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计划
(0人评价)
传统语文教育的借鉴与反思

——传统语文教育教材研究

价格 300凤凰贝
该课程属于 经典诵读•2017凤凰班
请加入后再学习

(一)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

思想教育—人类过群体生活,其最高形式,社会生活。过社会生活,就要有全社会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或者说,行为的基本准则,否则就会乱套。对于行为规范的一些哲理,古代人特别重视,因而反应在蒙书里特别多。就其内容而论,有些应视为历史遗产的精华部分,有些用今天的尺度衡量,不是精华。然而古人重视早期教育这一点,应当认为是可贵的遗产。

各小类的主要蒙书:

1.儿童守则—从《弟子职》到《弟子规》

(1)《弟子职》,相传为管子所作,内容专讲儿童应当怎样做学生的。

(2)《劝学》,相传为蔡邕所作

(3)《弟子规》清李毓秀作,全书三言,杂韵

2.妇女守则—从《女诫》到《女儿经》,就内容而论,并不是女孩子念的“蒙书”,很多是要求成年妇女的。

(1)《女诫》,相传为班固之妹班昭所作

(2)《女论语》,相传为唐代宋若昭姐妹所作

(3)《内训》,相传为明成祖时徐皇后所作

(4)《女范捷录》,据王相说,此书乃其母刘氏所著。王相把以上四种书合编在一起,称《女四书》

(5)《蒙学女儿经》,作者不明,有清末坊刊本

3.格言谚语—从《太公家教》到《小儿语》,到《昔时贤文》

《太公家教》—现存最早的这一类蒙书,全书除少数例外,多用四言韵语,以训诫的口气,讲些为人处世之道。

《小儿语》和《续小儿语》,明吕得胜、吕坤父子编,有多种刊本。书用四言、六言、杂言韵语,讲些训诫的话。

《昔时贤文》,又称《古今贤文》,这是一本通俗的格言谚语汇编。

以上三类都属于训诫类的韵语读物,在封建社会的影响极大。

(二)轶闻掌故

《兔园册》

李翰的《蒙求》和王令《十七史蒙求》

李翰的《蒙求》全书正文都用四言,每四个字都是一个主谓结构的短句,上下两句成为对偶,各讲一个掌故,现存本总计2482字

《幼学须知》和《龙文鞭影》

(三)历史知识

1.韵语通史——从《史学提要》到《鉴略》,韵语通史就是用四言韵语依次介绍从上古到当代的历史

《史学提要》、《史韵》和《增订史韵》、《韵史》、《鉴略》

2.多种断代“蒙求”及其他

《鉴纲咏略》、朝代歌和人物歌

(四)各科常识

1.《名物蒙求》

2.“新学”——《算学歌略》等

(五)书法训练

临摹楷书

(六)经验和问题

1.使用韵语和对偶

2.向阅读教学过渡

3.严重的缺点:不符合儿童的理解能力

语言: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关系、文言成分和白话成分的比重问题、几言比较恰当的问题

[展开全文]

在识字教育阶段,如果让儿童去学一个一个的不直接表音的单字,那会是十分困难的,而且枯燥乏味,引不起学习兴趣。勉强学了,也不容易记住。这是学习汉字的不利条件。而另一方面,正是由于汉字是单章节的,就非常容易构成整齐的词组和短句,也非常容易合辙押韵。相形之下,要比多音节的西洋语文容易得多。整齐,押韵,念起来悦耳,既合乎儿童的兴趣,又容易记忆。

 

语言方面:第一、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关系。既用押韵的句,又保持整齐押韵的原则,有些文言的成分是可以的但是太文和古奥就不行了;第二、文言成分和白话成分的比重问题。不是说押韵必须用文言,用白话同样可以,可以是开头全用白话,逐渐增加文言成分,最后基本上用文言;第三、几言比较恰当的问题。

[展开全文]

最早出现的《千字文》只有1000字,事实上确实不够用的,需要补充;同时,《千字文》基本没有复字,儿童学的字得不到复习巩固,这也是个不足之处。三种合起来,总字数2720,除去复字不算,单字恰好是两千左右,符合初步识字阶段的要求,一部分字重复出现,也有利于复习巩固。三本交互使用,满足了孩子的新奇感。三本书每本字数最多的不过一千二百多,少的只有四百多,儿童可以很快地学会一本又换一本,有新奇可喜之趣,而无冗长枯燥之感。

张志公先生在“经验和问题”中提到“三项重要经验”,即:“集中识字”“当分者分——认和讲,认和写”和“使用整齐韵语”。

 

[展开全文]

第一,开拓精神。所谓开拓,指见前人所不及见,言前人所不及言。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智慧。说是一回事,做不做到才是最重要的,张志公先生不怕辛苦,在一无依傍,二无辅助的情况下孤军奋战,最终有所成就。

第二,批判精神。人的认知总是有局限性的,科学研究者要能不断地突破已有的认识局限性,张先生在对于传统的研究中表现了不已己蔽己的科学批判性。特别是他的批评还有创造,在指出传统语文轻视口语训练、脱离实际、忽视语文知识

 

等弊端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语文主张。在批评中丰富和发展,从而使他的学术思想充满了活力。

[展开全文]

“双进合击”的语文教学思想与“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语文教改实验

 

[展开全文]

识字教育是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在这个方面,前人用的功夫特别大,积累的经验也比较多。很突出的一个作法是在儿童入学前后用比较短的一段时间(一年上下)集中地教儿童认识一批字——两千左右。集中识字的主要教材是所谓的“三、百、千”

1.《急就篇》及其他

《急就篇》,西汉史游编撰,成书时间约在纪元前40年。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急就篇》,全书共2144字。据前人考证,最后的128字是东汉人补加的。这两千多字编成三部分:一是“姓氏名字”四百多字;一是“服器百物”,一千一百多字;一是“文学法理”,四百四十多字。第一部分用三言,二、三两部分用七言,第三部分的末尾有一小部分用四言。

2.《千字文》源流

我们最熟悉的《千字文》是南北朝梁周兴嗣编的,就是用“天地玄黄”打头的这一种。

3.《三字经》源流

我们最熟悉的《三字经》是用“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打头的这一种。相传是宋代学者王应麟编的。通行的本子是1248字,大致包含五部分内容。首先说“教”和“学”的重要性,84字;其次是讲封建伦常的一些话,114字;再就是介绍数目、四时、五行、六畜这些基本名物,96字;然后介绍小学、四书、六经和五子这些当时的基本知识,246字;接着就是讲述历史,468字;最后讲了一大串历史上奋发勤学的人物故事,勉励儿童努力学习,做有用的人,共240字。

4.《百家姓》源流

我们所熟悉的《百家姓》是用“赵、钱、孙、李”打头的这一种,是宋初人编的。

另一路识字教材

1.《开蒙要训》及其他

在敦煌石窟保留下来完整的唐代写本,也是用的四言韵语,全书一千四百多字

2.杂字—《新编对相四言》及其他

杂字书的编法大致有四种:分类词汇、分类韵语、分类杂言、杂字韵文

经验和问题

1.三项重要经验:集中识字;当分者分—认和讲、认和写;使用整齐韵语

2.问题教训:集中识字还不是最理想的办法;要面向儿童

3.回顾清末的改革:分课教学;集中识字和使用韵语的方法都相继废弃

[展开全文]

王本华《以史为鉴,走民族化与科学化相结合之路》

一、研究传统语文教育的第一书

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轮是研究传统语文教育的第一书:1.这是第一本相对系统地研究传统语文教育的专著,张志公先生所著的这本书经历了清晰的发展脉络。零散篇章(1961)——整理出版《初探》(1962)——重印《初探》(1964、1979)——增补删改修订为教材论(1992),较早开始研究传统语文教育且自成系统。2.这是研究语文教育的人必读的一本书。书中总结了传统语文教育中一些成功的经验,可为今天的语文教育提供借鉴,对传统语文教育中的糟粕也多有论述,可为研究者提供参考,该书对传统和语文使用的教材进行了梳理,不仅有对主要教材的历史推演和分析论述,还附有相当多的蒙学书目。

二、从传统语文教育中寻找经验

初探,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收集传统语文教育的资料,并对传统语文教育的不同阶段进行考察

二探,“文革”以后,分析和总结了船艇语文教育的三大经验和四大弊端

三探,20世纪90年代

三、呈现传统语文教材的基本面貌

教材论:初期识字教育和写字训练;识字教育与思想教育、知识教育相结合;初步的读写训练;进一步的读写训练

蒙学书目和书影

四、占有史料与研究评鉴相结合

五、吸取精华,剔除糟粕,为我所用

“文革”以后,张志公先生开始再研究,归纳出传统语文教育的三大体系、三大经验和三大问题、四大积弊。

三大体系:建立了成套的、行之有效的汉字教学体系;建立了成套的、文章之学的教学体系;建立了以大量的读、写、实践为主的语文教学法体系。

三大经验:语文教育从汉语文的实际出发,并且充分运用汉语文的特点来提高教学效率;着眼于语文的工具性,采取让学生多读多写,在训练中掌握语文能力的原则和方法;重视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使他们能够不断地增长读书、作文的能力

三大问题:传统语文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参加科举考试的写作能力并应试做官;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识字+读古文+作古文;学习语文的主要手段是记诵摹仿

四大积弊:完全脱离语言实际;完全脱离应用实际;严重忽视语文知识教育;严重忽视文学教育

孟宪范《科学研究中最需要的科学理性精神》

开拓精神、批判精神

对待历史的理性原则;以现代语文理论作为研究传统语文教育的认识工具

导言

在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育是最基本的,或者说,是教育的第一个层次。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思想教育、知识教育的综合性教育读物。

社会背景、语言文字是读语文教育和教材起制约作用的两个重要方面

汉语是一种“非形态语言”,就是说,语言成分由小向大组合的时候,没有繁难的形态变化的那种制约,只要意义上合得拢,符合习惯,就能组合,非常灵便自如。

自先秦两汉至清末维新,蒙学在一步步发展

[展开全文]
  1. < >< >< >

(1)《弟子职》,相传为管子所作,内容专讲儿童应当怎样做学生的。(2)《劝学》,相传为蔡邕所作,书已佚,后人推断皆助学之言,便为韵语,取便讽诵。(3)《弟子规》,清李毓秀作,全书三言,杂韵,内容分作五部分,语言比较好懂,字数少,容易记诵。

2.妇女守则——从《女诫》到《女儿经》

(1)《女诫》,相传班昭所作。(2)《女论语》,相传为唐代宋若昭姐妹所作。(3)《内训》相传为明成祖时徐皇后所作。(4)《女范捷录》,王相说是其母所作。以上四种王相合编一起称《女四书》。(5)《蒙学女儿经》,作者不明。此外还有一些,大都是讲“三从四德”等。

3.格言谚语——从《太公家教》到《小儿语》,到《昔时贤文》

(1)《太公家教》。现存最早的一类蒙书。全书除少数例外,多用四言韵语,以训诫口气,讲些为人处世之道。(2)《小儿语》和《续小儿语》。书用四言、六言、杂言韵语,讲些训诫的话,间或有几句可取的话,语言极浅易,句句通畅顺口。(3)《昔时贤文》。通俗的格言谚语汇编,就内容而言,良莠相杂,值得注意的在于它的方法。

(二)轶闻掌故

1.《兔园册》

用“偶俪之语”记“古今事”。

  1. < >

《蒙求》全书正文都用四言,上下两句成为对偶,各讲一个掌故,全书所讲的,大部分是历史人物故事,也包括一些传说人物的故事,其中很多成为《三字经》《日记故事》《幼学》取材来源;也有一些神话故事和古代寓言、纯知识性的材料。从思想内容看,虽然免不了宣扬封建思想意识,但跟许多古代的蒙书比较,取材面相当宽广,思想境界相当开阔。《十七史蒙求》的编法跟李翰相同,内容也属掌故性地。

3.《纯正蒙求》等

采用《蒙求》方式,只讲有关“进德修身”的掌故,全书按“师儒之教”、“父母之教”、“勤学之教”、“父子之伦”、“君臣之伦”、“长幼之伦”等分类编排。

4.《幼学须知》和《龙文鞭影》

《幼学须知》又名《成语考》《故事寻源》。特点:广泛吸取多种蒙书的材料,涉及方面广,带有很大的综合性;打破四言约束,灵活运用杂言的形式,只求两两成对,不强求整齐押韵;按内容分类编排,分别介绍各类的常用词和成语,也有掌故。《龙文鞭影》原名《蒙养故事》,特点:吸取以前若干“蒙求”书的材料,更多的吸取古代神话、小说里的材料,内容比较活泼,丰富;逐联押韵,全书按韵部编排,流畅顺口。

(三)历史知识

1.韵语通史——从《史学提要》到《鉴略》

(1)《史学提要》,宋黄继善编。最早的一本系统介绍历史知识的蒙书,介绍历史知识简明扼要,从历史见解方面看,偏见不算太深,甚至有的地方比较通达;讲史实,不只注意帝王兴替,改朝换代的事,还注意到文化方面。

(2)《史韵》和《增订史韵》,前者明赵南星编,后者清初仲弘道编。比较扼要,文字较好,但偏见相当深。

(3)《韵史》,清初许遁翁编。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跃然纸上,但见解保守。

(4)《鉴略》也称《鉴略四字书》,清初王仕云编。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浓厚,比较通俗,但不够严谨。

2.多种断代“蒙求”及其他

断代蒙求专讲一个历史时期的掌故,大致以历史人物或事件为范围。

(四)各科常识

1.《名物蒙求》

是最早也是最值得称道的古代蒙书之一,是专门介绍自然的和社会的各种名物知识的,虽方面广,但不繁琐,全书四言韵语,绝大部分通畅易懂。从内容上看,一是注重常见常用的名物,很少讲生僻难懂的东西;二十具有某些科学观念,迷信色彩不重;三十虽不免有些士大夫的思想意识,但颇有些比较开明的见解。

2.“新学”——《算学歌略》等

用旧的蒙求形式来讲新的科学知识,目的不在于识字教育,而是正式的知识教育。可是,教科学知识而全用这个办法,恐怕是要受到语言的约束导致讲不清楚。

(五)书法训练

第一步是临摹楷书,从中楷开始,颜、柳、欧、苏四大书家。第二步进入书法艺术境界,真、草、隶、篆,各家各体,随意选练。

(六)经验和问题

1.使用韵语和对偶

使用韵语的好处:合于学习语文的规律;合于汉语汉字的特点;是千百年来长期实际经验的总结。使用对偶的好处:利于儿童的朗读、记诵;从声音上说,和谐顺畅,读来上口听来悦耳;从内容上说,或连类而及或同类相比,或义反相衬,给人印象鲜明突出,容易联想、记忆。

2.向阅读教学过渡

集中识字后教儿童多读一点韵语读物,客观上解决了书的思想呢人和知识内容以及语言方面遇到的困难,可以说,韵语读物是古人设计的一座跨越口语和文言间那条鸿沟的桥梁。

  1. < >

    不尽符合儿童的理解能力。语言方面,全部精力都在对付字、书面,口头语言训练缺失。

 

 

[展开全文]
  1. < >< >识字教育是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很突出的一个作法是在儿童入学前后用比较短的一段时间(一年上下)集中地教儿童认识一批字——两千左右。

     

    1.《急就篇》及其他

    《急就篇》大致是把当时常用的单字编集起来,使之成为三言、四言、七言的韵语,以便记诵,尽可能避免重复字,同时尽可能使每句读成话,能表达一点意思,借此在识字教育的过程中多少教给儿童一些常识。第一部分“姓氏名字”,用三言;第二部分“服器百物”,用七言;第三部分“文学法理”,用七言,结尾一小部分用四言。《仓颉篇》、《训纂篇》、《训纂篇》续篇,这些书都失传了,究其原因,除了编法上和别的可能因素外,《急就篇》字数适当,适合作启蒙教材。

    2.《千字文》源流

    从南北朝梁周兴嗣编撰到后人聚讼纷纭不得定论作者是谁,《千字文》的流行和传播在编法上很有特点:内容上,用一千字组织成彤顺德、能够表达一定意义的若干句子,前后连贯,相当有条理。语言上,整齐押韵,便于儿童朗读背诵,并且押韵自然,没有勉强硬凑的地方,没有生僻字,也没有艰涩难懂得句子,用典也不艰深。宋代以下,续编和改编的千字文不少,但流行都不久不广,从中可见,固然习惯力量不容易打破,新编本的内容艰深、文句古奥,不符合儿童的接受能力和初步识字需要也是一个事实。

    3.《三字经》源流

    最熟悉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种,相传是宋代学者王应麟编的,也有不同看法,但这个不是重点,这本启蒙教材的优点,大家一致肯定。首先,说“教”和“学”的重要性。其次,讲封建伦常。再则,介绍书目、四时、五行、六谷、六畜基本名物。然后,介绍小学、四书、六经和五子这些当时的基本知识。接着,讲述历史。最后,讲历史上奋发勤学的人物故事,勉励儿童努力学习。《三字经》全用三言,韵语整齐,便于朗读背诵。后期出现了很多改编本和新编本,但都没有得到较久、较广的流传。

    4.《百家姓》源流

    我们所熟悉的是用“赵、钱、孙、李”打头的一种《百家姓》,是宋初人编的。《百家姓》是全然没有意义的四百多字的堆积,但长时间广泛流行。后来,明清的统治者不愿让“赵”字打头,出现了两种改编本《皇家千家姓》、《御制百家姓》,还有《百家姓新笺》,都没有取旧本而代之。

    5.“三、百、千”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三本书配合起来,成了一整套启蒙的识字教材,所谓“系列教材”。《千字文》只有1000字,不够用,需要补充,同时,《千字文》基本上没有复字,不利于复习巩固。“三、百、千”的合作,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各种艰深古奥、枯燥乏味、脱离儿童理解能力不注意文理等缺点。第一,三种合起来,单字两千左右,符合初步识字阶段的要求,一部分字重复出现,利于复习巩固。第二,三本书各有特点,字数多少不一,儿童学完一本换一本,有新奇可喜之趣,而无冗长枯燥之感。第三,“百、三”造同类蒙书中最通俗易懂,容易接近。第四,《百家姓》里的字都是姓,儿童只要认字,无需追究字义和句义。第五,这三种书和起来,既合于日用也增长些见闻,还教些义理。

    1. < >< >< >< >< >< >< >< >

    清末废科举,办新学,编订新的教科书,这些教育改革的工作做的是对的,旧蒙书里的许多东西和做法确实需要淘汰。新学和新教科书吸取了一些近代科学地成果,吸取了外国的一些办法,也是应当的,特别是五四运动时期,对封建主义的种种堡垒予以摧毁,是必要的。只是,在废弃了旧的之后,必须建立起新的来代替。在建立新办法的时候,应该就所涉及到的问题进行比较全面的研究、分析,当取则取,当弃则弃。

[展开全文]

《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

  1. < >< >< >< >< >< >1962年《传统语文教育初探》的关系

    蒙学的发展情况:

    1 从先秦到两汉时代,重视对少年儿童进行识字教育和句读训练,《史籀篇》、《弟子职》、《急就篇》(其中后两种书流传使用了很长时间,对后来的蒙书影响很大)。

    2 经魏晋南北朝到隋唐,第一方面识字教育,适应了新的需要有了新的发展,《千字文》、《开蒙要训》;第二方面思想教育,进行封建思想教育的《太公家教》、《女论语》;第三方面掌故故事,《兔园册》、《蒙求》。到了唐代,蒙学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一套,包含相互配合的三个方面:识字教育、封建思想教育、知识教育。

    3 宋元时期,第一方面识字教育,继承《千字文》,补充了《百家姓》和《三字经》,“杂字”得到很大发展。第二方面思想教育,一则用《千字文》《三字经》深入到识字教育中去,再则以程朱理学为依据,产生新的教材《小学》和大批性质相类似的书,此外又运用《弟子职》和《蒙求》的形式,产生大批的韵语训诫读物。第三方面知识教育,在《蒙求》基础上发展处一大批历史知识教材,如《史学提要》,也除了一些介绍各科知识的教材,如《名物蒙求》。第四方面,初步阅读,诗歌读本《千家诗》和散文故事《书言故事》、《日记故事》。第五方面读写训练——属对,程式化的作文训练,专作初学教材用的文字选注和评点本。朱熹和他的门人,以及从事教学工作的许多人,很重视蒙学的方法、步骤问题,他们的一些言论,对后世影响很大,逐渐形成了一套蒙学的体制和教学方法。

    4由明朝至清末,蒙学大致不离上述的规模,在某些方面有些发展,产生出一些新的教材;在某些方面,也有过一些并不成功地新尝试。识字教学,“三、百、千”一直流传使用,中间有些新编的但大都通行不广,而“杂字”书则有较大发展。封建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仍是沿着宋元以来的路子前行,也产生过一些新课本,有的流行较广,影响很大,如《小儿语》、《弟子规》、《鉴略》、《幼学》、《龙文鞭影》、《昔时贤文》等;到了清末维新运动后,还产生了一下用蒙求形式介绍新知识的蒙书,如《时务蒙求》、《地球韵言》、《算学歌略》等;《五言千家诗》、《小学千家诗》、《唐诗三百首》也是以封建思想教育为主要目的的诗歌教材;此外,还产生了集中总结前人经验、专谈教学方法的著作,如《幼训》、《少学》、《教童子法》等。

    总结:专就传统的语文教育而论,早已形成了相当完整的一套步骤和方法。大体来说,从开始识字到完成基本的读写训练,这整个的语文教育过程是由三个阶段构成的。开头是启蒙阶段,以识字教育为中心,其次是进行读写的基础训练,第三是进一步的阅读训练和作文训练。

[展开全文]

授课教师

研修营导师组

课程特色

文档(10)
下载资料(7)
作业(3)
图文(3)

学员动态

蓝色星 的作业"第二单元研读要求及作业安排的作..."已被批阅
雅萱 的作业"第二单元研读要求及作业安排的作..."已被批阅
下一页控白 的作业"第二单元研读要求及作业安排的作..."已被批阅
别较劲 的作业"第二单元研读要求及作业安排的作..."已被批阅
不带荼蘼 的作业"第二单元研读要求及作业安排的作..."已被批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