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计划
(0人评价)
儿童阅读指导研究
价格 300凤凰贝
该课程属于 课堂进阶•2018柳江班
请加入后再学习

  这部分内容关于阅读的重要性做强调。书中根据“阅读循环”展开,环环相扣,从选书到阅读,到回应,再周而复始这个循环。这其中少不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有协助能力的大人。有协助能力的大人可以是独立的阅读推广人,老师,家长。选书环节:我们需要给阅读者提供一个适宜的阅读环境,有丰富藏书,有安静适宜的环境,家里的藏书区也要注意它的摆放,需要适宜孩子的身高让他唾手可得。选什么样题材的书,可以凭兴趣自由选择,加以适当引导。阅读环节:每天固定时段的阅读时间。可以以讲故事,念故事的方式去引导和帮助低幼年龄段的孩子阅读,这也是慢慢过渡到自主阅读必不可少的阶段。回应环节:观察和提问的方式看看孩子对书的观后感,可以举办读书会,读书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读书会的设计也可以由孩子来参与。作为有协助能力的大人,我们要帮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发展他们与生俱来提问题,报告,比较,判断等能力。从协助阅读到培养一个有独立学习能力,思辨能力的自主阅读者。

  当孩子们习惯了“说来听听”的进行方式,他们将不太理会那些关于喜欢喝不喜欢的话题,直接转向有关困惑和模式的提问。

[展开全文]

  第一单元

 

1.为了让教室成为孩子享受阅读盛宴的地方,学校给每个教室定制了书柜。我们书柜里工工整整摆放着学校为孩子买的课外读物及学生自发捐赠的课外读物。我们提倡孩子们将自己的课外书带到学校来,充实班级的书柜,让好书得以分享。书 柜,给孩子开启了阅读之旅,在这场旅行中,孩子看到了美丽的风景,看到了动人的故事,也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书籍,为孩子的未来打开了一扇希望之窗。

 

 2.钱伯斯的“阅读循环圈”三个环节组成:“选书——阅读——回应”。一本好书,一段愉快的阅读经验,将为读者开启下一段阅读旅程,周而复始,生生不息。“阅读循环圈”理论的意义,不在于揭示出一个放诸四海皆准的过程,而在于提炼出其中的重点环节,让阅读的培养有迹可寻。每次阅读,我们都在经历一定的阅读循环。

         阅读的第一步就是选书。选书是阅读活动的开始,要想有书可读,就得先选出一本书来,当孩子注意到书架上的书,并能在书架上挑出一本他想读的书,最后终于能够找个地方坐下来好好阅读这本书,就达到了阅读的起点。首先要有一批有用的藏书,这些藏书要包括我们感兴趣的种类,而且这些书是随时可以拿得到手的。这些书如何陈列也是一个关键,我们很可能因为一本书的陈列展示情况而决定是不是拿起它来阅读。藏书的数量和种类并不是越多越好,要激起孩子的阅读兴趣以后,才有可能通过家长的引导逐渐拓宽阅读的范围。

          当孩子注意到书架上的书,并能在书架上挑出一本他想读的书,最后终于能够找个地方坐下来好好阅读这本书,就达到了阅读的起点。每次阅读,我们都在经历一定的阅读循环。选书是阅读活动的开始。

          第二步,要用心阅读。孩子要有一个一个安静的阅读场所,才能专注融入书本。在学校,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在教室安安静静地看书,不要和他人交谈,也别动来动去,影响其他的安静读书的小读者。一个安静的阅读环境,一些简单的阅读规则,让每个孩子感受到我们对阅读的重视,让每个孩子在一定的时间内沉浸其中。

     我们还可以通过和孩子 “讲故事”、“读故事”进行阅读。讲故事,是着重在说者与听众间的互动活动;读故事,是着重在作品内容呈现的活动。孩子若不曾经历过听故事的话,便很难迈向自行阅读的阶段。为孩子读故事是帮助孩子成为真正读者的必经历程。应该让孩子每天都有机会听上一段文学念读,对于阅读兴趣的激发是很有帮助的。

         第三步,阅读的回应很重要,就像是看电视剧的回应,我们看到一部令自己很感动的电视剧一样,第二天早上就会很急切地到办公室里对大家说:“昨天我看了一部电视剧好得很,你们今天一定要记得看呀。”于是第二天我们就会拥有很多知音,共同讨论电视剧里的剧情,让我们饱一顿耳福。因而,我们可以经常举行读书交流会。 因为有时候我们在选择一本书最普遍的理由,就是从友人处听到某某书不错,于是我们便会拿来看。花些时间鼓励孩子们彼此谈论阅读过的一些书籍,就等于是帮助孩子们阅读更多的书。我们可以安排一个固定的时段,让孩子畅所欲言他们所读过的书,以及他们希望同学也能读一读的书。这时候老师就是主持人,尽可能的让同学交流。读书会的活动,是老师引导孩子们发挥同学影响力的最佳活动。孩子们能够有的阅读回应,就会想再继续阅读,不管是再读一次刚看完的书或是读另一本书,因为孩子能够周而复始的阅读循环,才能真正的成为一位爱好文学的读者。

          每个孩子的童年都只有一次,当我们跟孩子接触到的第一天,我们就应该多协助孩子培养阅读习惯,所以“有协助能力的大人”被放置在循环圈的中心,他们为小读者提供各种协助,分享他的阅读经验,那么孩子将可轻易的排除横亘在他眼前的各个阅读障碍。孩子们依赖大人的丰富经验,去学习其中的诸多技巧,品味其中的艺术。

 

 3.指导家长给孩子创设阅读的空间,让孩子想读。孩子的阅读兴趣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要帮助孩子提高阅读兴趣,父母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阅读也如此。在一个具有浓厚书香味的环境中,孩子的“读欲”更容易激发,你读,我读,自然他也会不由自主地加入这读的行列。

 

4.给孩子创设阅读的时间与孩子共读 孩子的时间观念不强,往往不能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空余时间。这就需要家长们督促引导,如在家设立每日必读或“亲子共读”时间,既能保证阅读时间,又能增进一家人的感情和交流。父母要主动和孩子一起阅读,如果没有时间,也可以每周进行一至两次。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仅能营造读书的气氛,让孩子愿意跟随父母阅读,而且如果父母能够提前看看孩子要看的书,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阅读,可以提高孩子阅读的目的性、针对性。对于一些优秀的作品,父母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让孩子发表意见和观点,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理解力,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5.介绍适合孩子的书目阅读,激发孩子阅读兴趣 孩子由于年龄小,对于一些书的好与坏不能准确地做出判断,有许多孩子一味迷恋一些卡通漫画,一些笑话或脑筋急转弯之类的书,即使读了不少,但收益甚微。阅读兴趣是孩子积极阅读的意识倾向。老师和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并加以引导。比如,从孩子的心理特点来说,他们喜欢不同题材的图书。作为有协助能力的大人,要从孩子的认知特点出发,积极帮助孩子选择优秀的图书。给孩子介绍书籍时先描述其中吸引人之处,或者和孩子一起收藏书籍等。有些孩子比较喜欢科普读物,就可以先让孩子阅读科普书籍,让孩子从中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并能发现自己知识的欠缺,就可以引导孩子从书中去汲取知识,以补充知识上的欠缺。

 

6.以“观看”“扮演”“唱歌”“画画”等等,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孩子因情感经验不足,知识储备有限,往往难以“入境” 。孩子的思维主要又是形象思维,所以我们可以将文字描述与事物影象紧密结合起来,使孩子的头脑出现二合一的形象。如面对合适的电视画面或生活场景,让孩子对着画面用语言描述或扮演等形式,将合适的场景变成孩子喜闻乐见的通俗语言或歌曲形式,或根据自己的理解还原成自己喜欢的画面,同时也是个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激发了孩子的兴趣,理解了词句,同时孩子的观察力和说话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这样的阅读非常开放,就像自助餐,孩子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和阅读方式。他们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任自己翻看,表演,比较,展示。这既拓展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面,而且渐渐地孩子会被这种专心致志的环境所感染,平时不爱看书的孩子也都会慢慢地喜欢上阅读了。

 

7.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们 还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通过良好的习惯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这些习惯包括:第一,爱惜图书:保持图书整洁,不撕书,不折页,鼓励孩子保存看过的图书。第二,鼓励孩子对读物分类,和孩子讨论哪些是适合他们看的,哪些是他们特别感兴趣的第三,合理安排时间,每周可为孩子安排一次或数次专门用于阅读的时间。第四,定期买书或借书。经常让孩子到图书馆,书店逛逛,让孩子养成一个定期买书或借书的好习惯。在逛的同时,所见所闻都会给孩子不同的心理感受。激发孩子要读书的心理需求。第五,鼓励孩子记笔记,随便写什么都可以,写个简单书名也好,可以培养孩子从阅读中获取一些东西的习惯。第六,日常生活中,广告字画扑面而来,鼓励孩子利用读物知识去比较,去欣赏,去鉴别,去创造,比如根据读物上一段简单的优美文字,让孩子和生活中的场景去比较;去创造自己理想的画面。孩子读了地理读物后,去旅游时,可以让孩子设计旅行路线等。这不仅能增加孩子的阅读兴趣,还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总之,阅读是无止境的,孩子的阅读应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孩子书读得越多,就越会读书,越喜欢读书,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最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爱上阅读。

 

7.给自己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养成读书的习惯。比如,一周读一本书,每天抽1-2个小时作为阅读时间。阅读的过程中或读后,要学会做一个简单的读书笔记,记录一下书籍、文章的:脉络主旨,主要人物以及事迹等以及阅读后的感悟,如果是学生还可以摘抄一些优美句子、段落等作为素材。读书笔记的用处是很大的,一方面是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你的阅读兴趣。

 

8.所谓读者,就是要为自己而阅读,而所有的阅读总是需要时间的。固定的阅读时间长短是指整个时段都用在阅读,这时间不包括准备、调整心情安定下来和老师指导时间。通常7岁左右的孩子,一次大约15分钟;9岁左右的孩子,一次大约30分钟;13岁左右的孩子,一次大约40-45分钟左右。

       在我的班级里,还没有这样的一段时间,我只是要求学生坚持读书,哪怕是每天只读10分钟,也要坚持!刚开始,我要求家长陪伴孩子一起读书,最好共读一本书,在共读中孩子逐渐的会开始养成阅读的习惯。在之后,需要家长的监督与陪伴。现在我班级是要求每天阅读30分钟。但是由于各家庭条件不同,家长配合程度不一样,而作为老师的我又不能很好的监控,所以每天主动认真阅读的同学不是很多。

       我希望学生在学校能有一段不受干扰的阅读时间。我打算利用学生午休到校后到下午上课之前的时间让学生进校阅读。我校每天下午1350分开校门,学生14点基本到校,而下午1420分上课,那么就有2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可以让孩子们在教室里安安静静的读书。我也会到教室里和孩子读书,保证教室的安静。

 

9.用阅读笔记来掌握阅读情况,我认为这种方式是很好的。我们应该教会孩子做读书笔记。 很少人能够过目不忘,所以当我们再次翻阅这本书时,我们可能像是发现新大陆一样,发现到之前未能注意到的地方,而对一本书有不同的看法或是观点。我会指导学生在书中做个简单的记录,就像念书记下重点,那对书中的情节会更有记忆,也会增加阅读的乐趣。孩子们在阅读时留下任何记录,我们老师和家长才能得知孩子的阅读历程?所以要教会每个孩子都有必要记录下他们的阅读笔记,并善于运用。

        我一直不断鼓励孩子做读书笔记。刚开始,在记录时,我不强迫孩子写下他们对书的感想,因为常常会发现孩子在写评语时大部份只会写“好看!”“好玩!”。这时候我并不特别要求孩子写读后感,只要他们留下读书的痕迹就值得鼓励与表扬。我也不要将同学之间互相做比较,更避免在孩子的阅读笔记本上写“写得太简单了!要写上具体感受!”,因为这纯粹是记录阅读笔记,如果将它看成一项作业,那么孩子会有压力的。

       但是孩子读书后,我会应鼓励孩子摘录书中的好词好句,尝试自己写作品,用上摘录或学习到的内容与方法。我会要以求孩子们每读完一本书,对于书中的优美片段,精彩语句一定要及时记下来,特别是借别人的书,更应该多记一些,以便自己以后及时翻阅。如果是报刊,我鼓励用剪报的形式收集,让孩子多记录一些内容,这样还可以节约一些读书的时间。

   

 

 

[展开全文]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第二单元读书笔记

 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一书,明确提出,讲故事与读故事显然是不一样的。读故事时,以书为主角,讲者和听者主要通过书后的作者及书上的插画和文字进行沟通。而讲故事时,融入了讲者更多的的情感。讲故事就像是一种文化上的确认,读故事则是文化上的创作。讲故事,是着重在说者与听众间的互动活动;读故事,是着重在作品内容呈现的活动。孩子若不曾经历过听讲的话,便很难迈向自行阅读的阶段,为孩子念读故事是帮助孩子成为真正读者的必经历程。美国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也以大量研究证实,给孩子朗读是培养阅读习惯最重要的因素。

      “讲故事是文化上的确认,读故事是文化上的创作。”这点我不大理解。讲故事者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讲者以他个人对故事的理解来诠释、剪辑整个故事,而这一切也都成了故事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讲者可以加进自己的理解,甚至是改变其中的某些情节,视为创作;在读故事的过程中,读故事者在读故事的过程中,就没有这样的发挥空间,基本上是忠于原文,但声调、语气,强化对故事的认识,也掺和了读故事者的感情以及理解,这样的听与“读书”是不同的。而听者在这两个活动中,会根据自己听到的浮想联翩,其实都是在创作。

      到底是哪一种更好,我觉得不好说,因为这两者各有千秋。总而言之讲故事和读故事只是吸引儿童阅读一种策略,当教师处在不同的情境下,我们可以将讲故事和读故事结合起来,选择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就目前而言,我面对的是二年级的孩子,为了让孩子感受语言的规范性、严谨性,我倾向于选择读故事这种方式,拿到一本好书,就可以读上一段与孩子们分享。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会把读故事与讲故事结合起来,以讲者个人对故事的理解来诠释、剪辑整个故事 。

       阅读是一个循环的过程,而阅读活动是从选书开始。一般来说,若孩子并非来自书香之家,家长又不具备选书买书的能力,学校就成了孩子的主要阅读资源。因此,学校首先得建立一批适合儿童阅读,且类型丰富的藏书,让儿童与书的相遇成为可能。作为一名老师为孩子选书就是至关重要的事,我认为为孩子学生选书,先考虑“有趣”,后考虑“有用”。

       事实上“有趣”与“有用”并不对立,有趣的书往往也是有用的书。一本好小说对孩子写作的影响绝不亚于一本作文选,甚至会超过作文选。不要完全用成人的眼光来挑选,更不要以“有没有用”作为价值判断,要考虑的是孩子的接受水平、他的兴趣所在。即使对成人来说,持久的阅读兴趣也是来源于书籍的“有趣”而不是“有用”。陶行知先生就曾建议把《红楼梦》当作语文教材来使用。所以,这里说“不读有用的书”是一种矫枉过正的说法,目的是强调关注“有趣”。只有“有趣”,才能让孩子实现阅读活动;只有实现了阅读活动,才能实现“有用”。

        想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除了有个具有协助能力的大人外,回应也是促进其阅读的一个策略。“回应”,可大略分为两类:轻松的闲聊与专业的教学。前者长于自然,能水过无痕地分享热情;后者长于专业,能深刻地剖析作品,加深闲聊的深度,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

        轻松的闲聊,不经意聊起最近读的好书,也许是课堂上谈到某个话题,师生不经意想起某部作品,说起自己读过的书、心中曾有的感受,蜻蜓点水般交流分享,学生多半能听得进去,同时在大伙的建议和鼓励下,孩子会找到相同的书读起来。分享个中乐趣这些瞬间看似无心插柳,却能因此“柳成荫”。

       坚持 “讲故事 ,读故事”,孩子若不曾经历过听讲的话,便很难迈向自行阅读的阶段,为孩子念读故事是帮助孩子成为真正读者的必经历程。举行读书交流会,读书会的活动,也正是老师引导孩子们发挥同学影响力的最佳活动。花些时间鼓励孩子们彼此谈论阅读过的一些书籍,就等于是帮助孩子们阅读更多的书。做读书笔记,纯粹是记录阅读笔记,也会增加阅读的乐趣。总而言有效的回应能让孩子的阅读热情持续保温、阅读视野逐渐拓宽、阅读品味不断深化。

[展开全文]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第二单元作业

L5 李艳红

 

1.在你看来,“讲故事”与“读故事”有何不同?你怎么理解“讲故事是文化上的确认,读故事是文化上的创作”一说?两者比较,你愿意选择哪一种策略为儿童阅读?为什么?

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一书,明确提出,讲故事与读故事显然是不一样的。读故事时,以书为主角,讲者和听者主要通过书后的作者及书上的插画和文字进行沟通。而讲故事时,融入了讲者更多的的情感。讲故事就像是一种文化上的确认,读故事则是文化上的创作。讲故事,是着重在说者与听众间的互动活动;读故事,是着重在作品内容呈现的活动。孩子若不曾经历过听讲的话,便很难迈向自行阅读的阶段,为孩子念读故事是帮助孩子成为真正读者的必经历程。美国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也以大量研究证实,给孩子朗读是培养阅读习惯最重要的因素。

“讲故事是文化上的确认,读故事是文化上的创作。”这点我不大理解。讲故事者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讲者以他个人对故事的理解来诠释、剪辑整个故事,而这一切也都成了故事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讲者可以加进自己的理解,甚至是改变其中的某些情节,视为创作;在读故事的过程中,读故事者在读故事的过程中,就没有这样的发挥空间,基本上是忠于原文,但声调、语气,强化对故事的认识,也掺和了读故事者的感情以及理解,这样的听与“读书”是不同的。而听者在这两个活动中,会根据自己听到的浮想联翩,其实都是在创作。

到底是哪一种更好,我觉得不好说,因为这两者各有千秋。总而言之讲故事和读故事只是吸引儿童阅读一种策略,当教师处在不同的情境下,我们可以将讲故事和读故事结合起来,选择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就目前而言,我面对的是二年级的孩子,为了让孩子感受语言的规范性、严谨性,我倾向于选择读故事这种方式,拿到一本好书,就可以读上一段与孩子们分享。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会把读故事与讲故事结合起来,以讲者个人对故事的理解来诠释、剪辑整个故事

 

2.请为你的班级或学校策划一次图书义卖会活动或作家进校园活动,写出策划方案。

20177)班级一次图书义卖会活动策划方案:

活动宗旨::交易图书是手段,阅读好书是目的

活动目的及意义:

1. 为更好地交流分享开拓同学们的视野,引导学生读好书,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2.通过交易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增添一份精彩,为学生增添一份爱心!

一、活动前期宣传:

活动前期进行班级读书交流,要积极鼓励孩子用自己节省下来的零花钱购买图书(最多不超过20元),同时要根据市场规律,帮助学生给交易图书合理定价(建议10元以内)。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

时间:614日下午

地点:二(7)班教室

三、义卖过程及要求:

在义卖点旁边设立一个专柜,专门用来摆放义卖的图书;为吸引同学的注意力并达到义卖促读的效果,义卖的孩子可以同时提供书的简介或者好书推荐让同学们挑选。

1.本次义卖图书要求是学生自己已经看过用过且是完好无破损的,不得购买新书参加交易活动。所有书要求质量完好,无乱勾乱画,页面残缺现象。义卖物品需得到家长同意,并向家长说明活动意义与要求。

 2. 以小组为单位,设有售货员、会计、推销员、环保员等。摊铺准备桌布或塑料布摆放义卖物品;各小组可采用轮流组织管理,一组队员“摆摊”,另一组队员可以自由去别的“书店”选购,做到文明购买。

3.另外也可以以书换书。

四、活动后期

1.各各小组将交易登记表详细记录完整(姓名、书籍名称、原价、成交价、共计多少元),做好资料、资金收集工作。清算账目,所买的款项捐赠公益或者用于班级购书

2.做好图书义卖总结工作。

 

3. 通过阅读,你觉得应该如何为学生选书?请谈谈你的看法。

钱伯斯认为,阅读活动从选书开始。一般来说,若孩子并非来自书香之家,家长又不具备选书买书的能力,学校就成了孩子的主要阅读资源。因此,学校首先得建立一批适合儿童阅读,且类型丰富的藏书,让儿童与书的相遇成为可能。作为一名老师为孩子选书就是至关重要的事,我从以下几点为孩子推荐:

一、为学生选书,先考虑“有趣”,后考虑“有用”。

事实上“有趣”与“有用”并不对立,有趣的书往往也是有用的书。一本好小说对孩子写作的影响绝不亚于一本作文选,甚至会超过作文选。不要完全用成人的眼光来挑选,更不要以“有没有用”作为价值判断,要考虑的是孩子的接受水平、他的兴趣所在。即使对成人来说,持久的阅读兴趣也是来源于书籍的“有趣”而不是“有用”。陶行知先生就曾建议把《红楼梦》当作语文教材来使用。所以,这里说“不读有用的书”是一种矫枉过正的说法,目的是强调关注“有趣”。只有“有趣”,才能让孩子实现阅读活动;只有实现了阅读活动,才能实现“有用”。

二、选经典书

经典作品能流传多年而不衰,自有其道理,经典本身就是大浪淘沙后的黄金,是无数的人和长长的时间帮助我们筛选出来的结果。如我国的四大名著及外国的经典文学。

三、选畅销又长销的书

一本书如果再版或重印过很多次,口碑好,说明此书的内容出色,这样的书流传多年后自然会成为“经典”。经典需要时间,我们现在读的经典在当时一般都是畅销书。当代作家的作品,如果能畅销五年以上,基本都不错,值得一读。

四、选作者和选出版社

好的作者本身就是一份优质书单,是质量保障,锁定他们,就是锁定了一批优秀的图书。除了阅读他们不断推出的新作,还可以阅读他们推荐的作品,这样既能保证阅读质量,又能提高阅读的系统性。

一般来说,大的、知名的、老牌的出版社出品的图书比较值得信赖。

一本书无论别人如何给予高度评价,但如果自己或孩子看得味如嚼蜡,就说明这本书并不适合读。不适合读的原因可能是还不到读懂的时候,也可能根本就不是一本好书。读书和做其他事一样,“真实感受”是最重要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的阅读品味与能力得到质的飞跃,成为优秀的终身阅读者。

 

4.对学生的阅读作出回应,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你常用的是哪几种?

“回应”,可大略分为两类:轻松的闲聊与专业的教学。前者长于自然,能水过无痕地分享热情;后者长于专业,能深刻地剖析作品,加深闲聊的深度,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我常用以下三种。

  • 课间时间交流分享。

轻松的闲聊,不经意聊起最近读的好书,也许是课堂上谈到某个话题,师生不经意想起某部作品,说起自己读过的书、心中曾有的感受,蜻蜓点水般交流分享,学生多半能听得进去,同时在大伙的建议和鼓励下,孩子会找到相同的书读起来。分享个中乐趣这些瞬间看似无心插柳,却能因此“柳成荫”。

  • 坚持 “讲故事 ,读故事”。

有专家指出,时常听讲故事的孩子将来也会有机会成为一位读者。讲故事,是着重在说者与听众间的互动活动;读故事,是着重在作品内容呈现的活动。孩子若不曾经历过听讲的话,便很难迈向自行阅读的阶段,为孩子念读故事是帮助孩子成为真正读者的必经历程。 让孩子每天都有机会听上一段文学念读,这学期开始,我在班级里就开展了这活动,看着孩子们专注的眼神、聆听的表情,这就是引领孩子走进阅读的第一步。

  • 举行读书交流会。

我在班级里安排一个固定的时段,让孩子畅所欲言他们所读过的书,以及他们希望同学也能读一读的书。这时候老师所扮演的角色只是主持人,尽可能的让同学交流。读书会的活动,也正是老师引导孩子们发挥同学影响力的最佳活动。花些时间鼓励孩子们彼此谈论阅读过的一些书籍,就等于是帮助孩子们阅读更多的书。我们最希望孩子们能够有的阅读回应,就是他想再继续阅读,不管是再读一次刚看完的书或是读另一本书,因为孩子能够周而复始的阅读循环,才能真正的成为一位爱好文学的读者。

四、做读书笔记。

很少人能够过目不忘,平时我鼓励学生对所读的书中做个简单的记录时,就像读书记下重点,那会对书中的情节会更有记忆,在记录时不要强迫孩子写下他们对书的感想,纯粹是记录阅读笔记,也会增加阅读的乐趣。只要能让孩子的阅读热情持续保温、阅读视野逐渐拓宽、阅读品味不断深化,回应就是有效的。

 

5.读完此书,对于成为儿童阅读中ー个“有协助能力的大人”,你有了什么样的设想?

1. 了解对象。了解孩子的需求。孩子喜欢的老师可能不喜欢,但老师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在教师指导孩子读书的过程中,选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我们班二年级的的孩子,我从图画书入手使儿童开始阅读比较容易。绘本给人的想象空间比较大,适合儿童阅读。我们会看到儿童会解读图像上丰富的东西。让绘本成为桥梁书注,慢慢地也会开始关注别的书,然后拓展阅读领域。,

 2. 以身作则。对于成为儿童阅读中ー个“有协助能力的大人”,前提条件是我们必须读书,爱读书,如果做不到就很难跟孩子讲怎样阅读。阅读是一种对话,一种互动。每个人的感觉是不同的。在指导过程中要包容孩子的各种想法,教师要用多元的眼光看待儿童。孩子开始阅读后,慢慢地他们就有想法了。把握孩子阅读方向的重要方法就是和他们交流。我们要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讨论。比如,我们今天做阅读,让孩子选五本最喜欢的书,然后讨论。如果他们选的都是漫画书,或者他们整天都在看动漫,那么大人要做的就是和他们一起看,然后与他们平等对话,在对话中引导他们。在阅读中孩子也有一些困惑的问题,大人这时就要站出来帮助他们。因此,教师是不是有能力的成人很重要,否则根本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指导。

 

     

[展开全文]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第二单元读书笔记

L10梁素萍

  1. 每个人最早都是通过听故事开始接触到文学作品的。
  2. 讲故事和读故事是相辅相成的。
  3. 讲故事是一项着重于表演者与听众间互动的活动,读故事则是一项着重于作品内容的活动。
  4. 为孩子读故事正是帮助孩子成为一位真正读者的必经过程。读故事对于所有在学习的孩子来说,都有它存在的价值与必要。
  5. 聆听我们所拥有但却无法理解的故事书,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学习过程。
  6. 讲故事的活动里有较多的情感融入其中,更戏剧化些;而读故事的活动就比较倾向于注重个人感受的乐趣。
  7. 讲故事的活动倾向于封闭而排外,故事能否传达都依赖在座听众的领悟能力。而读故事则属于开放二兼容并包的,故事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语言、思考,甚至那位看不见的作者,来传达给读者。
  8. 讲故事就像一种文化上得确认,而读故事则是一种文化上的创作。
  9. 在讲故事的活动里,主角是说故事的人,而读故事的活动里,主角则是听故事的人。读故事的时候,语速必须要比讲故事时慢一点。
  10. 花时间鼓励孩子们彼此谈论阅读过的书,就等于是帮助孩子们阅读更多的书。
  11. 同龄的伙伴推荐的书比老师推荐的书更有吸引力。
  12. “你读过这本书吗”活动,是老师引导孩子们发挥朋友间影响力的最佳活动。
  13. 欲言又止绝对比过分吹捧更高明!
  14. 在整个儿童阅读活动中,一个有协助能力的大人,特别是一位老师,他的任务是:给孩子们提供图书的时间去阅读,打造一个吸引人的阅读环境,让孩子们想去阅读。

 

[展开全文]

《打造阅读环境》第一单元读书笔记

L10梁素萍

 

1.阅读是需要场所的。阅读的场所和我们阅读的乐趣、情绪、专心度有极大关系。阅读的乐趣也绝不仅仅取决于场所,它和读什么书,当时的心情、什么样的时间以及是否被打扰等因素,都有很大的关系。和阅读态度、阅读动机的关系更大。这些因素所建构的阅读的社会背景就是阅读环境

2.阅读是需要时间的。给孩子时间阅读,并帮助孩子从一点一点增加的阅读时间中品味文学给他带来的乐趣,是大人的一项重要工作。阅读还需要一个能让人专心而不被打扰的场所,因此,我们必须要给孩子提供一个适宜的阅读环境,让他们有固定的阅读时间,并能心无心无旁骛地阅读。

3.有两种回应对帮助孩子成为一位思考型的读者非常重要。

第一种回应是在读完一本喜欢的书之后,期待能再经历相同的阅读乐趣;第二种回应则是在读完一本喜欢的书之后,迫不及待地想和人谈论自己的阅读心得。

4.所谓心境是我们对事情的一种比较情绪化、感性的态度,在从事各种活动时,总有许多因素会左右我们的参与态度:预期心理、先前的经验与认知、当下的心情、与其他参与者的互动关系、时间段、甚至当天的天气等。而情境指的是我们所置身的环境与我们所参与的活动是否合宜。心境的影响力比情境更大。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对阅读的心境都将深深地影响阅读的成果,而这个成果又会因为周围的情境二有所变化。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地思考理想的阅读环境中每一项因素对人们阅读心境的影响。

5.选书的先决条件是要有一批近在手边的书,而且,这些书是可以轻易拿到手的。这样一来,只要想阅读,就随时可以进入状态。

6.书是给人阅读的,而不是要整整齐齐地端坐架上。
7.  成功的图书陈列展示取决于两个主要条件:

·选对展示的书

·精心的设计,能让孩子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

8.提供浏览的机会与时间,是一个阅读环境应该考虑的重点之一,而且这绝对可以带来很多的好处。

9.我们应该给孩子们提供一个书香环境,为孩子安排定期的浏览时间,这绝对是必要的。

10.所谓读者,就是要为自己而阅读,而所有的阅读总是需要时间的。要把孩子培养成以为读者,一定要给他时间阅读。孩子们总需要我们慢慢引导,才能循序渐进地步上轨道。

11.遗忘也是阅读的一部分,而想起我们忘记的那部分,则是阅读的乐趣之一。关于阅读的种种,是永远也不会太晚的。

 

[展开全文]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

(前言、第1-8章)的读书随记

 

  英国当代著名青少年文学大师艾登钱伯斯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这本书告诉我们如何培训儿童阅读习惯,通过举例,作者不只是作为教师还有图书管理员和家长提供了种种为儿童打造良好阅读环境的方法,这本书适合教师看,也适合家长看的。

  钱伯斯主要是对学校的阅读环境分析、讨论,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能促使孩子成为热情的阅读者的措施。由此可见,英国的小学教育中早已引入了阅读的正式课程。而在我们国家,很多学校也开始把图画书及儿童文学作品引入课堂,读书节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要营造一个儿童良好的环境,是需要多方面配合并协助孩子来达成的。

一、 阅读的选书的准备

  阅读的第一步就是要有一批有用的藏书,这些藏书要包括我们感兴趣的种类,而且这些书是随时可以拿得到手的。这些书如何陈列也是一个关键,我们很可能因为一本书的陈列展示情况而决定是不是拿起它来阅读。

  原先我以为,藏书的数量和种类越多越好,希望孩子们能像蜜蜂采蜜一样,采不同类型的蜜。现在看来,这种想法是不太妥当的。只有激起孩子的阅读兴趣以后,才有可能通过家长的引导逐渐拓宽阅读的范围。

  当孩子注意到书架上的书,并能在书架上挑出一本他想读的书,最后终于能够找个地方坐下来好好阅读这本书,就达到了阅读的起点。每次阅读,我们都在经历一定的阅读循环。选书是阅读活动的开始。

二、 阅读的回应很重要

  阅读的回应就像是看电视剧的回应,就像一个同事看到一部令她很感动的电视剧一样,第二天早上她就会很急切地到办公室里对大家说:昨天我看了一部电视剧好得很,你们今天一定要记得看呀。于是第二天她就会拥有很多知音,共同讨论电视剧里的剧情,让我们饱一顿耳福。其实阅读和看电视剧的心情是一样,需要一边看,一边和别人讨论,这样才会看得更有趣,看得更过瘾,小朋友也期待能够和家长或者是小朋友我们经历相同的喜悦。所以我们要学会给孩子阅读的回应。

三、 阅读的心境十分重要

  很明显的一点是,阅读的心境都将深深地影响阅读的成果。作为家长,不是强迫孩子阅读,是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快乐阅读。就如书中所说的,如果我们是充满期待,自发性的想去阅读,那么我们将很容易进入状况并乐在其中;但如果我们是百般不愿地被迫拿起书本,那么阅读将沦为一项无聊透顶的作业。

四、 阅读时间要有保证

  坚持读书,哪怕是每天只读10分钟,也要坚持!刚开始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共读一本书,在共读中孩子逐渐的会开始养成阅读的习惯。在之后,也许孩子们需要家长的监督,如果孩子们看到的是一本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书,我们就可以少督促一些,他自己就会废寝忘食的阅读,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倒面包上一样,真的很投入,我就有过这样的感觉,只要遇到自己喜欢看的书就能一下子看到半夜没有困意,最近我的宝宝在我的推荐下,在阅读《三国演示》系列读物。

五、 教会孩子做读书笔记

  很多孩子读过很多书,但是对于书中的好词好句没有记录过,也很少写作品,于是就用的很少,我们要从小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读完一本书对于书中的优美片段,精彩语句一定要及时记下来,特别是借别人的书,更应该多记一些,以便自己以后及时翻阅,对于报刊我们可以用剪报的形式,让自己多记录一些内容,这样还可以节约一些读书的时间。

 

[展开全文]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第一次随读笔记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这本书是英国当代著名青少年文学大师艾登.钱伯斯常年研究、推广儿童阅读活动的理论与实践总结。
他说,每次阅读,我们都要经历一个循环过程:即选书、阅读、回应。这一过程有一个重要的中心元素——有协助能力的大人。
阅读的第一步是,我们的身边要有一批藏书,而这些藏书要包括我们感兴趣的种类。阅读的世界不应该是平面的二维空间,而应该是立体的三维空间,应该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精彩世界,更棒的是,我们可以凭借文学轻易地将自己从狭隘的世界中抽离,尽情遨游于宇宙星河之间,并在任何感兴趣的地方停留、探索。提到阅读的兴趣,我要说,孩子和孩子感兴趣的领域是不一样的,就女孩来说,就愿意读那些感情丰富的细腻的故事。而男孩则偏重于大气磅礴的,视野开阔的。不要把自己的喜好强加于孩子身上,要让孩子从他感兴趣的领域出发,否则,将会扼杀孩子对阅读的兴趣。
如果能有一个值得信赖的大人为小读者提供各种协助,分享他的阅读经验,那么,孩子将可轻易地排除横亘在他面前的各个阅读障碍。对于这些,我们还做得不够。看看我们的身边吧:酒吧、饭馆、美容厅、洗脚城、KTV、服装店......我们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书店。没有阅读的指引,想让我们的孩子爱上读书,难哪。再把视线转向我们的每个家庭——家里有藏书的又有多少,在好多家长唠叨自家孩子不读书的时候,岂不知,作为家长,自己本身在引导孩子读书方面就存在问题。听吧:“买书,买书,买了你又不看,买啥,买点吃的吧。”“订报纸,订报纸,订了你又不看,订他干啥!”类似于这样的话作为老师的职业敏感,我听得多了,这就是我们的家长在孩子的阅读方面做得引导。可怜了我们的孩子。假期里,忽然有了一个冲动——在文体馆摆个书摊,当初我的想法很简单,也很自私,不为别的,就为自家孩子能在假期里多读点书,挣钱在其次。在我们这样一个不提倡读书的环境里,我本没对挣钱报多大希望,就当这个假期里我的收藏。那天晚上,有一个很时尚的妈妈,领着两个孩子,一个大约十来岁的男孩,一个学龄前女孩,不知是对女孩的偏爱还是什么,给女孩挑了两本小书便想离去,男孩子本来挑好了书,妈妈嫌贵,不买。可在摊位前,接了一个十几分钟的电话,电话内容大致是跳舞、打麻将什么的,并且还说当天下午赢了600块钱。我的天哪,自己披金戴银,打麻将那么大方,连两本书都不舍得买,很为男孩难过。母亲打完电话,孩子跟着走了,我分明看到了那男孩眼睛里的失落和无奈、、、、、、可喜的是一会儿男孩又来了,手里攥着钱。当时,我想都没想,进价卖给了那个孩子,为奖励孩子对书的热爱,也是为那位母亲的觉醒:“孩子,你一定要谢谢你妈妈,她同意给你买书了。你是一个爱看书的孩子,下次再来,阿姨还给你优惠。”不是我们的孩子没有爱读书的潜质,是我们还没有开发出来。
要把图书陈列在孩子容易看得到、接触到的地方,并且要精心设计,使图书陈列区变得幽雅。阅读区和陈列区要隔列开来,以便阅读者能更专注地不被打扰。现在,我们学校在每个教室外处设计的读书走廊就不失一个好的陈列区。学校张老师就曾经提到过一件事,她为孩子买了一本书,刚开始孩子理都不理,有心的张老师,总是偷偷地把书放在孩子容易注意到的地方,结果孩子爱上了那本书。
每天要让孩子抽出一部分时间进行阅读,因为时间长了,这将会形成一种习惯。
遗忘是阅读的一部分,如果在阅读时能留下些简单的记录,那是不是帮助我们对书中的情节有深刻的记忆,也更增添了阅读的乐趣呢?每个孩子如果能把自己的阅读记录下来,那将是一笔财富。这里应该注意的是不要强迫孩子写书评,这只是一份简单的阅读书目记录,不要视为一项作业,如果孩子只是写上很棒,无聊之类的话也不要给予过多的评语。如果给孩子施加过多的条条框框,一旦起反作用就不好了。特别是学校为了完成上级部门的检查,分任务和时间,让班里的孩子写读后感和心得。这不是在提高孩子的阅读积极性,一旦读书成了功利心,那孩子的阅读将不再变得主动和轻松,而是一种任务,他们会慢慢地害怕阅读。要是想一想让每个孩子给自己设计富有个性的阅读卡是不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呢?


 

[展开全文]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1-8章笔记

第一章 阅读循环

◆选书

阅读场所、阅读态度、阅读动机等构建成了阅读的社会背景,将这些因素整合在一起,即构成了“阅读环境”。

阅读的第一步是,我们身边要有一批藏书,而这些藏书必须包括我们感兴趣的种类。有了一批有用的藏书之后,我们也得让这些书可以随时拿得到手。

对图书的选择不仅仅取决于我们手边有没有书,如何陈列展示这些书籍也是一个关键点。

鼓励阅读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如何选择并建立一批丰富的藏书,并把孩子们视为成熟而可信任的读者,指导他们有效地阅读,随时提供必要的协助。

◆阅读

阅读不仅仅是将眼睛扫过文字而已。

阅读是需要时间的。

阅读图书,尤其是一些文学作品,可完全不是这么回事,那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专心。

给孩子时间阅读,并帮助他们一点一点加长阅读时间,从中品味文字带来的乐趣,是大人的一项重要工作。

除了时间以外,阅读还需要一个能让人专心而不被打扰的场所。我们有必要提供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给孩子,让他们能有固定的阅读时间,并能心无旁骛地阅读。

◆回应

有两种回应对帮助孩子成为一位思考型的读者非常重要。

第一种回应是在读完一本喜欢的书之后,期待能再经历相同的阅读乐趣;第二种回应则是在读完一本喜欢的书之后,迫不及待地想和人谈论自己的阅读心得。

如果我们的小读者,能够有一位值得信任的大人为他提供各种协助,分享他的阅读经验,那么他将可以轻易地排除各种横亘眼前的阅读障碍。一个从不阅读,或者缺乏阅读经验的大人,是难以为孩子提供协助的。

◆有协助能力的大人

阅读循环的中心点是“有协助能力的大人”。

一个从不阅读,或者缺乏阅读经验的大人,是难以为孩子提供协助的。

第二章 心境和情境

决定参与者愉悦与否的,主要是两个因素,借用心理学的两个名词来说,就是“心境”与“情境”。

所谓心境,可以说是我们对事物的一种比较情绪化、感性的态度。

而情境指的则是我们所置身的周遭环境与我们所参与的活动是否合宜。

心境的影响力比情境更为有力。

如果我们是充满期待,自发性地想去阅读,那么我们将很容易进入状况并乐在其中;但如果我们是百般不愿地被迫拿起书本,那么阅读将沦为一项无聊透顶的作业。

第三章 藏书

我们所期待的理想状况,应该是孩子可以随时找到他想看的书,并在他需要的时候,可以顺利地拿到想要的书。

  • 中心馆藏

如果实在腾不出时间来放置书,我们宁可把书架放置在学生随时可以借到书的过道,也不要把它们放在随时有人在上课的教室里。

◆谁来买书

选书的重任绝对不能只落在一个人身上,孩子们应该也有参与其中的权利。

第四章 陈列方式

书是给人阅读的,而不是要整整齐齐地端坐架上。

一个成功的图书陈列展示绝对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成功的图书陈列展示取决于两个主要条件:

·选对展示的书

·精心的设计,能让孩子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

◆地点的选择

一个理想的书展地点,应该允许读者好好地站着欣赏。

不管是什么样的展览,都得具备这么一个特质——第一眼就能捉住人们的目光。

从各项书展的质量,可以看出一个学校对阅读的重视程度。

 

艾登·钱伯斯【英】

——关于阅读,永远也不会嫌迟!

第一章 阅读循环

◆选书

阅读场所、阅读态度、阅读动机等构建成了阅读的社会背景,将这些因素整合在一起,即构成了“阅读环境”。

阅读的第一步是,我们身边要有一批藏书,而这些藏书必须包括我们感兴趣的种类。有了一批有用的藏书之后,我们也得让这些书可以随时拿得到手。

对图书的选择不仅仅取决于我们手边有没有书,如何陈列展示这些书籍也是一个关键点。

鼓励阅读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如何选择并建立一批丰富的藏书,并把孩子们视为成熟而可信任的读者,指导他们有效地阅读,随时提供必要的协助。

◆阅读

阅读不仅仅是将眼睛扫过文字而已。

阅读是需要时间的。

阅读图书,尤其是一些文学作品,可完全不是这么回事,那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专心。

给孩子时间阅读,并帮助他们一点一点加长阅读时间,从中品味文字带来的乐趣,是大人的一项重要工作。

除了时间以外,阅读还需要一个能让人专心而不被打扰的场所。我们有必要提供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给孩子,让他们能有固定的阅读时间,并能心无旁骛地阅读。

◆回应

有两种回应对帮助孩子成为一位思考型的读者非常重要。

第一种回应是在读完一本喜欢的书之后,期待能再经历相同的阅读乐趣;第二种回应则是在读完一本喜欢的书之后,迫不及待地想和人谈论自己的阅读心得。

如果我们的小读者,能够有一位值得信任的大人为他提供各种协助,分享他的阅读经验,那么他将可以轻易地排除各种横亘眼前的阅读障碍。一个从不阅读,或者缺乏阅读经验的大人,是难以为孩子提供协助的。

◆有协助能力的大人

阅读循环的中心点是“有协助能力的大人”。

一个从不阅读,或者缺乏阅读经验的大人,是难以为孩子提供协助的。

第二章 心境和情境

决定参与者愉悦与否的,主要是两个因素,借用心理学的两个名词来说,就是“心境”与“情境”。

所谓心境,可以说是我们对事物的一种比较情绪化、感性的态度。

而情境指的则是我们所置身的周遭环境与我们所参与的活动是否合宜。

心境的影响力比情境更为有力。

如果我们是充满期待,自发性地想去阅读,那么我们将很容易进入状况并乐在其中;但如果我们是百般不愿地被迫拿起书本,那么阅读将沦为一项无聊透顶的作业。

第三章 藏书

我们所期待的理想状况,应该是孩子可以随时找到他想看的书,并在他需要的时候,可以顺利地拿到想要的书。

◆ 中心馆藏

如果实在腾不出时间来放置书,我们宁可把书架放置在学生随时可以借到书的过道,也不要把它们放在随时有人在上课的教室里。

◆谁来买书

选书的重任绝对不能只落在一个人身上,孩子们应该也有参与其中的权利。

第四章 陈列方式

书是给人阅读的,而不是要整整齐齐地端坐架上。

一个成功的图书陈列展示绝对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成功的图书陈列展示取决于两个主要条件:

·选对展示的书

·精心的设计,能让孩子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

◆地点的选择

一个理想的书展地点,应该允许读者好好地站着欣赏。

不管是什么样的展览,都得具备这么一个特质——第一眼就能捉住人们的目光。

从各项书展的质量,可以看出一个学校对阅读的重视程度。

[展开全文]

阅读总是需要场所的。

阅读的场所和我们阅读的兴趣、情绪、专心度有极大关系。

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自动自发”地阅读,但这其实是需要引导的。如果有一位值得信赖的大人为孩子提供各种协助,与孩子分享阅读经验,孩子就可以排除各种障碍,尽情的遨游在阅读世界中。一个从不阅读,或者缺乏阅读经验的大人,是难以为孩子提供协助的。

这是英国当代著名青少年文学大师艾登钱伯斯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这本书告诉我们的。

这本书讲的是如何培训儿童阅读习惯,通过举例,作者不只是作为教师还有图书管理员和家长提供了种种为儿童打造良好阅读环境的方法,这本书适合教师看,也适合家长看的,我当然是以家长的角度看完这本书的。钱伯斯主要是对学校的阅读环境分析、讨论,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能促使孩子成为热情的阅读者的措施。由此可见,英国的小学教育中早已引入了阅读的正式课程。而在我们国家,很多学校也开始把图画书及儿童文学作品引入课堂,读书节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要营造一个儿童良好的环境,是需要多方面配合并协助孩子来达成的。

一、 阅读的选书的准备

阅读的第一步就是要有一批有用的藏书,这些藏书要包括我们感兴趣的种类,而且这些书是随时可以拿得到手的。这些书如何陈列也是一个关键,我们很可能因为一本书的陈列展示情况而决定是不是拿起它来阅读。

原先我以为,藏书的数量和种类越多越好,希望孩子们能像蜜蜂采蜜一样,采不同类型的蜜。现在看来,这种想法是不太妥当的。只有激起孩子的阅读兴趣以后,才有可能通过家长的引导逐渐拓宽阅读的范围。

当孩子注意到书架上的书,并能在书架上挑出一本他想读的书,最后终于能够找个地方坐下来好好阅读这本书,就达到了阅读的起点。每次阅读,我们都在经历一定的阅读循环。选书是阅读活动的开始。

二、 阅读的回应很重要

阅读的回应就像是看电视剧的回应,就像一个同事看到一部令她很感动的电视剧一样,第二天早上她就会很急切地到办公室里对大家说:“昨天我看了一部电视剧好得很,你们今天一定要记得看呀。”于是第二天她就会拥有很多知音,共同讨论电视剧里的剧情,让我们饱一顿耳福。其实阅读和看电视剧的心情是一样,需要一边看,一边和别人讨论,这样才会看得更有趣,看得更过瘾,小朋友也期待能够和家长或者是小朋友我们经历相同的喜悦。所以我们要学会给孩子阅读的回应。

三、 阅读的心境十分重要

很明显的一点是,阅读的心境都将深深地影响阅读的成果。作为家长,不是强迫孩子阅读,是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快乐阅读。就如书中所说的,如果我们是充满期待,自发性的想去阅读,那么我们将很容易进入状况并乐在其中;但如果我们是百般不愿地被迫拿起书本,那么阅读将沦为一项无聊透顶的作业。

四、 阅读时间要有保证

坚持读书,哪怕是每天只读10分钟,也要坚持!刚开始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共读一本书,在共读中孩子逐渐的会开始养成阅读的习惯。在之后,也许孩子们需要家长的监督,如果孩子们看到的是一本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书,我们就可以少督促一些,他自己就会废寝忘食的阅读,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倒面包上一样,真的很投入,我就有过这样的感觉,只要遇到自己喜欢看的书就能一下子看到半夜没有困意,最近我的宝宝在我的推荐下,在阅读《三国演示》系列读物。

五、 教会孩子做读书笔记

很多孩子读过很多书,但是对于书中的好词好句没有记录过,也很少写作品,于是就用的很少,我们要从小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读完一本书对于书中的优美片段,精彩语句一定要及时记下来,特别是借别人的书,更应该多记一些,以便自己以后及时翻阅,对于报刊我们可以用剪报的形式,让自己多记录一些内容,这样还可以节约一些读书的时间。

六、 坚持“讲故事-读故事”

作为一个家长,我印象最深的是“讲故事”、“读故事”的有关内容。讲故事,是着重在说者与听众间的互动活动;读故事,是着重在作品内容呈现的活动。孩子若不曾经历过听故事的话,便很难迈向自行阅读的阶段。为孩子读故事是帮助孩子成为真正读者的必经历程。而作者也认为针对所有在学的孩子们来说,都有它存在的价值与必要,不是只有低年级的孩子们才有这样的需求。最理想的状况,是应该让孩子每天都有机会听上一段文学念读,对于阅读兴趣的激发是很有帮助的,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

[展开全文]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前言、第1-8章)的初读随记

阅读《前言》摘要:

1.阅读总是需要场所的。

2.阅读的场所和我们阅读的乐趣、情绪、专心度有极大关系。

3.阅读的乐趣绝不仅仅取决于场所,它和读什么书、当时的心情、什么样的时间以及是否被打扰等因素,都有很大的关系。

 

《第一章  阅读循环》摘要:

选书:

1.阅读的第一步是,我们身边要有一批藏书,而这些藏书要包括我们感兴趣的种类。

2.有了一批有用的藏书之后,我们也要让这些书可以随时拿到手。

3.对图书的选择,这些书如何陈列展示也是一个关键。

4.一位深爱阅读的读者应该知道如何去选择他想要阅读的书,知道如何有效的浏览群书,知道如何取得他找不到的图书信息,更应该明白如何建立一批适合自己的藏书,它可能在公共图书馆,可能在书店里,可能在班级书库里,甚至可能在好友的书架上。

阅读:

1.阅读图书,尤其是一些文学作品时,可完全不是这么回事,那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专心。

2.阅读文学作品的乐趣,来自于探索故事中的人物、情节、想象空间以及令人赞叹的遣词造句。

3.在让孩子们建立愉悦的阅读经验,以及拉长他们专注于阅读的时间的这个过程中,孩子花在阅读上的时间以及从这本书给他们的回馈,是关键因素。

回应:

1.我们随时可以听到人们谈论对各种文学作品的心得——喜欢、厌烦、刺激、有趣、愉悦等。而这些心得正是最大的乐趣所在。

2.有两种回应对帮助孩子成为一位思考型的读者非常重要。

①第一种回应是在读完一本喜欢的书之后,期待能在经历相同的阅读乐趣;

②第二种回应则是在读完一本喜欢的书后,迫不及待的想和别人谈论自己的阅读心得。

3.谈论图书的两种形式:一种是非正式的,属于朋友之间漫无目的的闲谈;另一种是教室或研讨会中的正式讨论,是较具思考性的形式。

有协助能力的大人:

1.如果能够有一位值得信赖的大人为小读者提供各种协助,分享他的阅读经验,那么孩子将可以轻易地排除横亘在他眼前的各个阅读障碍。

 

 《第二章  心境和情境》摘要:

1.心境:我们对事情的一种比较情绪化、感性的的态度。

2.情境:我们所置身的环境与我们所参与的活动是否合宜。

3.两者关系:心境的影响力比情境更大。它们彼此之间是相互调整、修正,进一步改变我们的行为。

 

《第三章  藏书》摘要:

1.选书的先决条件是要有一批近在手边的书,而且。这些书是可以轻易拿到手的。这样一来,只要我们想阅读,就随时可以进入状态。

2.理想状态:孩子可以随时拿到他想看的书,并在需要的时候顺利取得想要的书。

3.方法:我们该如何让孩子们拥有这样的阅读环境呢?

中心馆藏:

①图书馆员对学校图书馆的建议是相当值得参考的,因此学校绝对应当与他们保持密切的联系。

②放置中心管的场所也相当重要,这是读者能否好好利用图书的关键。

③目的:建立学校中心馆藏的目的不单单是组织一批井然有序的图书,我们当然是希望这些书能被孩子们充分利用:编目系统可以协助孩子们找到他们想要的书,流通系统可以帮助孩子们掌握图书的借阅状况,图书室更应该在上学期间随时向孩子们开放。

班级藏书: 相当于中心馆藏的“子项”,既可以让孩子们更有效的利用中心馆藏,还能省下一笔可观的购书费用

 

《第四章  陈列方式》摘要:

1.图书的陈列方式影响到图书能否被更多的注意到。

2.图书的陈列方式和阅读环境能否有效的发挥作用,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3.图书陈列的方式也是推荐图书的一个重要方法,尤其是那些你接触不到的孩子。

4.成功的图书陈列展示取决于两个主要条件:①选对展示的书; ②精心设计以吸引孩子,让孩子想迫不及待的想一探究竟。

 

《第五章  阅读区》摘要:

1.一个小小的地方、一些简单的阅读守则,不需要老师多说,孩子们就可以体会到整个班级、学校,甚至社区对阅读的重视。

 

《第六章  浏览》摘要:

1.能自由自在的根据自己的心境(或许欢乐,或许悲伤)选择自己想看的书,其实是一件相当享受的事情。如果能根据自己的文学品味、心境看自己想看的书,那我们肯定能成为最快乐、最心甘情愿的读者!

2.小孩子其实跟大人一样,也需要这样的机会,自己去找出适合他们成熟度和个性的书。而浏览群书正好可以给孩子们提供这样的机会。

3.提供浏览的机会与时间,正是阅读环境应该考虑的重点之一。如果我们能在学校里给孩子们提供浏览的机会,将对于孩子们学习怎样选择他们喜欢的书大有帮助。

 

《第七章  阅读时间》摘要:

1.所谓读者,就是要为自己而阅读,而所有的阅读总是需要时间的。

2.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位读者,一定要给他时间阅读。

3.如果我们能早在孩提时代和青少年时期就培养成精彩阅读的习惯,那么我们绝对有最佳的条件成为一位成熟的读者。

 

《第八章  掌握阅读情况》摘要:

1.遗忘也是阅读的一部分,而想起我们忘记的那部分,则是阅读的乐趣之一。

2.一个真正重视儿童阅读的老师,应该像某些注重文学教育的家长一样,给孩子们一个最好的阅读环境,其中有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孩子们随时可以找他想看的书来阅读。

3.每个孩子都有必要记阅读笔记,这样家长和老师们就能掌握他们的阅读情况。

 

[展开全文]

  第一单元初读随记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这本书是英国当代著名青少年文学大师艾登.钱伯斯,钱伯斯是英国当代著名的青少年文学大师。这本书是他常年研究、推广儿童阅读活动的理论与实践总结。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占有的何种地位。”每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喜欢读书,那么自己首先要做一爱读书的人,特别要多读少儿图书,这样才会和孩子有共同的语言。

    把文中的教师换成父母也一样,确切的说,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更大。所以让孩子爱上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的过程,同时也是成人阅读的过程。阅读,都要经历一个循环过程:即选书、阅读、回应。这一过程有一个重要的中心元素——有协助能力的大人。如果没有一个有协助能力的大人(他同时也是一位有深度思考能力的读者)来引导你,你将难以成为一位深具思考能力的文学读者。因此不是我们的孩子没有爱读书的潜质,是我们还没有开发出来。

我们要做个有协助能力的大人,我们需要提供书籍、时间、环境,这些都容易做到,但是,为孩子示范怎么读故事,怎么样去做一个优秀的阅读者,怎么阅读、怎么思考、怎么分享却不容易,这是需要我们每一个家长和老师不断修炼的。

    此外我们需要等待、需要鼓励。等待孩子慢慢的成长,慢慢的模仿、练习,当孩子哪怕一点点的进步也需要即使的鼓励。

怎样去影响学生的阅读心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故事导入,创设了一种阅读的情境,一下子激起了孩子阅读的心境。 以阅读与活动相互触动的方法激发孩子阅读的心境,可以采用读书报告会、故事会,阅读心得交流会、优秀读书笔记展评、手抄报、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等形式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位读者,一定要给他时间阅读。那么,在你的班级里,有没有这么一段不受干扰的阅读时间?

   我们班每周安排一节335分钟的阅读课,以活动营造读书氛围。周三到周四的晨读也是读书或讲故事、交流读书心得。

阅读笔记来掌握阅读情况:及时做好笔记,在做阅读笔记时,如摘录好词好句,撰写读书随想,,进行读书评注,制作知识性的读书卡片等形式,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是可行的。

[展开全文]

1.对于前言中提到的“阅读环境”,你是怎么理解?在阅读本书之前,你有没有为学生创设过“阅读环境”试描述。

对于前言中提到的“阅读环境”,我想是广义上的“阅读环境”,它包括场所,读什么书,读书的心境、时间等方面。在这之前我只是针对于“阅读环境的场所”, 为学生创设过,如今我把它称为狭隘的“阅读环境”。

一、创设班级阅读空间,饱受书香的浸透

1.构建班级读书角,拓展阅读范围。苏武银老师的渔场教育理论,场景的创设对孩子的作用十分巨大。班级是孩子在学校生活的一个大家庭。营造良好的班级阅读氛围对孩子健康成长尤为重要。在我们班教室的前边,有一个学校配备的书橱。书橱里摆着几十册学生爱读的课外书籍,有《小鲤鱼跳龙门》、《安徒生童话》、《“歪脑袋”木头桩》、《孤独的小螃蟹》、《小狗的小房子》、《一直想飞的猫》等。走进我们的教室,学生就会感受到浓浓的阅读氛围,学生课余可以随时在图书角上翻阅自己喜欢的图书,享受阅读的愉悦。

2.精心布置教室,营造阅读氛围。教室两侧墙壁有专为读书开辟的栏目,如我喜爱的名人名言”“本周推荐书目” “我喜欢的词句等内容。这些内容不定期地更换,源源不断地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参考和引领,学生置身于这样一种散发着浓郁的书香的环境之中,幼小的心灵饱受书香的浸透,浩瀚的书海自然就成为了他们留恋往返的乐园。

3.开展丰富读书活动,点燃阅读激情。每周开展一节阅读课,以活动营造读书氛围。班上经常开展朗诵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等活动以充分展示孩子的读书成果,极大地调动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每学期进行的“读书之星”、“故事大王”、“背诗大王”评选,这些活动让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调动孩子们了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保持旺盛、积极向上的课外阅读激情。 

二、倡导亲自阅读,营造家庭阅读氛围

父母不读书,期望孩子爱读书,这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妄想。爱读书的孩子不是天生的,他们的身后往往站着一个爱阅读、重视阅读的父母。如果想让孩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需要我们家长的引导。如果没有耳濡目染,那么选择陪伴就是很好的一种行为。孩子如果生活在一个有着浓郁书香气息的家庭,他能不热爱读书吗?父母对书的态度、言行会直接影响孩子对图书阅读活动的兴趣,因而应充分挖掘、发挥家长的力量。

1.为加强亲子阅读的力度。我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指导、班级网页等方式向家长介绍从小培养孩子对书的兴趣的重要性,介绍图书阅读活动对孩子发展的益处。

2. 请家长带孩子购书、认识图书馆、书店及不同类型的书,并在家中营造读书气氛。每天抽出20分钟,与孩子一同阅读图书,在看看、讲讲、想想的过程中,交流读书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内容再现或编讲出来。父母这样,孩子对阅读图书的兴趣就更加浓郁。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孩子的成长需要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阅读的兴趣和热情离不开氛围的营造。让孩子热爱读书,我们就该为孩子营造一种阅读的氛围。只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阅读就会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3.试分析你阅读此书时的“心境”与“情境”,迁移至儿童阅读指导时,你准备怎样去影响学生的阅读心境?

    一个读书人只有意识到自身的境遇,才能懂得书的价值。拿到此书我就带有一定的目的去求索的——如何才能打造儿童阅读环境。带着渴求的心欲;安静的心绪;明确的心态;晚上夜静时分,周末坐在书桌前潜心阅读《打造儿童阅读环境》,目的性很强,就想从书中摄取到更多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引领自己尽快的服务于孩子。

孩子的课外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心境都将深深地影响阅读的成果,如果我们是充满期待,自发性的想去阅读,那么我们将很容易进入状况并乐在其中;但如果我们是百般不愿地被迫拿起书本,那么阅读将沦为一项无聊透顶的作业。。介于小学生自身的年龄和生理特点,好动,难以静下心来进行阅读活动,对课外阅读缺乏主动性,我从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入手,通过与孩子生活相关的趣味情景的创设,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心境。如:通过故事导入,创设了一种阅读的情境,一下子激起了孩子阅读的心境。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一、激发阅读兴趣,让书籍成为学生的好朋友。研究表明,912岁是孩子养成读书习惯,培养阅读兴趣的关键时期。孩子们每天愿花两个小时看电视,却不愿花30分钟看书,这是我们现在教育的危机,对许多孩子来说,学习阅读是一个缓慢、困难的过程。我们教师应肩负一个重要的责任,那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了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我们要准确把握选择的尺度,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还不具备独自一人读书的能力,所以我们提倡的是亲子共读,由父母陪同一起,目的是引领孩子进入书的世界。

以阅读与活动相互触动的方法激发孩子阅读的心境。一、在班级里经常为他们创设合作阅读的氛围。经常以几个学习伙伴合作的形式共读一本绘本,并在绘本中找到他们交流的切入点,让阅读成为像游戏一样的童年生活。一个共同阅读的气氛,一种共同阅读的集体舆论,胜于老师的无数教育。二、 利用晨读15分钟的读书活动。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去读,或默读、朗读、小组合作读、师生合作读、好伙伴比赛读……此时,哪怕平时不大喜欢课外书的同学,也会被感染了。三、开展各种活动促进阅读激情有检查才会落实,有测评才会促进。如果放任自流,效果肯定不好。定期测评可采用读书报告会、故事会,阅读心得交流会、优秀读书笔记展评、手抄报、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等形式。既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又能激发阅读兴趣,调动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4.试分析书中提到的3点买书选书的建议有什么看法?你的班级或是你个人又是如何选书、藏书?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一文中3点买书选书的建议:要有一批有用的藏书,这些藏书要包括我们感兴趣的种类,而且这些书是随时可以拿得到手的。这些书如何陈列也是一个关键,我们很可能因为一本书的陈列展示情况而决定是不是拿起它来阅读。这些我特别认同,并非说藏书的数量和种类越多越好,我们大人都希望孩子们能像蜜蜂采蜜一样,采不同类型的蜜,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太妥当的。                   

我们成年人一旦找到需要或是有兴趣的资料,我们才会乐此不疲的乐意深入研读。对于学生更是如此,只有激起孩子的阅读兴趣种类以后,我们在为孩子们选择课外读物时,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因为爱,所以爱,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枯燥之物,谁也不想领教,嚼蜡之味,谁也不肯品尝。我们不能指望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去背诵老学究的“之乎者也”。只有《天方夜谭》才是他们一千零一夜的美梦,《白雪公主》才是他们心中的追寻梦,《一只会飞的猫》才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我应针对儿童兴趣特点,向孩子推荐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有经典的童话、寓言、故事、诗歌、名著外,当代许多著名的儿童文学家的著作大都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如汤素兰的“笨狼”系列、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等。这些书籍因为贴近现代学校生活、学生心理和教学内容,学生一读就爱不释手。

平时我还喜欢与孩子泡在一起谈谈读书心得,在 交流得知学生想读某一类书的要求之后,自己先行读一读,了解书中可读可赏之处,然后再向先生推荐这一类书中的精华,这样孩子在阅读中思考文学背后的深刻内涵。我们班就是在教师在学生全员参与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互动,既有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读物,也有学生指导学生,甚至还有学生向老师推荐读物,在多元互动的过程中,通过孩子喜欢的方式,引导孩子走进读书超市,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运用选择书籍的方法,有目的地选择书籍,用有限的时间去读更多更好的书,获取更广泛的知识,从想读书走向选读好书。

说到藏书,我们学校为每一个班级配备有书柜,让每位学生把自己的书拿到班上交流阅读,每个孩子拿一两本到教室放在书柜中建立班级图书角,扩大班级藏书量,让孩子能在书架上挑出一本他想读的书,最终能在教室里找个地方自各坐下来或与好友脑袋凑在一块好好阅读这本书,让全体学生“感激书籍,享受阅读”。

对于家长我也建议家里的藏书区也要注意它的摆放,需要适宜孩子的身高让他唾手可得。当孩子注意到书架上的书,并能取下书读读,就达到了阅读的起点。每次阅读,我们都在经历一定的阅读循环,选书是阅读活动的开始。

[展开全文]

阅读《前言》摘要:

1.阅读总是需要场所的。

2.阅读的场所和我们阅读的乐趣、情绪、专心度有极大关系。

3.阅读的乐趣绝不仅仅取决于场所,它和读什么书、当时的心情、什么样的时间以及是否被打扰等因素,都有很大的关系。

 

《第一章  阅读循环》摘要:

选书:

1.阅读的第一步是,我们身边要有一批藏书,而这些藏书要包括我们感兴趣的种类。

2.有了一批有用的藏书之后,我们也要让这些书可以随时拿到手。

3.对图书的选择,这些书如何陈列展示也是一个关键。

4.一位深爱阅读的读者应该知道如何去选择他想要阅读的书,知道如何有效的浏览群书,知道如何取得他找不到的图书信息,更应该明白如何建立一批适合自己的藏书,它可能在公共图书馆,可能在书店里,可能在班级书库里,甚至可能在好友的书架上。

5.因此,鼓励阅读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如何选择并建立一批丰富的藏书,同时把孩子视为成熟而可信的读者,指导他们如何有效的阅读,并随时提供必要的协助。

阅读:

1.阅读图书,尤其是一些文学作品时,可完全不是这么回事,那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专心。

2.阅读文学作品的乐趣,来自于探索故事中的人物、情节、想象空间以及令人赞叹的遣词造句。

3.在让孩子们建立愉悦的阅读经验,以及拉长他们专注于阅读的时间的这个过程中,孩子花在阅读上的时间以及从这本书给他们的回馈,是关键因素。

回应:

1.我们随时可以听到人们谈论对各种文学作品的心得——喜欢、厌烦、刺激、有趣、愉悦等。而这些心得正是最大的乐趣所在。

2.有两种回应对帮助孩子成为一位思考型的读者非常重要。

①第一种回应是在读完一本喜欢的书之后,期待能在经历相同的阅读乐趣;

②第二种回应则是在读完一本喜欢的书后,迫不及待的想和别人谈论自己的阅读心得。

3.谈论图书的两种形式:一种是非正式的,属于朋友之间漫无目的的闲谈;另一种是教室或研讨会中的正式讨论,是较具思考性的形式。

4.如何帮助孩子成为一位成熟的读者。

①阅读让孩子们学会思考;

②关键在于和孩子讨论图书的是什么样的人。 有些讨论能引起孩子进行更深入细致的思考,让孩子有机会审视一本书到底给了他什么,进一步使他明白自己的阅读兴趣所在。

③阅读境界: 阅读世界应该是立体的三维空间,它应该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精彩世界,我们可以凭借文学轻易地将自己从狭隘世界中抽离,尽情遨游于宇宙星河之间,并在任何感兴趣的地方停留、探索。

有协助能力的大人:

1.如果能够有一位值得信赖的大人为小读者提供各种协助,分享他的阅读经验,那么孩子将可以轻易地排除横亘在他眼前的各个阅读障碍。

 

 《第二章  心境和情境》摘要:

1.心境:我们对事情的一种比较情绪化、感性的的态度。

2.情境:我们所置身的环境与我们所参与的活动是否合宜。

3.两者关系:心境的影响力比情境更大。它们彼此之间是相互调整、修正,进一步改变我们的行为。

4.结论与引导: 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对阅读的心境都将深深地影响阅读的成果。而这个成果又会因为周围的情境而有所变化。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的思考理想的阅读环境中每一项因素对人们阅读心境的影响。

 

《第三章  藏书》摘要:

1.选书的先决条件是要有一批近在手边的书,而且。这些书是可以轻易拿到手的。这样一来,只要我们想阅读,就随时可以进入状态。

2.理想状态:孩子可以随时拿到他想看的书,并在需要的时候顺利取得想要的书。

3.方法:我们该如何让孩子们拥有这样的阅读环境呢?

中心馆藏:

①图书馆员对学校图书馆的建议是相当值得参考的,因此学校绝对应当与他们保持密切的联系。

②放置中心管的场所也相当重要,这是读者能否好好利用图书的关键。

③目的:建立学校中心馆藏的目的不单单是组织一批井然有序的图书,我们当然是希望这些书能被孩子们充分利用:编目系统可以协助孩子们找到他们想要的书,流通系统可以帮助孩子们掌握图书的借阅状况,图书室更应该在上学期间随时向孩子们开放。

班级藏书: 相当于中心馆藏的“子项”,既可以让孩子们更有效的利用中心馆藏,还能省下一笔可观的购书费用

图书馆员: 必须具备这样的基本观念:书是给人阅读的,而不是整整齐齐的端坐在架上。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不管是老师,家长还是孩子,都应该积极的与图书馆员合作,才能使整个工作进行的更顺利。

谁来买书:

①为学校选书的人,扮演者相当重要的角色。他们必须掌握所有出版物的相关信息,并懂得欣赏文学作品,他的决定将左右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品质。

②选书的重任绝对不能只落在一个人身上,孩子们也有参与其中的权利。

③做法:全员逐层参与“选书、购书、阅读”的过程;图书馆员与师生代表摆放当地的公共图书馆或是学校书馆的图书供应商,掌握信息,完善购书清单;开展书展活动,让全体职员、家长、学生都能参与策划,集思广益。

购书经费: 学校募集书款的态度,又是一个检验校方对阅读重视程度的标准。

 

《第四章  陈列方式》摘要:

1.图书的陈列方式影响到图书能否被更多的注意到。

2.图书的陈列方式和阅读环境能否有效的发挥作用,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3.图书陈列的方式也是推荐图书的一个重要方法,尤其是那些你接触不到的孩子。

4.成功的图书陈列展示取决于两个主要条件:选对展示的书; 精心设计以吸引孩子,让孩子想迫不及待的想一探究竟。

5.图书陈列应该注意的问题: 地点的选择 吸引力第一眼印象 维护 展示的书要让读者能借到装置与设备主题展览会。

 

《第五章  阅读区》摘要:

1.阅读区:在里面安安静静的看书,不要和他人交谈,也别动来动去,以免影响其他小读者。

2.阅读区不是图书馆。

3.图书馆:有足够的空间和馆藏可以让他们走来走去的浏览群书、找书借书、互相讨论一下有趣的书,或是查询资料。

3.一个小小的地方、一些简单的阅读守则,不需要老师多说,孩子们就可以体会到整个班级、学校,甚至社区对阅读的重视。

 

《第六章  浏览》摘要:

1.能自由自在的根据自己的心境(或许欢乐,或许悲伤)选择自己想看的书,其实是一件相当享受的事情。如果能根据自己的文学品味、心境看自己想看的书,那我们肯定能成为最快乐、最心甘情愿的读者!

2.小孩子其实跟大人一样,也需要这样的机会,自己去找出适合他们成熟度和个性的书。而浏览群书正好可以给孩子们提供这样的机会。

3.提供浏览的机会与时间,正是阅读环境应该考虑的重点之一。如果我们能在学校里给孩子们提供浏览的机会对于孩子们学习怎样选择他们喜欢的书大有帮助。

4.只要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吸引人的馆藏,和允许他们转来转去的空间,让他们能安静地彼此交谈,就是一个让孩子们彼此协助的最佳情境了。

5.该在什么时候提供多少浏览时间:

根据场合的不同、图书数量的多少,弹性的调整孩子们的浏览时间。

越特殊、新奇的场合,我们越要事先约法三章,以免“乱”。

正式浏览和非正式浏览

 

《第七章  阅读时间》摘要:

1.所谓读者,就是要为自己而阅读,而所有的阅读总是需要时间的。

2.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位读者,一定要给他时间阅读。

3.拨出时间阅读的重要性:

①每个学生都应该有机会依照自己的速度、程度来阅读。阅读是需要经常练习的。

②老师总是无法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智力需求或情感需求,给他们提供一份适合的书单,因此孩子们需要有多方摸索、尝试阅读的机会。

③不能期待孩子利用课余时间阅读。

④老师最好不要总是想左右孩子们的阅读心得,因为对阅读的看法本来就因人而异,权威式的介入很容易使师生间的关系出现裂痕,并且,一个班的孩子很多,老师很难立刻察觉出问题来。

⑤老师不能限制孩子们只阅读他所选的书,如果只鼓励孩子阅读指定的书,那么班上的孩子将只能呈现老师的阅读品味,而无法展现个人的阅读特质。

⑦很多知名的作者都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培养了广泛而多样化的阅读兴趣。

⑧孩子们得学着去探索自己的阅读品味,一个能决定自己想看什么书的孩子的阅读品味与层次,绝对比靠老师来告诉他这个好、那个不好的孩子,要高出许多。

4.如果我们能早在孩提时代和青少年时期就培养成精彩阅读的习惯,那么我们绝对有最佳的条件成为一位成熟的读者。

 

《第八章  掌握阅读情况》摘要:

1.遗忘也是阅读的一部分,而想起我们忘记的那部分,则是阅读的乐趣之一。

2.一个真正重视儿童阅读的老师,应该像某些注重文学教育的家长一样,给孩子们一个最好的阅读环境,其中有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孩子们随时可以找他想看的书来阅读。

3.每个孩子都有必要记阅读笔记,这样家长和老师们就能掌握他们的阅读情况。

 

[展开全文]

授课教师

课程特色

文档(4)
图文(3)
作业(3)

学员动态

L4郑志强 的作业"单元作业:《打造儿童阅读环境》..."已被批阅
L7刘良君 的作业"单元作业:《打造儿童阅读环境》..."已被批阅
L11马恒英 的作业"单元作业:《打造儿童阅读环境》..."已被批阅
L2廖文英 的作业"单元作业:《打造儿童阅读环境》..."已被批阅
L6银柳萍 的作业"单元作业:《打造儿童阅读环境》..."已被批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