,增加了语言的艺术美。

拈连可以造成幽默诙谐的情调。其实,拈连可以看成是比拟中的一种特殊格式,本质上就是把乙物当作甲来看。不同的是,一般的比拟没有拈连这样明确的形式标志,对上下文的依赖也没有拈连那样强。

七、移就

移就,就是有意识地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直接运用于乙事物。不同于拈连的是,移就不需要两件事相提并论或同时出现,也不限于动词。从形式上着眼,可以看成是“词语换位”。从内容方面看,移就可以归入文学上常说的“移情”手法,就是把人的感受用于事物。移就和比拟相类似,有时很难区分。

八、转类

转类,又叫“转品”,也叫“词类活用”,就是把甲类词临时性地有条理地当作乙类词来运用。常见的是名词当作动词或形容词来运用。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手法。

转类和兼类应当区别开来。兼类是属于语言系统的,是集体稳定的,是一种语法现象。转类是词的修辞用法,是一种修辞手段,属于言语活动,是个人的、临时的,需要依赖一定的上下文和交际情景。

转类的运用,应当有所控制,不可太滥。

九、仿拟

仿拟就是模仿现有的格式,临时创新的一种说法。仿拟是新词产生的方式之一,但是,修辞的仿拟不同于新词。仿拟只是作为原格式的临时替身而已。
最常见的仿拟是仿词,也可以仿现有的格式或语调等。

十、引用和集句
引用就是为了提高表达效果在自己的话语中插入现成话语或故事等的一种修辞方式。

引用的类型分为:明引和暗引、正引和反引等。引用是一种传统的修辞手法,古人把引用分为“引经”“稽古”。

集句,引用的进一步发展,就是集句。集句是写作方式,作为名词的集句是这种写作(创作方式)的成果:集句诗、集句词。是一种特殊的创作方式,是一种特殊的文体,中国文化的一道风景线。

 

第十二章 风格

一、风格和风格学

语言风格,是指语言运用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点的综合。

风格是区别性特征的总和。区别性特征的特征就是风格的构成要素。风格是全部的区别性特征的总和。区别性特征在同义手段选择时表现尤为突出。

我们应当区别文艺风格和语言风格。修辞学讲的是语言风格。

二、言语风格和言语风格学

广义的语言风格是语言自身的特征或语言运用的特征的总和。其中一个是语言自身的风格;一个是语言运用的风格,运用中的、运用结果的语言的风格。前者是客观的全社会的;后者是个人的、主观的。前者叫作“语言风格”,后者叫作“言语风格”。

言语风格是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运用中所形成的风格。理论上说,每一个使用语言的人都有自己的言语风格,不过是语言艺术家的语言风格尤其突出、鲜明、稳定罢了。

语言风格学是以语言的风格现象为其研究对象的语言学。语言风格学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研究语言自身风格现象的语言风格学,一种是研究运用的语言的是言语风格学。通常所说的语言风格学主要是指研究言语风格,本当叫做“言语风格学”。

言语风格学可以研究两个方面问题,一是语体的风格,二是表现的风格。表现风格是个人的,即个人风格,是多变的、创新的求新求异的。

修辞学研究的是风格对表达效果的制约问题,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提高表达的效果。

三、言语风格的特点与类型

分析言语风格,要抓住三个特点:反复性、特异性、整体性

反复性指语言风格是多次反复的特点的总和,不是偶然出现的因素的总和。

特异性就是区别性特征。

整体性指从全局出发,从整体上把握对象。

言语风格类型:藻丽——平实,明快——含蓄,简洁——繁丰,典雅——通俗,庄重——诙谐。

四、言语风格的形成

风格形成的主观因素主要是指使用语言的人的心理、气质、文化教养、语言能力等。人们的思想作风、生活经历和语言修养就是不同的言语风格得以形成的主观因素。个人言语风格的形成,也取决于各种的客观因素。形成言语风格的客观因素主要指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的特点与其风格色彩,以及交际环境等。

语言材料的风格色彩:言语材料的特点及其风格色彩,是语言风格形成的一个基础。

修辞方式,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手段。修辞方式同语言材料的关系是很密切的,许多修辞方式都是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受语言材料的特点制约。修辞方式是为提高语言表达效果服务的,有助于语言的艺术化。

五、藻丽风格和平实风格

藻丽和平实,是对立的,各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藻丽的风格,多用形容词之类的附加成分,多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式,力求华丽绚烂、生动细致。在文艺体中,特别是抒情作品中,藻丽风格是常见的。现当代作家中,以藻丽特色的有茅盾、朱自清、吴伯箫、刘白羽等。藻丽风格常见于文艺语体,尤其是诗歌之中。

平实风格,厚实而大方。其特点是:不用或少用形容词之类的附加成分,不用或少用比喻、夸张之类的修辞方式,老老实实地叙述事实,铺陈景物,解剖事理。鲁迅、赵树理以平实著称,曹靖华的《小米的回忆》言语风格也是平实的。

一般来说,公文语体,学术语体大都是平实风格。

六、明快风格和含蓄风格

明快和含蓄,是两种对立的表现风格。它们各有各的使用范围。

明快就是有什么说什么,有多少说多少。每一句话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全文也一样。公文语体和学术语体大都是明快的。明快可以和平实结合在一起,也可以和藻丽结合在一起。

含蓄,就是要说的话不直接说出来,或不全部说出来,使对方不得不揣摩揣摩,而且,越揣摩含义越多,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使得作品深沉、厚重、有味儿。含蓄的风格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需要注意,含蓄并不一定晦涩难懂,晦涩难懂不一定含蓄。

七、繁丰风格和简洁风格

繁丰和简洁这一组对立的表现风格也是各有各的适用范围的。

繁丰就是毫不吝惜笔墨,有话统统说出来,甚至反反复复地说,并且尽量往细处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的景物描写,繁丰风格比较常见的。

简洁,就是全篇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全句没有一个多余的词,话虽然少,内容却很多,含义很丰富。简洁风格在我国历来受推崇。但简洁不同于苟简,不等于晦涩难懂。

八、典雅风格和通俗风格

典雅和通俗,是相互对立的表现风格。

典雅,就是典范而高雅的风格。追寻书面语言的传统,努力回避现代口语,排斥土语口语词语,尽量拉大同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

通俗风格,就是尽量接近日常生活用语,不避俚俗粗俗,甚至追求粗俗。现代社会,通俗风格越来越盛行。各种社会用语,特别是新兴的网络语言,都是以通俗风格为特殊。

九、风格的鉴赏与培养

欣赏文学作品,不可只是局限于思想内容,也不能只停留在写作方法上,还需要欣赏其言语风格。言语风格的欣赏,主要是比较。

风格的研究需要在复杂多变的风格中求同,抓住共性,归纳风格类型,舍弃他们之间微小的、可以不计较的差异。

形成独特的风格是语言运用的最高追求。风格鉴赏的前提是把握风格的基本类型。

修辞学的最高目标是:帮助学习者培养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好的风格、理想的风格。记住:你就是你!做你自己,追求你的独特风格。

 

[展开全文]

          D388恽兰玲《汉语修辞学》初读笔记三(9-12章)

                          【第九章 侧重】

一、语言的侧重美

1.侧重,就是主宾有别,重点突出。

2.语言侧重美的表达方式:

(1)同义词语的有意识连用;

(2)句子内部,变动正常词序,打破常规;

(3)句子组合方面,肯定和否定的搭配使用;

(4)排比\反复\递进等修辞方式的使用

(5)谋篇中,层层递进

二、反复

1.反复:就是同一词\句\段为的不断重复出现,为了强调语义,加强语气和感情,加深对方的印象,造成一种特别的情调。

2.从形式上看,反复可以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可以结合起来使用。

 连续反复:就是反复的成分是连续出现的。

 间隔反复:反复的单位,被其他单位分割开了。

3.反复也是连段成篇的一种手法。在每一段的开头或结尾,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可以把这一些段落组成一个整体。
4.诗歌中常用,有时为了调节音节,增强节奏。

 

三、递进

1.递进:又叫“层递”,就是采用阶梯式关系来排列句子,表达客观事物之间逐步发展的关系。

2.递进常常是由浅入深,从小到大,从轻到重,从低到高,层层深入,逐次加码。

3.递进着眼于时间、空间,也可以着眼于程度或范围。

4.递进与排比的区别:递进各项目之间的关系是纵式的、阶梯式的;排比各项目之间的关系是横式的、并列的;但也可以是纵式的、阶梯式的。

四、映衬

1.映衬:为了突出本体,用相似的、相关的或者相反的东西作为背景加以对照。这样,表达上含蓄委婉一些,本体却更鲜明。

2.分类:正衬和反衬

 正衬:也就是常常说的“烘云托月”法。

 反衬:用相反的事物来做背景,烘托主体。

五、设问

设问:无疑问,或自问自答,或问而不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印象,制造情趣。

六、反问

反问:也叫反诘、诘问、激问 ,也是无疑而问,不需要回答。
作用:这种疑问是表示确定的意思,而且语气更强烈。
形式上:常用是非问句,并常将“难道”等语气副词和句尾语气词“吗”连用。

七、类聚

1.类聚:指的是故意超出常规地罗列具有聚合关系的词或短语,目的是造成某种特殊的情调。

2.类聚,是新潮文学常用的手段。

八、同语

1.同语:也可以叫做对称式反复,就是对称地使用完全相同的词或短语。

2.区别:同语其实是反复的一种特殊格式,也起强调的作用。与反复不同的是:相同部分也是对称地出现的。

3.分类:同语可以分为:主宾同语、修饰语对称同语、修饰语和中心语同语。

九、撇除

撇除:就是为了明确A,避免“A”同“非A”的混淆,先把同“A”又某种程度的相似之处的“非A”一一加以排除,强调这个“A”的特殊性。
作用:辨别真假,通过撇除假的,强调真的,烘托真的。

3.撇除可以分为逻辑的和非逻辑的。

 

                        【第十章 联系】

一、语言的联系美

1.联系,是美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事物之间的规则的合理的联系就能产生美感。“黄金分割”就是联系美的典型。

2.联系也是语言美的一个基本原则。话语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的规则的合理的自然的联系,就能产生语言的美。

3.话语的联系,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内容中的各个项目之间,形式中的各个项目之间,内容和形式之间,相互联系,做到自然、合理、巧妙,是语言美的一个重要标志。

4.内容和形式上的联系,有常规和超常之分。修辞学更重视对超常联系的考察。

5.具有必要充分条件之后,不合理的联系有时也能够取得好的表达效果。

二、比喻

1.比喻,又叫“譬喻”,俗称“打比方”,就是根据心理联想,抓住和利用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另一个事物来描绘所要表现的事物。

2.分类:比喻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

(1)明喻:说清楚这是在打比方。 本体和喻体之间常常用“像、好像、如、如同、好比、似的、一样……”等词语来联结。这样的比喻句在平时的课文和写作中很常见。

(2)暗喻:不把比喻当作比喻,而作为实有其事来陈述,也就是不用比喻词的比喻。暗喻常常用“是、作为、变成、等于……”等词语来联结本体和喻体。

(3)借喻。本体不出现,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的比喻。同明喻相比,暗喻和借喻增加了理解的难度。一方面增强了艺术魅力,另一方面带来了误解的可能。

3.比喻还有许多变式,如:倒喻、反喻、强喻、迂喻、曲喻、博喻、连锁喻等。

(1)倒喻:把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倒过来。

  两种格式:A.喻体—像—本体。B.本体—的—喻体

(2)反喻:就是用否定语气构成的比喻。强调本体和喻体的相异之处。形式:本体—不像(不是)—喻体。

(3)强喻,就是用比较的方式打比喻。即是强调本体胜过喻体或不及喻体的比喻。

(4)迂喻,就是采取迂回的办法——或否定本体,或否定喻体——的比喻。

(5)曲喻,就是绕了一个或几个弯子,隐晦曲折地打比方。

(6)博喻,就是一口气说出若干个比喻。

(7)连锁喻,指的是纵式的、层层深入的,连环式的比喻,后一个以前一个作为存在的条件。

   感想:比喻是特别常见、却有着丰富内涵的一种修辞方式,值得好好研究。打比方的运用能让句子更生动,表达效果更好,但是也要注意得体和准确才行。那么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比喻这种修辞呢?我想:1.多注意观察,发现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联,有利于写话时的运用。2.敢于发挥想象,独特的想象往往让表达更具灵气。3.多读优秀的范例,多练习说、写,练出手感来。

三、比拟

1.比拟,就是利用心理联想机制,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

2.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

拟人,就是把生物或无生物当作人,给它们以人的思想感情,具有人的声情笑貌。

拟物,有两种,把人当作物,把这一事物当作另一事物。

四、借代及图示

1.借代,就是借彼代此,不用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借用同它具有相关关系的人或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

2.运用借代手法,要注意借代的明确性,有时需要给予适当地交代。

3.借代与比喻的区别:比喻的本体同喻体之间必须具有相似关系;借代的本体同代体之间是相关关系。

4.借代的过分高雅化和极度粗俗化,都是不可取的。

五、象征和暗示

1.象征,就是不直接描绘事物,而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借助联想,说的是乙,叫人联想到甲。

2.暗示,同象征有共同之处:目的是要说甲,但却不直接讲甲,只讲乙,因为乙和甲有关系,读者借助于联想可以从乙想到甲。

六、拈连

拈连,指的是当甲乙两件事物并提或连续出现时,故意把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顺势也用于乙事物上去。

七、移就

1.移就,就是有意识地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直接运用于乙事物。不同于拈连的是,移就不需要两件事相提并论或同时出现,也不限于运动。

2.移就,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词语换位”和“移情”。

八、仿拟

1.仿拟,就是根据交际的需要,模仿现有的格式,临时新创一种说法。

2.仿拟,也可以仿现有的格式或语调。

九、引用

1.引用,就是为了提高表达效果,在自己的话语中插入现成话语或故事等。

2.引用,可以分为:明引和暗引、正引和反引等。

          

 

                     【第十一章 语体风格】

一、风格和风格学与修辞学

1.语言风格是一种独特的现象,是语言风格学的研究对象。

2.修辞学中的风格论,立足在风格学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提高表达效果。

3.修辞学的任务是,阐述风格选择的原则。

二、语言风格的特征

1.语言风格总是通过对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的选择和运用而表现出来的。

2.语言风格具有整体性和反复性。

三、语言风格的形成

1.材料的特点及其风格色彩

2.修辞方式的特点及其修辞色彩

3.交际环境

4.交际对象

5.主体素养 

四、语体风格和修辞

一个人在选择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的时候,应当遵守某种语体的一般要求。

五、公文语体

特点:准确性、简洁性、规格性
公文性语体内部可分为:事务公文体和鼓动公文体

六、科技语体
七、政论语体
八、文艺语体的特征

语言形象化
平常词语艺术化
人物语言个性化

九、文艺语体的分类

散文体、韵文体、戏剧体

 

                             

                      【第十二章 表现风格】

一、表现风格和修辞学

1.表现风格是由于表现手法的异同而形成的语言风格类型。

2.现代汉语的表现风格分为以下四组相互对立的八种类型:藻丽——平实,明快——含蓄,简洁——繁丰,典雅——通俗。

二、藻丽

就是形容词之类的附加成分比较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也比较多,追求华丽绚烂,生动细致。

三、平实

不用或少用形容词之类的附加成分,老老实实地陈述事实,铺陈景物,解剖事理。鲁迅、赵树理等人的语言风格以平时著称。

四、明快

就是有什么说什么,有多少说多少。

五、含蓄

就是要说的话不直接说出来,或不全部说出来,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作品显得深沉,厚重,有味儿。

六、繁丰

繁丰,就是毫不吝啬惜笔墨,有话统统说出来,甚至反反复复地说,并且尽量往细处说。

七、简洁

1.简洁,话虽少,内容却很多,含义很丰富。

2.简洁的风格,在我国历来比较推崇。

八、典雅和通俗

1.典雅,就是典范而高雅的风格。
2.通俗,尽量接近日常生活用语,不避俚俗粗俗。

九、风格的鉴赏和培养

1.学习修辞蹙额的基本目标、短期目标是提高自己的表达效果,最高目标、长远目标是培养自己的独特的理想的语言风格。
2.记住:你就是你!做自己,追求你的独特风格。

    感想:本书已经学完,我发现,修辞学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实用科学。我试着问自己:我的语言有风格吗?想想,似乎不明显,如果有,应该是属于平时型的,还有很多上升的空间。那么通向理想的风格有哪些途径呢?多读、多写肯定是一条必经之路,除此之外,从这本书中学习到的实用的修辞方法也应该尝试运用。因此,书虽然读完了,但是要想内化成素养,还有很长一段实践之路要走。

[展开全文]

D401  慢逸旅途  汉语修辞学  初读随记3

 

第九章  侧重

一、语言的侧重美

侧重,就是主宾有别,重点突出,这是美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侧重,同均衡和变化及联系是对立统一的。

    二、反复

1.反复,就是同一词、句、段的不断地重复出现,目的是强调语意重点,加强语气和感情,加深对方的印象,造成一种特别的情调。

2.从形式看,反复可以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1)连续反复,就是反复的成分是连续出现的。

(2)间隔反复,指的是反复的单位,被其他单位分割开了的反复。

(3)反复同排比有相通之处。间隔反复的各个单位如果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语法结构、意义相关、语气一致,或者如果排比的各个单位具有相同的词语,这时既是反复,同时也是排比。

(4)反复同排比的区别在于:反复的各项并不要求语法结构上的相同或相似,排比则必须有语法结构上的相同或相似。其次,排比一定要有三个以上的项目,而反复可以只由两个项目构成。第三,反复一定要有相同的词语,排比则不一定非有相同的词语不可。

三、递进

1.递进,又叫“层递”,就是采用阶梯式关系来排列句子,表达客观事物之间逐步发展的关系。常常是由浅入深,从小到大,从轻到重,从低到高,层层深入,逐次加码。

2.递进和排比的区别在于,递进的各个项目之间的关系一定是纵式的,阶梯式的;排比的各个项目之间大都是横式的,并列的,但也可以是纵式的,阶梯式的,即承接排比。

四、映衬

1.映衬,就是为了突出本体,用相似的、相关的或者相反的东西作背景加以对照。这样,表达上含蓄婉转一些,本体却更鲜明。

2.映衬可以分为:正衬和反衬。

(1)正衬,也就是常说的“烘云托月”法。“红花还需绿叶扶持”,有了相似的相关的“绿叶”,主体“红花”就更鲜明了。

(2)反衬就是用相反的事物来做背景,烘托主体。

五、设问

设问是无疑问,而并不要求回答,或自问自答,或问而不答。表达者之所以采用问句表达自己明白确定的见解,为的是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印象,制造情趣。

    六、反问

反问,也叫反诘、诘问、激问,也是无疑而问,不要求回答,也不作回答,也不需要回答。这种疑问的形式表示的是确定的意思,而且语气更强烈。

    七、类聚

类聚,指的是故意超出常规地罗列具有聚合关系的词或短语,目的是造成某种特殊的情调。

八、同语

1.同语,也可以叫做对称式反复,就是对称地使用完全相同的词或短语。其实是反复的一种特殊的格式,所以也是一种强调的手段。区别于反复的是,相同部分是对称地出现的。

2.同语可以分为:主宾同语、修饰语对称同语、修饰语和中心语同语。

(1)主宾同语,指的是主语和宾语完全相同的句子。

(2)修饰语对称同语,指的是相关短语的修饰语对称的相同。

九、撇除

撇除,就是为了明确A,避免“A”同“非A”的混淆,先把同A有某种程度的相似之处的“非A”一一地加以排除,强调这个“A”的特殊性。辨别真假,通过撇除假的,强调真的,烘托真的。

撇除,排除的目的是要加强所要表达的意义。

感想:

这一章节的内容以“侧重”为主,在我们平时的交际、写作中经常会用到这样的修辞手法。在阅读中,我们教师也经常要引导学生分析什么是主要描写,什么是次要描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分析得头头是道。但在自己做练习题时,有些学生就会摸不着头脑。对于环境的描写或其他人物的描写学生往往思考不到点子上去。在写作时,学生会尝试着描写当时的情景或次要人物的语言及心理活动来烘托主要人物。对于映衬,他们能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但往往在使用时笔墨把握不好,往往在次要问题上下了大量的笔墨。

  •  联系

一、语言的联系美

1.联系,是美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的规则的合理的联系,就能产生美感。“黄金分割”就是联系美的典型。

2.联系也是语言美的一个基本原则。话语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的规则的合理的自然的联系,就能产生语言的美。

3.话语的联系,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内容中的各个项目之间,形式中的各个项目之间,内容和形式之间,相互联系,做到自然、合理、巧妙,是语言美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比喻

1.比喻,又叫“譬喻”,俗称“打比方”,就是根据心理联想,抓住和利用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另一个事物来描绘所要表现的事物。

2.比喻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

(1)明喻,就是说清楚这是在打比方。

(2)暗喻,就是不把比喻当比喻,而当作实有其事来陈述。换句话说,暗喻就是不用比喻词的比喻。

(3)暗喻常常用“是、做、为、变为、变成、等于、当作是”等词语来连接本体和喻体。

(4)暗喻,也可以采用并列对举的形式,或用省略号。

3.借喻,是本体不出现,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的比喻。

4.倒喻,就是把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倒过来。

5.反喻,就是用否定语气构成的比喻。

6.强喻,就是用比较的方式来打比喻。

7.迂喻,就是采用迂回的办法——或否定本体,或否定喻体——的比喻。

8.曲喻,就是绕了一个或几个弯子,隐晦曲折地打比方。

9.博喻,就是一口气说出若干个比喻。

10.连锁喻:指的是纵式的、层层深入的,连环式的比喻。

11.比喻的运用,要新鲜,贴切,不落俗套,但又不能为追求奇巧而晦涩费解,妨碍意义的表达。喻体应为广大群众,特别是交际对象所熟知。

12.打比方应当要注意色彩。色彩,包括感情色彩,民族色彩,时代色彩,地域色彩等。

13.运用比喻,还应当注意到风格的协调。比喻的运用是得体。

14.比喻的基本矛盾是:相似点越明显,解读越容易,但新奇感、审美感越低;相反,相似点越晦涩,解读越困难,新奇感、审美感越高。比喻运用的得体性原则要求:在两者之间保持着动态的平衡。过分追求新奇感、审美感,解读的困难叫读者无法承受,甚至导致歧义误解,这部可取。

三、比拟

1.比拟,就是利用心理联想机制,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

2.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1)拟人,就是把生物或无生物当作人,给它们以人的思想感情,具有人的声情笑貌。

(2)拟物,有两种,(一)把人当作物,(二)把这一事物当作另一事物。

3.比拟,从差异角度上说,同比喻、借代是不同的:比喻要求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有相似之处,借代要求两个事物之间有相关关系,比拟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不特别重视相似关系或相关关系。比喻重点在“喻”,借代重点在“代”,比拟则是一种移情寄意的手法。从同的角度上说,比拟也可以看成是广义的比喻,所以比拟同比喻有时界限很难区分。

4.运用比拟,要注意语言环境,必须同文章的主题思想、描述对象的特点、人物心情的变化等配合起来。要注意被比拟事物的特点,最好有某些相似的相关的地方。也要注意感情色彩,运用比拟为的是更好地抒发感情,因此比拟的感情色彩必须鲜明。

四、借代及图示

1.借代,就是借彼代此,不用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借用同它具有相关关系的人或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

2.借代同比喻的区别在于:比喻的本体同喻体之间必须具有的相似关系,借代的本体同代体之间的关系是相关关系。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可以同时出现,借代只出现代体,本体不出现。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相关关系都可以构成借代。

五、象征和暗示

1.象征,就是不直接描绘事物,而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借助联想,说得是乙,叫人联想到甲。

2.象征,是文艺作品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3.暗示,同象征有共同之处:目的是要说甲,但却不直接讲甲,只讲乙,因为乙和甲有关系,读者借助于联想可以从乙想到甲。暗示同象征的区别在于:象征所指的范围窄一些,一般只指用具体的东西表示抽象的意义;暗示所指的范围较宽,凡是以乙示甲的说法都可以称作为暗示。

六、拈连

1.拈连,指的是当甲乙两件事情并提或连续出现时,故意把指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顺势也用于乙事物上去。而在一般情况下,乙事物同这个词语是联系不上的。

2.拈连中的两件事物,往往甲比较具体,乙比较抽象。运用拈连手法,便赋予了抽象事物以具体形象,增加了语言的艺术美。

七、移就

1.移就,就是有意识地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直接运用于乙事物。不同于拈连的是,移就不需要两件事相提并论或同时出现,也不限于动词。

2.移就,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词语换位”和“移情”。

词语换位,指的是把适用于甲种事物或场合的词用于乙种事物或场合。

    八、仿拟

1.仿拟,就是根据交际的需要,模仿现有的格式,临时新创一种说法。

2.仿拟不同于新词:新词,使用者不必溯本穷源,寻求它所依据的格式是什么;而仿拟,只有在同原有的格式相对照之后才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

九、引用

1.引用,就是为了提高表达效果,在自己的话语中插入现成话语或故事等。

2.引用,可以分为:明引和暗引、正引和反引等。

(1)明引,就是公开声明是引用。

(2)暗引,就是悄悄地引用,不作公开的说明。

(3)正引,基本上不改变引用语的意义。

(4)反引,就是同引用语反其道而行之的引用。

(5)变引,就是对所引用的话语,作出一些变通。节引,就是对所引用的话语有所选择,有所节缩。引用者通常把引用语同自己的话语明确区别开来,但也有的把引用语同自己的话语交错在一起。

感想:

学了这一章节才明白原来比喻还有这么多种类型,在平实的教学或语言运用中其实自己或多或少地运用了这些比喻的类型,但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这么多类型,所以对有些特殊的修辞类型知道的不多。

第十一章    语体风格

一、风格和风格学与修辞学

1.语言风格是一种独特的现象,是语言风格学的研究对象。风格学不是研究语言风格的唯一的学科,修辞学不能、也不可以排除语言的风格问题,但修辞学并不研究语言风格的全部问题,修辞学只是站在表达者的立场上,研究风格同表达效果之间的关系问题,换句话说,就是风格对表达效果的制约作用问题。

2.纯科学的风格学,是描写的,不是规范的。从纯科学角度上看,区分好的风格和坏的风格并不重要。修辞学的风格论是规范性的。它必须区分好的风格坏的风格,它努力向人们推荐好的风格,努力促使坏的风格的死亡。

二、语言风格的特征

分析语言风格的时候,应当抓住语言风格的基本特点:整体性和反复性。

  • 语言风格的整体性

     语言风格指的是运用语言的各种特点的总和,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个特点,也不是所运用的某一个语言材料或修辞方式的特点。

(二)语言风格的反复性

语言风格只能是多次反复的特点的总和,而不能是那些偶然出现的因素的总和。

三、语言风格的形成

语言风格的形成,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因素。

语言风格形成的客观因素,主要是指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的特点及其风格色彩,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也包括交际目的和内容等因素。

  • 材料的特点及其风格色彩

     现代汉语的主要特点是:语音方面——韵多声少,响亮悦耳;声调抑扬,优美动听;音节匀称,成双成对。词汇方面——造词灵活,词源雄厚;词义精细,形象具体;成语丰富,言简意深。语法方面——结构简明,辨义清晰;词序固定,句式精确;虚词多样,生动传神。

(二)修辞方式的特点及其修辞色彩

修辞方式,又叫修辞格,或辞格,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手段。它是在运用语言的实际中产生的,是全民共同的财富。它也同语言材料一样是没有阶级性的。

  • 交际环境

     交际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这环境制约着人们对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的选择,是语言风格得以形成的客观因素。

(四)交际对象

交际对象也制约着人们对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的选择,也是语言风格得以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 主体素养

     人们的思想作风、生活经历和语言修养是不同的语言风格得以形成的主官因素。

四、语体风格和修辞

当这些因素相同时,在选择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方面就会出现一些共同的特点,表现出比较一致的语言风格。这种风格就叫做语体风格。根据语体风格的异同划分出来的类别,就叫做语体。

    五、公文语体

1.公文语体,指国家进行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比较有条理的文书,社会团体和个人之间的事务活动中的文件,等。

2.准确性、简洁性和规格性,是它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要求。

六、科技语体

1.科技语体和公文语体一样是记叙的,而不是描绘的。这里主要运用逻辑思维。它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准确、简洁。语言的艺术美,不是它所追求的目标。

2.科技语体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术语性,大量运用术语;二是单一性,句式严整而又少变化;三是符号性,大量运用符号、公式、图表,形成了一套特殊的表达方式。

七、政论语体

1.政论语体,又称宣传鼓动语体,包括直接评论社会生活及其有关的各种问题的文章。

2.鼓动性和综合性,是政论语体区别于其他语体的重要特征。

3.政论语体可以分为一般政论体和文艺政论体。

八、文艺语体的特征

文艺语体,包括各种类型的文艺作品。

文艺语体主要运用形象思维,它形象地再现生活。它的特征是描绘的,而不是记叙性的。

  • 语言形象化

文艺创作运用形象思维。文艺作品的语言是形象地语言。

  • 平常词语艺术化

     所谓平常词语的艺术化,就是把平常词语运用到某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之中,使之产生不平常的艺术效果。

(三)人物语言个性化

所谓人物语言个性化,就是通过人物自己的语言,来表现他的思想、身份、教养、经历和个性。

    九、文艺语体的分类

文艺语体可以分为散文体、韵文体和戏剧体三个类型。

散文体同韵文体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押韵,后者押韵。

戏剧体同散文体、韵文体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主要由人物的语言构成。

感想:

文体是教师、学生都频繁接触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告诉学生一些基本的文体,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看到一篇文章能迅速正确判断出是何种文体。这样,学生在阅读、理解文本时就更好把握了。在写作中,教师不光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文体,自己的平时的工作中也经常需要使用一些基本文体。那如何教会学生正确辨别各种文体,并加以使用呢?

第十二章  表现风格

一、表现风格和修辞学

修辞学帮助人们选择语体和适应语体,也帮助人们评价、鉴赏多种多样的表现风格,向人们推荐好的表现风格,阐述通往优秀的表现风格的途径,帮助人们培养好的表现风格。

表现风格,是由于表现手法的异同而形成的语言风格类型。

    二、藻丽

藻丽的风格,就是多用形容词之类的附加成分,多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式,力求华丽绚烂,生动细致。

    三、平实

平实风格,厚实而大方。其特点是:不用或少用形容词之类的附加成分,不用或少用比喻、夸张之类的修辞方式,老老实实地叙述事实,铺陈景物,解剖事理。

    四、明快

明快,就是有什么说什么,有多少说多少。

    五、含蓄

含蓄,就是要说的话不直接说出来,或不全部说出来,使对方不得不揣摩揣摩,而且越揣摩含意越多,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作品显得深沉,厚重,有味儿。

    六、繁丰

繁丰,就是毫不吝惜笔墨,有话通通说出来,甚至反反复复地说,并且尽量往细处说。

    七、简洁

简洁,就是全篇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全句没有一个多余的词,话虽然少,内容却很多,含义却很丰富。

    八、典雅和通俗

典雅,就是典范而高雅的风格,追寻书面语言的传统,努力回避现代口语,排斥方言土语口语词语,尽量拉大同日常生活语言之间的距离。

    九、风格的鉴赏和培养。

修辞学是表达的学问,同时也是接受者解码的工具。风格学说,对于接受者,是欣赏语言风格的工具。把握话语所传递的信息,这只是解读的最基本的要求。

感想:

修辞学的知识到此就全部学完了,但说实话,书中还有很多知识我是一知半解的,要想全部弄懂这些问题,还需要再把书拿出来回味回味,揣摩揣摩。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述这些修辞,并教会学生每个修辞之间的区别,让学生能在自己阅读文本时对修辞有正确地把握,并最终运用到写作中去。在生活中,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时,如果能将一些基本修辞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话语中,相信会提升学生的说话的语言艺术。如何教会孩子在写作中自然地运用修辞,并使之成为一种语言表达的习惯呢?

 

 

 

 

 

 

 

 

[展开全文]

                   第九章   侧重

一、语言的侧重美

侧重,就是主宾有别,重点突出,这是美学的一个基本准则。离开了中心的联系,是杂乱无章的,侧重是对于中心的维护和强调。

侧重,是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都必须遵守的一个原则。

在谋篇方面,层层递进是突出重点的一个好办法。

二、反复

反复,就是同一词、句、段的不断地重复出现,目的是强调语义重点,加强语气和感情,加深对方的印象,造成一种特别的情调。

从形式看,反复可以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反复的各项并不要求语法结构上的相同或相似,可以只由两个项目构成,一定要有相同的词语。

三、递进

递进,又叫“层递”,就是采用阶梯式关系来排列句子,表达客观事物之间逐步发展的关系。常常由浅入深,从小到大,从轻到重,从低到高,层层深入,逐次加码。

四、映衬

映衬,就是为了突出本体,用相似的、相关的或者相反的东西作背景加以对照。

映衬可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即“烘云托月”;反衬,就是用相反的事物来做背景,烘托主体。

五、设问

设问是无疑问,而并不要求回答,或自问自答,或问而不答。表达者之所以采用问句表达自己明白确定的见解,为的是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印象,制造情趣。

六、反问

反问,也叫反诘、诘问、激问,也是无疑而问,不要求回答,也不作回答,也不需要回答。这种疑问的形式表示的是确定的意思,而且语气更强烈。

七、类聚

类聚,指的是故意超出常规地罗列具有聚合关系的词或短语,目的是造成某种特殊的情调。词语同时处在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之中。

八、同语

同语,也可以叫做对称式反复,就是对称地使用完全相同的词或短语。

同语可以分为:主宾同语、修饰语对称同语、修饰语和中心语同语。

九、撇除

撇除,就是为了明确A,避免“A”同非“A”的混淆,先把同A有某种程度的相似之处的 “非A”一一地加以排除,强调这个“A”的特殊性。辨别真假,通过撇除假的,强调真的,烘托真的。

                    第十章  联系

1.联系,是美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食物之间的规则的合理联系,就能产生美感。“黄金分割”就是联系美的典型。

2.比喻,又叫“譬喻”,俗称“打比方”,就是根据心理联想,抓住和利用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另一个事物来描绘所要表现的事物。比喻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此外,比喻还有许多变式,如:倒喻、反喻、强喻、迂喻、曲喻、博喻、连锁喻等。比喻也是构思方式,创作整个文本的手段。

3.比喻的形式主要有: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温矗立的小山。明喻,清晰自然,一目了然。

②暗喻。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暗喻,可以使句子更显得流畅,衔接更紧密。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例如: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同明喻相比,暗喻和借喻增加了理解的难度。一方面增强了艺术魅力,另一方面带来了误解的可能。

④倒喻。典型形式:A喻体—像—本体。如:上海人叫小瘪三的那批角色,也很像我们的党八股,干瘪得很,样子十分难看。(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⑤反喻,就是用否定语气构成的比喻。即从反面设喻,以反托正,从被否定的喻体事物的反面去领会本体事物的特征。形式:本体—不像(不是)—喻体。

⑥强喻,就是用比较的方式打比喻。即是强调本体胜过喻体或不及喻体的比喻。

⑦迂喻,就是采取迂回的办法——或否定本体,或否定喻体——的比喻。

如:站在高山往西看, 一条白带绕丛山,不是带,原是新开公路上岭来。(《红旗歌谣·站在高山上》)

分析: “一条白带绕丛山”是喻体,紧接着说“不是带”,这是对喻体的否定,最后说出本体“新开公路上岭来”。这种表达与“站在高山往西看,新开公路上岭来”的常规表达同义。

⑧曲喻,就是绕了一个或几个弯子,隐晦曲折第打比方。

如:“天河夜转飘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李贺《天上谣》

分析:将云比水,取其相同的流动状态,则云移如水流,也会像水流发出声音。

⑨博喻,就是一口气说出若干个比喻。即作者为了强调某个事物,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便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设喻,形成一连串比喻。

如: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分析:这段话有一个喻本,一连用了五个喻体,这种博喻修辞手法,使小屋有了动感。将“山”比作“一望无际的水面”“辽阔无边的天空”“单纯的底色”,将小屋比作“风帆”“飞雁”“灵动的色彩”,这一系列的博喻使“山”“小屋”都同时有了动感,有了灵气。

⑩ 连锁喻,指的是纵式的、层层深入的,连环式的比喻,后一个以前一个作为存在的条件。

                第十一章    语体风格

一、风格和风格学与修辞学

语言风格是一种独特的现象,是语言风格学的研究对象。风格学不是研究语言风格的唯一的学科,修辞学不能、也不可以排除语言的风格问题,但修辞学并不研究语言风格的全部问题,修辞学只是站在表达者的立场上,研究风格表达效果之间的关系问题,换句话说,就是风格对表达效果的制约作用问题。

修辞学的任务是,阐述风格选择的原则。

二、语言风格的特征

1.语言风格的整体性

风格只能以整篇讲话、整篇文章为最小的单位,而且也不限于语法的分析,应包括语音和语义、词汇和语法,还有修辞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分析。这就是语言风格的整体性特点。

2.语言风格的反复性

语言风格只能是多次反复的特点的总和,而不能是那些偶然出现的因素的总和。这就是语言风格的反复性。

三、语言风格的形成

语言风格形成的客观因素,主要是指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的特点及其风格色彩,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也包括交际目的和内容的因素。

1.材料的特点及其风格色彩

2.修辞方式的特点及其修辞色彩

3.交际环境

 

              第十二章  表现风格

 

现代汉语的表现风格分为以下四组相互对立的八种类型:藻丽——平实,明快——含蓄,简洁——繁丰,典雅——通俗。

风格的鉴赏和培养:修辞学是表达的学问,同时也是接受者解码的工具。风格学说,对于接受者,是欣赏语言风格的工具。

成对的风格都是矛盾的对立和统一。

在语言风格问题上,重要的是,记住:你就是你!

 

[展开全文]

D398庄庄的春天初读笔记3

第九章    侧重

一、语言的侧重美

侧重,就是主宾有别,重点突出,这是美学的一个基本准则。离开了中心的联系,是杂乱无章的,侧重是对于中心的维护和强调。

侧重,是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都必须遵守的一个原则。

在谋篇方面,层层递进是突出重点的一个好办法。

二、反复

反复,就是同一词、句、段的不断地重复出现,目的是强调语义重点,加强语气和感情,加深对方的印象,造成一种特别的情调。

从形式看,反复可以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反复的各项并不要求语法结构上的相同或相似,可以只由两个项目构成,一定要有相同的词语。

三、递进

递进,又叫“层递”,就是采用阶梯式关系来排列句子,表达客观事物之间逐步发展的关系。常常由浅入深,从小到大,从轻到重,从低到高,层层深入,逐次加码。

四、映衬

映衬,就是为了突出本体,用相似的、相关的或者相反的东西作背景加以对照。

映衬可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即“烘云托月”;反衬,就是用相反的事物来做背景,烘托主体。

五、设问

设问是无疑问,而并不要求回答,或自问自答,或问而不答。表达者之所以采用问句表达自己明白确定的见解,为的是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印象,制造情趣。

六、反问

反问,也叫反诘、诘问、激问,也是无疑而问,不要求回答,也不作回答,也不需要回答。这种疑问的形式表示的是确定的意思,而且语气更强烈。

七、类聚

类聚,指的是故意超出常规地罗列具有聚合关系的词或短语,目的是造成某种特殊的情调。词语同时处在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之中。

八、同语

同语,也可以叫做对称式反复,就是对称地使用完全相同的词或短语。

同语可以分为:主宾同语、修饰语对称同语、修饰语和中心语同语。

九、撇除

撇除,就是为了明确A,避免“A”同非“A”的混淆,先把同A有某种程度的相似之处的 “非A”一一地加以排除,强调这个“A”的特殊性。辨别真假,通过撇除假的,强调真的,烘托真的。

第十章  联系

联系,是美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食物之间的规则的合理联系,就能产生美感。“黄金分割”就是联系美的典型。

比喻,又叫“譬喻”,俗称“打比方”,就是根据心理联想,抓住和利用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另一个事物来描绘所要表现的事物。比喻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此外,比喻还有许多变式,如:倒喻、反喻、强喻、迂喻、曲喻、博喻、连锁喻等。比喻也是构思方式,创作整个文本的手段。

比喻的形式主要有:

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温矗立的小山。明喻,清晰自然,一目了然。

暗喻。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暗喻,可以使句子更显得流畅,衔接更紧密。

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例如: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同明喻相比,暗喻和借喻增加了理解的难度。一方面增强了艺术魅力,另一方面带来了误解的可能。

倒喻。典型形式:A喻体—像—本体。

反喻,就是用否定语气构成的比喻。即从反面设喻,以反托正,从被否定的喻体事物的反面去领会本体事物的特征。形式:本体—不像(不是)—喻体。

强喻,就是用比较的方式打比喻。即是强调本体胜过喻体或不及喻体的比喻。

迂喻,就是采取迂回的办法——或否定本体,或否定喻体——的比喻。

曲喻,就是绕了一个或几个弯子,隐晦曲折第打比方。

博喻,就是一口气说出若干个比喻。即作者为了强调某个事物,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便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设喻,形成一连串比喻。

 连锁喻,指的是纵式的、层层深入的,连环式的比喻,后一个以前一个作为存在的条件。

【感受】比喻是我们平时教学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考试时也会经常出现。但是孩子对于它的理解似乎比较浅显,常常是为了比喻而比喻,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联也不够密切,从而让句子显得干巴没有美感。在理解比喻句是也会出现本体和喻体混淆的现象。

第十一章    语体风格

  一、风格和风格学与修辞学

语言风格是一种独特的现象,是语言风格学的研究对象。风格学不是研究语言风格的唯一的学科,修辞学不能、也不可以排除语言的风格问题,但修辞学并不研究语言风格的全部问题,修辞学只是站在表达者的立场上,研究风格表达效果之间的关系问题,换句话说,就是风格对表达效果的制约作用问题。

修辞学的任务是,阐述风格选择的原则。

二、语言风格的特征

1.语言风格的整体性

风格只能以整篇讲话、整篇文章为最小的单位,而且也不限于语法的分析,应包括语音和语义、词汇和语法,还有修辞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分析。这就是语言风格的整体性特点。

2.语言风格的反复性

语言风格只能是多次反复的特点的总和,而不能是那些偶然出现的因素的总和。这就是语言风格的反复性。

三、语言风格的形成

语言风格形成的客观因素,主要是指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的特点及其风格色彩,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也包括交际目的和内容的因素。

1.材料的特点及其风格色彩

2.修辞方式的特点及其修辞色彩

3.交际环境

第十二章  表现风格

现代汉语的表现风格分为以下四组相互对立的八种类型:藻丽——平实,明快——含蓄,简洁——繁丰,典雅——通俗。

风格的鉴赏和培养:修辞学是表达的学问,同时也是接受者解码的工具。风格学说,对于接受者,是欣赏语言风格的工具。

成对的风格都是矛盾的对立和统一。

在语言风格问题上,重要的是,记住:你就是你!

【感受】风格是每个人独有的语言表现味道,它隐藏在字里行间,词语与词语的组合,句子与句子的连接,语序与修辞的选择,它是一个运用语言者内在的修养与阅读水平的折射,有可能连作者自己也说不明为什么要这样表达,只是顺其自然,情流笔端,自然而然而已。不然,怎会有人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但是,要想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广泛涉猎是最根本的源泉。

 

[展开全文]

第九章 侧重

一、语言的侧重美

1.侧重:就是主宾有别,重点突出,不面面俱到,不搞一律平等,不吃大锅饭不排队吃果果。

2.言语表达的侧重美:侧重也是语言美的一个重要原则。主旨明确,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表达效果才会好。

二、反复

1.反复:就是为了强调语义,加强语气和感情,加深对方的印象,造成一种特别的情调,重复相同的成分,如词、句、段。

2.功能:渲染、强调、着重、夸张。反复也有强调音节、增强节奏的作用。

3.词句段的反复:反复的单位往往是词、句、段。

4.连续反复:就是反复的成分是连续出现的。

  间隔反复:作为反复的单位,被其他单位分割开了。

  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可以结合起来使用。

5.反复是章法手段:反复的词语或者句子,有的出现在全篇的开头或结尾,有的在每一段的结尾。

6.同语:是反复的一种特例,就是不对称地、不连续地、两次性反复。区别于其他反复的是,重复出现的成分是对称的。

 分类:主宾语同语、修辞语、修辞性同语。

 主宾语同语:主语和宾语完全相同的句子。

 修辞语同语:相关短语的修辞语对称的相同。

修辞性同语:肯定性和否定性两种格式。

三、递进

1.递进:又叫“层递”,就是采用阶梯式关系来排列句子,表达客观事物之间逐步发展的关系。常常是由浅入深,从小到大,从轻到重,从低到高,层层深入,逐次加码。

2.种类:可以从时间上着眼,也可以着眼于空间,也可以着眼于程度或范围。

3.与并列的区别:并列式属于语法结构范畴的。递进经常采用并列结构,如词的并列、短语的并列、段落的并列。形式上是并列,内容上是递进。

四、映衬

1.映衬:为了突出本体,用相似的、相关的或者相反的东西作为背景加以对照。这样,表达上含蓄委婉一些,本体却更鲜明。

2.类型:正衬和反衬

 正衬:也就是常常说的“烘云托月”法。

 反衬:用相反的事物来做背景,烘托主体。

五、撇语和抑扬

1.撇语:就是为了明确A,避免“A”同“非A”的混淆,先把同“A”又某种程度的相似之处的“非A”一一加以排除,强调这个“A”的特殊性。辨别真假,通过这个撇除假的,强调真的,烘托真的。

撇语可以分为逻辑的和非逻辑的。

2.抑扬的定义和类型

抑扬:是一种强调的格式,为了突出主题,就先做出铺垫,从反面说起,明明是一心想否定的先加以肯定,内心的确是要否定的,嘴巴上笔头上却先大加肯定。

分类:1.先抑后扬 2.先扬后抑 3.明抑暗扬 4.暗抑明扬

六、问语

1.问语:是无疑而问,“问”是提高表达效果的手段。问语是本无疑问,也不要求回答。采用问而不答式,是因为答案已经在问语之中了。

2.自问自答与问答体

自问自答:所答经常是含混的朦胧的形象,甚至是所答非所问的。

设问:以设问为基本方式,通篇先设问,后回答,形成了一种文体。

3.反问:也叫反诘、诘问、激问,也就是无疑而问,不要求回答,也不做回答,也不需要回答。这种疑问的形式表示的是确定的意思,而且语气更强烈。

七、类聚语

1.类聚语:指的是为了达到修辞目的,故意超量罗列具有聚合关系的词或短语。

类聚语可以生成多种多样的话语含义。

有些类聚语大大超越了逻辑上的类,故意杂七杂八、杂乱无章。

八、名词语

1.名词语:表面上似乎是名词的并列组合,其实是名词语的组合,是名词句的句群。

名词语同类聚的区别是:类聚不限于名词,可以有各种短语,甚至句子。名词语则是名词句的组合,动宾短语的组合、主谓句的组合灯不属于名词语修辞格的范围。

2.名词语和民族审美情趣

作为一种修辞格的名词语,指的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独立成句,而且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句联合成为句群,表示某种复合的意象。因此并非所有名词的简单地并列,就是名组修辞格。

九、缪语

1.缪语:这种提高话语表达效果的手段,可以命名为“缪语”修辞格。是一种语义修辞格,是一种语义偏离现象。

功能和类型:一、执行赌咒发誓的功能,可叫“咒誓语”;二、发挥的是调侃功能,可叫做“调侃语”。三、执行的是语言的社交功能,那对方不相信的话来做借口,可以叫做“遁托语”。

2.咒誓语:就是说写狠话、过头话、绝头话,是赌咒发誓的手段。运用极度夸张的荒谬的话语来加强语势,表示绝对不可能,毫无商量的余地。

3.调侃语:半真半假的话,嬉皮笑脸的话,开玩笑的话,做游戏寻开心的话。调侃语的特色是诙谐,充分发挥了语言的游戏功能、娱乐功能。调侃语是幽默言语的构成手段之一。

4.遁托语:就是用对方不相信的话语来掩盖真相真心意,通常情况下对方也不说破,接受了这个推脱词语,维持彼此的颜面。如果硬是要之处这话语的不真实,强逼对方说出真正的意思,那样一来,后果不堪设想了。

第十章 变化

一、语言的变化美

1.变化美:变化是美学的额一个基本原则。语言艺术中,均衡和变化是对立统一的。过分均衡,将导致单调、枯燥。在追求均衡的同时,大胆探索语言的变化美,才有可能获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2.错综:凡把反复、对偶、排比或其他可有整齐形式,共同词面的语言,说成形式参差,词面别异的,我们称为错综。

二、视点

1.视点:就是人们在观察事物、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在运用语言表达时所处的位置、立足点、出发点。

2.视点可以分为:语言的视点和言语的视点

语言的视点:全社会所共同的,个人不能随意改变。

言语的视点:是交际活动中的事情,是临时的,可以改变的。

3.视点与表达效果:在言语表达中名师点的暗中移动,会造成歧义和误解。搞错了说写者的视点,也会造成误解。

4.视点的艺术:视点的选择是语言表达重要问题。时间和地点是相对的,所以在时间和空间的坐标上,说写者首先的明确自己的观点,才能把时间和地点表达得准确明白。

三、双关

1.双关:有意识地使同一个词语、同一句话,在同一个上下文中,同时兼有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意思。

可以分为:谐音双关、语义双关、语法双关、情景双关。

2.谐音双关:就是利用同音现象构成双关语。

语义双关:利用词语和句子的语言的多义现象而构成的,也可以是利用言语意义的多义来构成。

3.语法双关:利用语法结构的多种可能性造成的。

 情景双关:寓言、咏物诗文就是情景双关的文体。是说写者的有意为之,那么在谜语的制作者,都不是双关语。

四、反语和夸张

1.反语:说反话,或者反话正说,或正话反说。

2.类型:分为讽刺反语和愉快反语。

讽刺反语:表示讽刺和嘲弄。

愉快反语:主要不在讽刺嘲弄,而是调侃,追求的是轻松活泼的调子、幽默诙谐的情趣。

3.夸张:就是故意言过其实,或夸大事实,或缩小事实,目的是让对方对于说写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

4.夸张可以分为直接夸张和间接夸张。

直接夸张:不借助于其他修辞方式。

间接夸张:是通过比喻、比拟等修辞方式来实现的。

夸张也可以分为:扩大夸张和缩小夸张

夸大夸张:就是尽量向大处扩展。

缩小夸张:就是尽量往小处说。

五、婉曲

1.婉曲:指的是对于不雅的或有刺激性的事物,不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闪烁其词,拐弯抹角,迂回曲折,用与本义相关或相类的话来代替。

2.功能:

一、文明文雅礼貌,避免刺激对方引发矛盾冲突。

    二、有维护社会等级制度的功能。

    三、有助于更好地阅读古代文献。

    四、优淡化语意的作用,也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可以减少话语的刺激性,调整相互关系,增进感情。

   五、也是一种构词手段,一种词义演变方式,词有婉曲词,词义有婉曲义。

六、析字

1.析字:就是分析与利用汉字的形体来作为提高话语的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格式。

2.类型:分解汉字的形体、增减部分、部件重组。

七、析词

1.析词:就是利用分析、瓦解、瓦解词的结构和意义,重新组合,建构新的结构,制造临时的新词,用来提高话语的表达效果一种修辞格式。

2.拆词:是对词的完整性的一种偏离。

3.释词:就是为了达到某种修辞效果,采用词语解释的方式,偏离词语的意义,借题发挥,大做文章。

4.析数:是利用分析、分解、重组数词来提高表达效果的修辞格式。

5.返源:故意偏离词语的通行意义,返回到词语的构成语素的意义,或词语的原始意义。

6.顾名思义:为了提高表达效果而利用名称的字面意义的一种修辞手段。

八、拟误、顿跌和相反相成

1.拟误:是对语言文字运用的常规的偏离,是有意识地利用语言的或逻辑的错误来提高表达效果的一种手段。

2.拟误的分类:设误、仿误、推误和存误。

设误:是说写者自己设计出一个错误的说法来。

仿误:是故意重复或模仿他人的语言错误。

推误:就是把他人话语扩大夸张,进一步引发开去,推导出一种荒谬的说法,目的是推翻对方的意见,或开个玩笑。

推误:是一种说话的技巧,就是把自己不相信的,认为是错误的观点进一步扩大,推出一个更加荒谬的说法来,往往故意不遵守逻辑规则。

3.顿跌:就是本可以一口气说完的话,故意不让它顺顺当地说出来,或拆成几句话,形成递进关系,或先从反面来衬垫,造成对立关系。

反顿:是先从反面来衬垫一下,目的是造成对比关系。

4.相反相成:就是发现和利用客观中的相反相成的现象,或者故意“制造矛盾”,有意识地偏离逻辑上的同一律,把通常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两个概念或判断,临时地有条件地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或意味深长的哲理。

九、藏词与歇后

1.藏词:就是对人所公知的现成话,只说出其中的一部分,故意隐藏了最重要的部分。它同偏取正好相反,偏取把不需要的部分也说出了,藏词把最重要的部分藏起、偏偏不说出来。

2.歇后:指的是故意不说出最后的部分,即省略了最重要的内容,留给对方去思索。这是对交际常规的偏离。

 歇后有两种:婉曲式歇后和悬念式歇后

婉曲式歇后:避免刺激而把最重要的话省略了去。

悬念式歇后:故意不把罪重要的信息说出来,目的是引起对方的重视。

十、镶嵌

1.镶嵌:把某些现成的字、词、短语插入话语(文本)之中,构造表里两层含义。

2.镶嵌的游戏功能:顶针是游戏手段,隐喻是谜语的重要手法。

十一章 联系

一、语言的联系美

1.美在联系中:联系中的事物才显示出真正的美。世界上的完事婉曲都是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的规则的合理的联系,就能产生美感。

2.联系的零度和偏离

联系分为零度联系(常规联系)和偏离(超常联系)。修辞学更重视对偏离的联系,即超常联系的考察。

二、比喻

1.比喻:又叫“譬喻”,俗称“打比方”,就是在心理联想的基础上,抓住并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其中一个事物来展现、阐释、描绘相关事物交相辉映,混为一体。

2.分类:明喻、暗语和借喻。

明喻:就是说清楚这是在打比方。

暗语:就是不把比喻当做比喻,而当做实有其事来陈述。

借喻:本体不出现,用喻体直接取代本体的比喻。

比喻的变式:

  1. < >< >< >< >< >< >< >第十二章 风格

     

  2. < >

    1.风格: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者一个人的文艺作品表现的主要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

    二、言语风格和言语风格学

    1.语言风格:与验资很的特征或语言运用的特征的总和。

      言语风格: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运用中所形成的风格。

    2.言语风格学:以语言的风格想象为其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三、云与风格的特点与类型

    1.言语风格的三个特点:1.反复性,2.特异性,3.整体性

    2.言语风格的反复性:语言风格只能是多次反复的特点的总和,而不是那些偶然出现的因素的总和。

    3.言语风格的特异性:就是区别性特征,这些表现方式是这里特有,此外所无,至少是不多不常出现的。

    4.言语风格的整体性:运用语言的各种特点的总和,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个特点,也不是所运用的某一个语言材料或修辞方式的特点。

    5.言语风格类型:藻丽——平实、明快——含蓄、简洁——繁丰、典雅——通俗、庄重——诙谐。

    四、藻丽风格和平实风格

    1.藻丽风格:多用形容词之类的附加成分,多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式,力求华丽绚烂、生动细致。

    2.平时风格:厚实而大方,不用或少用形容词之类的附加成分,不用或少用比喻、夸张之类的修辞方式,老老实实地叙述事实,铺陈景物,解剖事理。

    五、明快风格和含蓄风格

    1.明快风格:就是有什么说什么,有多少说多少。

    2.含蓄:就是要说的话不直接说出来,或不全部说出来,是对方不得不揣摩揣摩,而且越揣摩含义越多,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作品显得深沉、厚重、有味儿。

    六、繁丰风格和简洁风格

    1.繁丰风格:就是毫不吝惜笔墨,有话统统说出来,甚至反反复复地说,并且尽量往细处说。

    2.简洁风格:就是全篇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全句没有一个多余的词,话虽然少,内容却很多,含义却很丰富。

    七、典雅风格和通俗风格

    1.典雅风格:就是典范而高雅的风格。追寻书面语言的传统,努力回避现代口语,排斥方言土语口语词语,尽量拉大同日常生活语言之间的距离。

    2.通俗风格:就是尽量接近日常生活用语,不避俚俗粗俗。甚至追求粗俗。

    八、风格鉴赏与培养

    1.欣赏诗歌的关键是求异,从共性到个性,发现这个诗人、这首诗歌的不可重复性。这种比较可以从外到内,从小到大。

    2.风格鉴赏的前提是把握风格的基本类型。

    3.作为表达学的修辞学,在风格上,目的是帮助学习者形成自己所期望的理想的风格。

[展开全文]

D399兰心心第9至12章节研读笔记

第9章   侧重

1、侧重,就是主宾有别,重点突出,这是美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侧重也是语言美的一个原则。

2、反复,就是同一词、句、段的不断到重复出现,目的是强调语意重点,加强语气和感情,加深对方的印象,造成一种特别的情调。

3、反复可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反复的句子,有的出现在全篇的开头和结尾。首位反复的运用,使全诗成为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

4、反复是诗歌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手段,可以增加抒情效果。

5、递进又叫曾递,就是采用阶梯式关系来排列句子,表达客观事物之间逐步发展的关系。

6、映衬,就是为了突出本体,用相似的、相关的或者相反的东西作背景加以对照。

 

                    第10章  联系

  1. 联系,是美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食物之间的规则的合理联系,就能产生美感。“黄金分割”就是联系美的典型。
  2. 比喻,又叫“譬喻”,俗称“打比方”,就是根据心理联想,抓住和利用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另一个事物来描绘所要表现的事物。比喻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此外,比喻还有许多变式,如:倒喻、反喻、强喻、迂喻、曲喻、博喻、连锁喻等。比喻也是构思方式,创作整个文本的手段。
  3. 比喻的形式主要有: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温矗立的小山。明喻,清晰自然,一目了然。

②暗喻。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暗喻,可以使句子更显得流畅,衔接更紧密。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例如: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同明喻相比,暗喻和借喻增加了理解的难度。一方面增强了艺术魅力,另一方面带来了误解的可能。

④倒喻。典型形式:A喻体—像—本体。如:上海人叫小瘪三的那批角色,也很像我们的党八股,干瘪得很,样子十分难看。(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⑤反喻,就是用否定语气构成的比喻。即从反面设喻,以反托正,从被否定的喻体事物的反面去领会本体事物的特征。形式:本体—不像(不是)—喻体。

⑥强喻,就是用比较的方式打比喻。即是强调本体胜过喻体或不及喻体的比喻。

⑦迂喻,就是采取迂回的办法——或否定本体,或否定喻体——的比喻。

如:站在高山往西看, 一条白带绕丛山,不是带,原是新开公路上岭来。(《红旗歌谣·站在高山上》)

分析: “一条白带绕丛山”是喻体,紧接着说“不是带”,这是对喻体的否定,最后说出本体“新开公路上岭来”。这种表达与“站在高山往西看,新开公路上岭来”的常规表达同义。

⑧曲喻,就是绕了一个或几个弯子,隐晦曲折第打比方。

如:“天河夜转飘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李贺《天上谣》

分析:将云比水,取其相同的流动状态,则云移如水流,也会像水流发出声音。

⑨博喻,就是一口气说出若干个比喻。即作者为了强调某个事物,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便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设喻,形成一连串比喻。

如: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分析:这段话有一个喻本,一连用了五个喻体,这种博喻修辞手法,使小屋有了动感。将“山”比作“一望无际的水面”“辽阔无边的天空”“单纯的底色”,将小屋比作“风帆”“飞雁”“灵动的色彩”,这一系列的博喻使“山”“小屋”都同时有了动感,有了灵气。

⑩ 连锁喻,指的是纵式的、层层深入的,连环式的比喻,后一个以前一个作为存在的条件。

 

             第11章     语体风格

  1. 语体风格是一种独特的现象,是语言风格学的研究对象。语言风格是客观存在的。
  2. 语言风格指的是运用语言的各种特点的总和,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个特点,也不是运用的某一个语言材料或修辞反方式的特点。

3、语言风格具有整体性和反复性。

 

第12章  表现风格

  1. 现代汉语的表现风格分为以下四组相互对立的八种类型:藻丽——平实,明快——含蓄,简洁——繁丰,典雅——通俗。
  2. 繁丰,就是毫不吝啬惜笔墨,有话统统说出来,甚至反反复复地说,并且尽量往细处说。
  3. 简洁的风格,在我国历来是极受推崇的。
[展开全文]

D396倚楼听听风《汉语修辞学》初读随笔3

阅读摘抄:

第九章    侧重

    一、语言的侧重美

侧重,就是主宾有别,重点突出,这是美学的一个基本准则。离开了中心的联系,是杂乱无章的,侧重是对于中心的维护和强调。

侧重,是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都必须遵守的一个原则。

在谋篇方面,层层递进是突出重点的一个好办法。

二、反复

反复,就是同一词、句、段的不断地重复出现,目的是强调语义重点,加强语气和感情,加深对方的印象,造成一种特别的情调。

从形式看,反复可以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反复的各项并不要求语法结构上的相同或相似,可以只由两个项目构成,一定要有相同的词语。

三、递进

递进,又叫“层递”,就是采用阶梯式关系来排列句子,表达客观事物之间逐步发展的关系。常常由浅入深,从小到大,从轻到重,从低到高,层层深入,逐次加码。

四、映衬

映衬,就是为了突出本体,用相似的、相关的或者相反的东西作背景加以对照。

映衬可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即“烘云托月”;反衬,就是用相反的事物来做背景,烘托主体。

五、设问

设问是无疑问,而并不要求回答,或自问自答,或问而不答。表达者之所以采用问句表达自己明白确定的见解,为的是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印象,制造情趣。

六、反问

反问,也叫反诘、诘问、激问,也是无疑而问,不要求回答,也不作回答,也不需要回答。这种疑问的形式表示的是确定的意思,而且语气更强烈。

七、类聚

类聚,指的是故意超出常规地罗列具有聚合关系的词或短语,目的是造成某种特殊的情调。词语同时处在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之中。

八、同语

同语,也可以叫做对称式反复,就是对称地使用完全相同的词或短语。

同语可以分为:主宾同语、修饰语对称同语、修饰语和中心语同语。

九、撇除

撇除,就是为了明确A,避免“A”同非“A”的混淆,先把同A有某种程度的相似之处的 “非A”一一地加以排除,强调这个“A”的特殊性。辨别真假,通过撇除假的,强调真的,烘托真的。

阅读感受:

这一章所讲的侧重的方式大部分都是我们平时所常见的,除了“类聚”“同语”“撇除”等。在平常的教学中,设问和反问是最常见的,孩子们也能知道它们的特点,如设问的特点就是自问自答,反问的作用就是强调语气。对于反问句,还是平时的一个考点,即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意思不变,一般的反问孩子们都能应对,当遇到双重否定的时候,就有点难度了。当然,我觉得,我们学员也跟小学生一样,常见的、简单的,都能理解,但研究不深,遇到不常见的,就要细细琢磨了,有时即使琢磨也不透,就如撇除的定义一样,绕了半天才跨进一小步。

第十章    联系

一、语言的联系美

事物之间的规则的合理的联系,就能产生美感。“黄金分割”就是联系美的典型。

话语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的规则的合理的自然的联系,就能产生语言的美。

二、比喻

比喻的两个成分是:1.所描绘的对象,叫做“本体”;2.用来比方的事物,叫做“喻体”。两个条件是:1.本体和喻体不同质,有差异处。2.两者之间有相似点。

比喻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

比喻还有许多变式:倒喻、反喻、强喻、迂喻、曲喻、博喻、连锁喻。

打比方应当注意色彩:感情色彩、民族色彩、时代色彩、地域色彩。

三、比拟

比拟,就是利用心理联想机制,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

拟人,就是把生物或无生物当作人,给它们以人的思想感情,具有人的声情笑貌。

拟物,有两种,把人当作物,把这一事物当作另一事物。

运用比拟,要注意语言环境,必须同文章的主题思想、描述对象的特点、人物心情的变化等配合起来。要注意被比拟事物的特点,最好有某些相似的相关的地方。

四、借代及图示

借代,就是借彼代此,不用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借用同它具有相关关系的人或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

运用借代手法,要注意借代的明确性,有时需要给予适当地交代。

五、象征和暗示

象征,就是不直接描绘事物,而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借助联想,说的是乙,叫人联想到甲。

暗示,同象征有共同之处:目的是要说甲,但却不直接讲甲,只讲乙,因为乙和甲有关系,读者借助于联想可以从乙想到甲。

拈连,指的是当甲乙两件事物并提或连续出现时,故意把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顺势也用于乙事物上去。

七、移就

移就,就是有意识地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直接运用于乙事物。不同于拈连的是,移就不需要两件事相提并论或同时出现,也不限于运动。

移就,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词语换位”和“移情”。

八、仿拟

仿拟,就是根据交际的需要,模仿现有的格式,临时新创一种说法。

仿拟,也可以仿现有的格式或语调。

九、引用

引用,就是为了提高表达效果,在自己的话语中插入现成话语或故事等。

引用,可以分为:明引和暗引、正引和反引等。

阅读感受:

读完这章后,对于比喻和比拟还是有点感受的。因为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想把比喻和比拟跟学生讲清了,讲透了还是比较难的,学生常常混淆。比喻的明显特征就是存在比喻词,如:像、仿佛、犹如等等,学生比较好掌握。比拟没有鲜明的特征,学生唯一的感悟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如果把两者放在一起,让学生根据例子仿写,还是比较难得,最主要的是两者特点比较接近,因而考试的时候,失分率比较高。

至于引用,我觉得明引和正引还是比较好理解的,因为比较常见和实用,而暗引和反引,我觉得还是比较难的,它需要有很深的文化底蕴,不知我这样的理解行不行?

第十一章    语体风格

    一、风格和风格学与修辞学

语言风格是一种独特的现象,是语言风格学的研究对象。风格学不是研究语言风格的唯一的学科,修辞学不能、也不可以排除语言的风格问题,但修辞学并不研究语言风格的全部问题,修辞学只是站在表达者的立场上,研究风格表达效果之间的关系问题,换句话说,就是风格对表达效果的制约作用问题。

修辞学的任务是,阐述风格选择的原则。

二、语言风格的特征

1.语言风格的整体性

风格只能以整篇讲话、整篇文章为最小的单位,而且也不限于语法的分析,应包括语音和语义、词汇和语法,还有修辞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分析。这就是语言风格的整体性特点。

2.语言风格的反复性

语言风格只能是多次反复的特点的总和,而不能是那些偶然出现的因素的总和。这就是语言风格的反复性。

三、语言风格的形成

语言风格形成的客观因素,主要是指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的特点及其风格色彩,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也包括交际目的和内容的因素。

1.材料的特点及其风格色彩

2.修辞方式的特点及其修辞色彩

3.交际环境

4.交际对象

5.主体素养

四、语体风格和修辞

交际的目的、内容、对象和条件等因素对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的选择有着极大的制约作用。当这些因素相同时,在选择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方面就会出现一些共同的特点,表现出比较一致的语言风格。这种风格就是叫做语言风格。

现代汉语的语体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

五、公文语体

公文语体,指国家进行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比较有条理的文书,社会团体和个人之间的事务活动中的文体,等。可以分为事务公文体和鼓动公文体。

准确性、简洁性和规格性,是它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要求。

六、科技语体

科技语体和公文语体一样是记叙的,而不是描绘的。这里主要是运用逻辑思维。它的最基本的要求:准确、简洁。

科技语体的特点是:术语性、单一性、符号性。

七、政论语体

政论语体,又称宣传鼓动语体,包括直接评论社会生活及其有关的各种问题的文章,如新闻报道、政治评论、文艺评论、思想杂谈、杂文小品等,也包括讲演、报告等口头形式。

鼓动性和综合性,是政论语体区别于其他语体的重要特征。可以分为一般政论体和文艺政论体。

八、文艺语体的特征

文艺语体主要运用形象思维,它形象地再现生活。它的特征是描绘的,而不是记述性的。

文艺语体的主要特征:

1.语言形象化

2.平常词语艺术化

3.人物语言个性化

九、文艺语体的分类

文艺语体可以分为散文体、韵文体和戏剧性三个类型。

1.散文体

包括小说、散文、特写等。在语言的运用方面,它的特点是多样性和统一性。

2.韵文体

包括诗歌、唱词、曲艺等,追求语言的音乐美——押韵,协调平仄,注意节奏。

3.戏剧体

包括话剧、歌剧、地方戏等。它通常由作者叙述的语言和作品中人物的语言构成。

阅读感受:

对于本章所讲的语体的类型分析,通过阅读可以跟平时的认知结合起来,但不能深入理解。就语言风格而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交际对象、交际内容下,语言风格都是跟个人的性格以及工作环境来分不开的,有的人喜欢直来直去,平实白话,有的人喜欢无病生吟,有的人喜欢中规中矩,虽然方式不同,风格不同,但最后都是殊途同归。而就文艺语体而言,本人比较喜欢的是散文体,读完后可以让人回味无穷。

第十二章    表现风格

一、表现风格和修辞学

表现风格,是由于表现手法的异同而形成的语言风格类型。有以下八种类型。

二、藻丽

古人说:“言而不文,行之不远。”所谓文,就是文采,也就是藻丽的语言风格。藻丽的风格,就是多用形容词之类的附加成分,多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式,力求华丽绚烂,生动细致。

藻丽,并不是做作、堆砌、油滑、哗众取宠。

三、平实

平实风格,厚实而大方。其特点是:不用或少用形容词之类的附加成分,不用或少用比喻、夸张之类的修辞方式,老老实实地叙述事实,铺陈景物,解剖事理。

四、明快

明快,就是有什么说什么,有多少说多少,使得人一听就懂,一看就明白,给人以明朗、舒畅的感觉。

明快并不是肤浅。

五、含蓄

含蓄,就是要说的话不直接说出来,或不全部说出来,使对方不得不揣摩,而且越揣摩含意越多,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作品显得深沉,厚重,有味儿。

含蓄并不一定晦涩难懂,晦涩难懂并不一定含蓄。

六、繁丰

繁丰,就是毫不吝惜笔墨,有话通通说出来,甚至反反复复地说,并且尽量往细处说。

繁丰和简洁是各有长处,各有适用范围的。

七、简洁

简洁,就是全篇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全局没有一个多余的词,话虽然少,内容却很多,含义却很丰富。

简洁不等于晦涩难懂。

八、典雅和通俗

典雅和通俗,是相互对立的表现风格。

典雅,就是典范而高雅的风格。追寻书面语言的传统,努力回避现代口语,排斥方言土语口语词语,尽量拉大同日常生活语言之间的距离。

通俗风格,就是尽量接近日常生活用语,不避俚俗粗语,甚至追求粗俗。

九、风格的鉴赏和培养

风格学说,对于接受者,是欣赏语言的工具。

风格鉴赏的前提是,把握风格的基本类型。

为了培养自己的独特的理想的语言风格,首先需要的是自问反思,其次是要持之以恒。

阅读感受:

    读完后,知道了表现风格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言语风格。但是所有的内容只是有了一个模糊的认识,有很多问题都不能理清,如:表达者的主观意图在明快和含蓄风格的选择方面有什么制约作用?表达者的教养和接受者的身份对典雅风格和通俗风格的选择有什么制约作用?庄重风格和诙谐风格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不知小伙伴们有没有同感?

[展开全文]

授课教师

课程特色

图文(5)
作业(4)
文档(2)

学员动态

还没有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