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计划
(0人评价)
传统语文教育的借鉴与反思

——传统语文教育教材研究

价格 300凤凰贝
该课程属于 经典诵读•2017凤凰班
请加入后再学习

集中识字教材《急就篇》,还有一路教材——各种杂字。如果说经典的“三百千”过于书面的话,那么各种杂字就是符合儿童的生活实际的教材了。各种韵语读物,都是继承了《急就篇》的经验而有所发展的。

《千字文》就内容论,虽然只用了有限的字,却并不是一千个单字的堆积,而是组织成通顺的、能够表达一定意义的若干句子,这些句子的安排又大致前后连贯,相当有条理。整齐押韵的传统,便于儿童朗读背诵,并且押韵自然,没有勉强硬凑的地方。所选的字都是古书上常用的,没有很生僻的字,多数据自也是普通的结构,艰涩难懂的句子很少,引古书,用典故的地方有一些,不太多,也不算艰深。

《三字经》的语言是相当通俗的,除了个别的句子外,没有勉勉强强硬凑字数,硬押韵的毛病。从句法上看,可以说得上是灵活丰富,包罗了文言里各种基本的句式,既有训练儿童语言能力的作用,又使全书的句子显得有变化,样式多,不枯燥。

杂字书有几个突出的特点:第一,通俗;第二,结合特定对象的生活实际,注重日常应用;第三,带有显著的地方色彩,乡土风味。

传统识字教育的三项重要经验:1.集中识字。2.当分者分——认和讲,认和写。3.使用整齐韵语。而脱离实际,死记硬背,没有趣味,则是相当突出的问题。

[展开全文]

二.初期识字教育和写字训练

集中识字的主要教材:三、百、千。溯源:《急救篇》

各种“杂字”《千字文》(南北朝 周兴嗣)的广泛流传,以及后人对它的改编补充等。

《千字文》的特点:内容上,组织成了通顺的有一定意义的句子,句子的安排大致前后连贯,有条来;从语言上看,保持了整齐押韵的传统,便于朗动背诵,押韵自然,选字不生僻,句子结构较为普通,艰涩的句子少,引用古书典故较少。

改编本未能广泛流传的原因:内容艰深,文句古奥,不符合儿童的接受能力和初步识字的需要。

《三字经》( 宋代 王应麟)

《开蒙要训》及其他

杂字 俗语俗字 实用性强 流行于民间

举例:进退维谷的文言文教育

[展开全文]

初期识字教育经验和问题;

1.三项重要经验:集中识字;当分者分—认和讲、认和写;使用整齐韵语。

2.问题教训:集中识字还不是最理想的办法;要面向儿童。

3.回顾清末的改革:分课教学;集中识字和使用韵语的方法都相继废弃。

[展开全文]

初期的识字教育和写字训练

先教纯体,再教合体

 

[展开全文]

集中识字可能存在的问题有:识字的教材过于艰涩,学生难以理解;识字的方式过于枯燥,无法提起兴趣。那么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也许可以换一换教材,换一换方法。例如用上儿童感兴趣的识字卡片,用上孩子喜欢的方式,那么集中识字还是可以实现的。也许内容较于前人来说有很多不足,但有学习,有进步,也是一件好事。

[展开全文]

     识字教育是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主要教材有我们熟知的“三、百、千”,《急就篇》确实对于我来说是第一次接触到,也有了新的认识。

     《急就篇》西汉史游编撰,全书2144字。大致是把常用的单字编集起来,使之成为三言、四言、七言的韵语,以便记诵,尽可能避免重复字,同时尽可能使每句都成话,能表达一点意思,借此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多少教给儿童一点常识。第一部分是“姓氏名字”,第二部分是“服器百物”,第三部分是“文学法理”。

     唐代一下,《急就篇》被新的识字课本所替代,但各种韵语读物可以说都继承了《急就篇》的经验而有所发展。

     《开蒙要训》是跟《千字文》先后同时的另一路识字教材。用四言韵语,介绍自然名物、社会名物、寝处衣饰、身体疾病、器物工具、行动操作、饮食烹调、耕作、树木、鸟兽等等。涉及面比较广、封建伦理较少,但编发略呆板。

    古人在写字训练方法上还是比较科学、行之有效的。先写“中楷”,次“影写”,再次在“米字格”或“圆格”中写,再次除去“米”和“o”,最后在白纸上写。     

      

[展开全文]

最早出现的《千字文》只有1000字,事实上确实不够用的,需要补充;同时,《千字文》基本没有复字,儿童学的字得不到复习巩固,这也是个不足之处。三种合起来,总字数2720,除去复字不算,单字恰好是两千左右,符合初步识字阶段的要求,一部分字重复出现,也有利于复习巩固。三本交互使用,满足了孩子的新奇感。三本书每本字数最多的不过一千二百多,少的只有四百多,儿童可以很快地学会一本又换一本,有新奇可喜之趣,而无冗长枯燥之感。

张志公先生在“经验和问题”中提到“三项重要经验”,即:“集中识字”“当分者分——认和讲,认和写”和“使用整齐韵语”。

 

[展开全文]

识字教育是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在这个方面,前人用的功夫特别大,积累的经验也比较多。很突出的一个作法是在儿童入学前后用比较短的一段时间(一年上下)集中地教儿童认识一批字——两千左右。集中识字的主要教材是所谓的“三、百、千”

1.《急就篇》及其他

《急就篇》,西汉史游编撰,成书时间约在纪元前40年。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急就篇》,全书共2144字。据前人考证,最后的128字是东汉人补加的。这两千多字编成三部分:一是“姓氏名字”四百多字;一是“服器百物”,一千一百多字;一是“文学法理”,四百四十多字。第一部分用三言,二、三两部分用七言,第三部分的末尾有一小部分用四言。

2.《千字文》源流

我们最熟悉的《千字文》是南北朝梁周兴嗣编的,就是用“天地玄黄”打头的这一种。

3.《三字经》源流

我们最熟悉的《三字经》是用“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打头的这一种。相传是宋代学者王应麟编的。通行的本子是1248字,大致包含五部分内容。首先说“教”和“学”的重要性,84字;其次是讲封建伦常的一些话,114字;再就是介绍数目、四时、五行、六畜这些基本名物,96字;然后介绍小学、四书、六经和五子这些当时的基本知识,246字;接着就是讲述历史,468字;最后讲了一大串历史上奋发勤学的人物故事,勉励儿童努力学习,做有用的人,共240字。

4.《百家姓》源流

我们所熟悉的《百家姓》是用“赵、钱、孙、李”打头的这一种,是宋初人编的。

另一路识字教材

1.《开蒙要训》及其他

在敦煌石窟保留下来完整的唐代写本,也是用的四言韵语,全书一千四百多字

2.杂字—《新编对相四言》及其他

杂字书的编法大致有四种:分类词汇、分类韵语、分类杂言、杂字韵文

经验和问题

1.三项重要经验:集中识字;当分者分—认和讲、认和写;使用整齐韵语

2.问题教训:集中识字还不是最理想的办法;要面向儿童

3.回顾清末的改革:分课教学;集中识字和使用韵语的方法都相继废弃

[展开全文]
  1. < >< >识字教育是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很突出的一个作法是在儿童入学前后用比较短的一段时间(一年上下)集中地教儿童认识一批字——两千左右。

     

    1.《急就篇》及其他

    《急就篇》大致是把当时常用的单字编集起来,使之成为三言、四言、七言的韵语,以便记诵,尽可能避免重复字,同时尽可能使每句读成话,能表达一点意思,借此在识字教育的过程中多少教给儿童一些常识。第一部分“姓氏名字”,用三言;第二部分“服器百物”,用七言;第三部分“文学法理”,用七言,结尾一小部分用四言。《仓颉篇》、《训纂篇》、《训纂篇》续篇,这些书都失传了,究其原因,除了编法上和别的可能因素外,《急就篇》字数适当,适合作启蒙教材。

    2.《千字文》源流

    从南北朝梁周兴嗣编撰到后人聚讼纷纭不得定论作者是谁,《千字文》的流行和传播在编法上很有特点:内容上,用一千字组织成彤顺德、能够表达一定意义的若干句子,前后连贯,相当有条理。语言上,整齐押韵,便于儿童朗读背诵,并且押韵自然,没有勉强硬凑的地方,没有生僻字,也没有艰涩难懂得句子,用典也不艰深。宋代以下,续编和改编的千字文不少,但流行都不久不广,从中可见,固然习惯力量不容易打破,新编本的内容艰深、文句古奥,不符合儿童的接受能力和初步识字需要也是一个事实。

    3.《三字经》源流

    最熟悉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种,相传是宋代学者王应麟编的,也有不同看法,但这个不是重点,这本启蒙教材的优点,大家一致肯定。首先,说“教”和“学”的重要性。其次,讲封建伦常。再则,介绍书目、四时、五行、六谷、六畜基本名物。然后,介绍小学、四书、六经和五子这些当时的基本知识。接着,讲述历史。最后,讲历史上奋发勤学的人物故事,勉励儿童努力学习。《三字经》全用三言,韵语整齐,便于朗读背诵。后期出现了很多改编本和新编本,但都没有得到较久、较广的流传。

    4.《百家姓》源流

    我们所熟悉的是用“赵、钱、孙、李”打头的一种《百家姓》,是宋初人编的。《百家姓》是全然没有意义的四百多字的堆积,但长时间广泛流行。后来,明清的统治者不愿让“赵”字打头,出现了两种改编本《皇家千家姓》、《御制百家姓》,还有《百家姓新笺》,都没有取旧本而代之。

    5.“三、百、千”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三本书配合起来,成了一整套启蒙的识字教材,所谓“系列教材”。《千字文》只有1000字,不够用,需要补充,同时,《千字文》基本上没有复字,不利于复习巩固。“三、百、千”的合作,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各种艰深古奥、枯燥乏味、脱离儿童理解能力不注意文理等缺点。第一,三种合起来,单字两千左右,符合初步识字阶段的要求,一部分字重复出现,利于复习巩固。第二,三本书各有特点,字数多少不一,儿童学完一本换一本,有新奇可喜之趣,而无冗长枯燥之感。第三,“百、三”造同类蒙书中最通俗易懂,容易接近。第四,《百家姓》里的字都是姓,儿童只要认字,无需追究字义和句义。第五,这三种书和起来,既合于日用也增长些见闻,还教些义理。

    1. < >< >< >< >< >< >< >< >

    清末废科举,办新学,编订新的教科书,这些教育改革的工作做的是对的,旧蒙书里的许多东西和做法确实需要淘汰。新学和新教科书吸取了一些近代科学地成果,吸取了外国的一些办法,也是应当的,特别是五四运动时期,对封建主义的种种堡垒予以摧毁,是必要的。只是,在废弃了旧的之后,必须建立起新的来代替。在建立新办法的时候,应该就所涉及到的问题进行比较全面的研究、分析,当取则取,当弃则弃。

[展开全文]

授课教师

研修营导师组

课程特色

文档(10)
下载资料(7)
作业(3)
图文(3)

学员动态

蓝色星 的作业"第二单元研读要求及作业安排的作..."已被批阅
雅萱 的作业"第二单元研读要求及作业安排的作..."已被批阅
下一页控白 的作业"第二单元研读要求及作业安排的作..."已被批阅
别较劲 的作业"第二单元研读要求及作业安排的作..."已被批阅
不带荼蘼 的作业"第二单元研读要求及作业安排的作..."已被批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