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计划
(0人评价)
汉语声韵格律之美(凤凰一班)

《笠翁对韵》《声律启蒙》研读

价格 300凤凰贝
该课程属于 经典诵读•凤凰一班
请加入后再学习

属对练习设计

  1.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8、标出本诗的平仄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9、画出《题李凝幽居》 一诗中采用对仗写法的句子,说说本诗中“敲”字运用好在哪里?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0、默写古诗《望洞庭》,并完成练习。

               ,            。

               ,           。

    (1)、补充诗句。

    (2)、诗题为《望洞庭》,是什么时候望洞庭的?()

     A.早晨    B.中午    C.夜晚

    (3)、画出诗中押韵的字,本诗的韵脚是()

    (4)、本诗先从    处看洞庭的山光水色;再把洞庭湖的水面比喻成              ,将洞庭湖中的君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                。

     

[展开全文]

对联 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分类】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格式】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展开全文]

李渔( 1611 ~ 1680 ),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家浙江兰溪人。李渔出生时,由于其祖辈在如皋创业已久,此时 “ 家素饶,其园亭罗绮甲邑内 ” ,故他一出生就享受了富足生活。其后由于在科举失利,《闲情偶寄》一书就是在这一段内完成并付梓的。 1672 、1673 年,随着乔、王二姬的先后离世,支撑李渔富足生活的家庭戏班也土崩瓦解了,李渔的生活从此转入了捉襟见肘的困顿之中,经常靠举贷度日, 1680 年,古稀之年的李渔于贫病交加中离奇去世。

[展开全文]
  1. 《笠翁对韵》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作者李渔,号笠翁,因此叫《笠翁对韵》。全书分为卷一和卷二。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展开全文]

《笠翁对韵》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作者李渔,号笠翁,因此叫《笠翁对韵》。全书分为卷一和卷二。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展开全文]

 《笠翁对韵》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展开全文]

把作业做完,轻松很多。通过学习,知道不少成语及典故。如王裒泣血、莼羹鲈脍、合浦还珠等。

[展开全文]

4人研讨,我们韵部分别是九青 六麻 十一真,到底是不是按韵母来的呢?倘若如此,一先的an与 十四盐的an  十五咸的an 又如何界定呢?

打电话求助大学古汉语副院长,院长给我们大致解释了半天,最后告诉我们去学习“诗韵”对照韵字来甄别,真的不容易!

[展开全文]

非常生疏,对于声律无法清晰感知,仅能根据模糊的感知,不同的韵脚我、分为一东 二冬等,根本无法搞清,书本及讲座中也只是浮光绿影提及,无法解惑。

[展开全文]

低学段

1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4春暮

曹幽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处处蛙。

 

5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展开全文]

第1章 » 课时2 单元提要:《笠翁对韵》研读计划与具体要求(一)

一、研修内容及要求:

1、一起走进《笠翁对韵》

2、请跟我读——《笠翁对韵》朗读正音

3、专题讲座:说说《笠翁对韵》的“韵”

4、单元作业:诵读活动设计与资源整理。

二、研修安排

记住时间:要求中说的是7月15日前完成本单元的两项作业。

看到课时一中说第一课次时间是10月15,我就按照第二个时间来吧。

[展开全文]

晋朝名将谢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他把家族的子女聚集在一起,跟侄子侄女们谈。不一会儿,突然下起了大雪,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侄子胡儿说:“这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侄女道韫说:“不如把雪比作柳絮被风吹得漫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谢道韫泰山吟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非复匠,云构发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有“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云:“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其中“咏絮才”用的是东晋才女谢道韫的故事。据《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王凝之妻谢道韫,聪明有才辩,尝内集,雪骤下,叔谢安曰:‘何所拟也?’安兄子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众承许之。”后世常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咏絮才”。可惜谢道韫咏雪佳作有句无篇。这首《泰山吟》虽不及她的咏雪句著名,亦差可见其文才气度。

诗咏泰山,一开始就大气磅礴。巍峨泰山屹立神州之东,与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遥相对峙,故有东岳之称。作者描写它雄伟蕃秀,高耸入云,第二句中的“冲”字,极写泰山逶迤而上,直刺云天的气势,既传神且有动感。接着四句描绘山中景观,“岩中间虚宇”的“间”作分隔解,表现天际空明,云横崖间的景色。“云构”指山中岩洞,“非工非复匠”句,作者赞美了造化之功。

[展开全文]

一、课程目标

声律,一个很抽象的术语,读了几遍相关文字,依然感觉不到自己的理解是什么?百度搜索,填充内容后,基本理解这两个字眼的具体指向:读起来的感觉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正如春联的“声律美”一样。当然这里需要创作者非凡的表达技巧,因此,透过“读之美”,我们还应看到“写作”的技巧,因此,对学生进行声律启蒙是一项有意义有价值的研究工作,对学生增强写作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有重大作用。

二、课程内容:

1、文本研读

腹有诗书气自华!诵读经典,修生养性,充实知识储备、提升个人涵养、陶冶个人情操!

2、诵读指导

《笠翁对韵》《声律启蒙》是关于诗韵的启蒙著作,是儿童学诗的入门读物。

读了这个版块的第一段,算是大长见识:

    它们按照古代同行的平水韵的顺序标牌,每个韵部编成若干段押韵的文字,每段都有两两相对的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等组成,对仗公正、语言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

    诗韵共有106个,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律诗一般只有平声韵,而仄声韵一般只出现于唐以前的古体诗了。

    在韵书里,平声分为上平声和下平声。

    这只是初步拎出“未知领域”的知识点,若想搞明白,还需进一步上网查阅很多术语的具体指向,直到与自己的知识建构“接潮”,直到自己明白词语所言为何。

    教师自身诵读的重点:

    一是“正音”,即把生字的读音读准。

    二是了解字义,要特别关注一些不常用的文言字义。

    三是节奏变化,即连贯流畅、急缓有度、抑扬顿挫。

    梳理后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是 读准“音”

    二是 理解“义”

    三是 把准“调”

    指导诵读时:

   在引导学生关注字音、字义和节奏的基础上,重视诵读形式的创新、多样、有趣。

 

3、诵读活动设计

目的: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乐趣、学有收获。

(1)读文识韵

押韵: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按格律的要求)安排在特定的位置上,就叫押韵。

讲座中以《静夜思》例谈,理解押韵真是容易很多。

正好教学苏教版第三册《英英学古诗》,趁热打铁就把“押韵”抛给孩子们,落实了“押韵”“韵脚”的问题。

质疑:按格律的要求,究竟是怎样的要求?需进一步学习。

这一点必须和孩子们说清楚: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个规律,不论对学生读诗、写诗、都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规律。了解了押韵的知识,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尝试仿写诗歌。

质疑:各种不同的韵脚所表示的不同含义、情感也不同。

(2)诵文释义

(3)学联试对

三、研修计划

《汉语声韵格律之美》研修历时3个月,每个课次1个月。

直到10月6日,才获得学习的资格,所以第一课次学习的时间相对来讲,要紧张些。错过讨论的机会,有点遗憾!

加油,正确后来者居上,决不能掉队!

四、研修管理

[展开全文]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一个客观存在于古典诗词作品中的平仄规律。这一规律实质上是体现了一般诗词朗诵(或称吟诵)节奏对句子平仄的重要影响以及节奏美对句字平仄配合的重要要求。

关于律诗的平仄,相传有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是说,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如果是对于五言律诗来说,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