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计划
(0人评价)
儿童阅读指导研究
价格 300凤凰贝
该课程属于 课堂进阶•2018柳江班
请加入后再学习

讲故事和读故事其实是不同的。

1、在讲故事的活动里,说故事者像在对听着讲话,他们之间在对话。而读故事则是以书为主角,讲者和听着之间的关系应该为共同分享一本书。

2、在读故事的活动里,讲者和听者之间主要由那位隐藏于书后的作者,通过书上的文字和图画来彼此沟通。而讲故事的活动里,我们会融入更多自己的情感。

3、讲故事倾向于封闭而排外,故事能否传达都依赖听众的领悟能力。读故事是开放而兼容并包的,故事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语言、思考,甚至那位看不见的作者,来传达给读者。

    那么搞清楚他们的区别与联系,我想说二者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不管是用讲故事还是读故事,都应该做到用“情”,用“心”。讲故事时,我们在用自己的情感与听众们沟通交流,当文本流露出悲欢离合,我们也在用自己的声音传递着情感,或悲或喜,但是这其中不仅有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也有我们自身一些想法,例如:在讲《夏洛的网》时,当讲到:“在来过集市数以千计的人中,没有一个人知道,一只蜘蛛曾经起过最重要的作用,在它死的时候,没有谁陪在它身边。”我们必然将自己难过的心情融入其中,并加以环境的渲染,所以我们在用“情”讲故事,在讲故事之前,每个人都要做一定准备,譬如反复朗诵,具体分析故事情节,故事的高潮该怎么样处理,这一切的目的都在与听众对话,感召听众,并与之共鸣,所以说讲故事是一种文化上的确认。而读故事则是文化上的创作:我们可以通过语言来发现文字的戏剧效果,也可以思考文中不懂的地方,也可以指着图片与孩子共同探索,所以说读故事是文化上的创作,因为读者在不断的与作者对话,与文中的文化碰撞思维的火花。

    我觉得我会将两种形式都可以为儿童阅读。首先,在阅读课上开展讲故事活动,正如书中第九章说:“有些人或许会说他不喜欢读故事,但很难找到不喜欢听故事的人。”讲故事者也可以由学生担任,每周找一个学生来准备。讲故事不仅可以让讲故事的人深入读故事,也可以让跟多的孩子先由听故事产生对整本书的阅读欲望。其次,读故事是阅读课中不能缺失的一部分,因为读故事活动中,让孩子们能够共同分享阅读,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在一起做一件事情,那本书就是我们之间的纽带。

[展开全文]

1.选择图书的一个最普遍的理由是从朋友处听到消息。

     花时间鼓励孩子们彼此谈论阅读过的书,就等于是帮助孩子们阅读更多的书。只要我们能够影响孩子们中间的意见领袖,或者孩子们心目中的阅读小博士,他们就可以将这份影响力传播给其他孩子。

思考:我在教节实践中常用这一方法,不光是课外闲聊时间里做,还会让专门通过一节“分享课”专门来用来彼此谈论阅读过的书。当然阅读小博士自然就会成为谈论的主角,将自身的影响力传播给更多身边的伙伴,从而达到目的。

2.协助选书的方式

(1)不经意的对话;

(2)试试这些书;

(3)书目;

(4)融合比较;

(5)提高期望;

3. 能让孩子们愉悦的响应阅读的方式

(1)献给读者;

(2)画画和手工;

(3)选集;

(4)以戏剧的方式呈现;

(5)制作图书。

4.大人如何帮助自己成为阅读的催生者?

(1)读者也是由读者造就的;

(2)熟悉自己的阅读经历;

(3)保留你的阅读时间;

(4)随时掌握资讯;

(5)相互协助;

(6)自我充实。

5.协助孩子成为一个读者所运用的技巧和老师在其他科目的教学中所运用的其实是一样的。教育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将这个观念阐述如下:一开始,老师得先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在慢慢地用比较戏剧化的方式来呈现整个作品。在这个方面,老师有着独特的洞察力,能够清楚的掌握孩子们对故事长短、难易的理解能力,在孩子还没有能力完全自我阅读之前,用孩子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协助孩子们了解故事的每一个环节。老师的工作正是利用所谓的“最近发展区”,这个孩子在理解掌握一项学习之前已经自我建立的概略认知领域,来引导孩子学习。也就是说,老师为孩子们做了一件他们不会做的事;另一方面,也可以说他正引导者孩子们做一件如果没有他,孩子就无法自行完成的事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就慢慢地从一开始的完全不会,到接手整个读故事的工作。

    强调:为孩子们读故事正是帮助孩子们成为一位真正读者的必经过程。从学习到建立阅读习惯的整个过程,可以算一个长期计划,我们实在太小看这个学习阶段所需要的时间了。因此,读故事对于所有在学习的孩子们来说,都有它存在的价值。

思考:“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戏剧化呈现作品(洞察力)——帮助孩子做一件他们自己不会做的事。”协助孩子们,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慢慢的从一开始的万物按不会,到接手整个读故事的工作。

6. 不是所有的故事都适合每一位听众

    问孩子,了解孩子们最近几个月或几周以来,听过了哪些故事?他们最喜欢其中的哪些故事?这个做法有以下两个好处:

(1)如果你的故事库里刚好包含了他们喜欢的故事,那么你再为他讲一次也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2)听哪些熟悉的故事能够让我们很轻松的沉醉在故事情节中;

然而,对于不熟悉的故事我们也会很容易因为新奇而感到兴奋。

因此,如果我们能掌握听众熟悉的故事,就能帮助我们选择他们喜欢的新故事,让他们能够轻轻松松地享受其间的新鲜感。

[展开全文]

  这部分内容关于阅读的重要性做强调。书中根据“阅读循环”展开,环环相扣,从选书到阅读,到回应,再周而复始这个循环。这其中少不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有协助能力的大人。有协助能力的大人可以是独立的阅读推广人,老师,家长。选书环节:我们需要给阅读者提供一个适宜的阅读环境,有丰富藏书,有安静适宜的环境,家里的藏书区也要注意它的摆放,需要适宜孩子的身高让他唾手可得。选什么样题材的书,可以凭兴趣自由选择,加以适当引导。阅读环节:每天固定时段的阅读时间。可以以讲故事,念故事的方式去引导和帮助低幼年龄段的孩子阅读,这也是慢慢过渡到自主阅读必不可少的阶段。回应环节:观察和提问的方式看看孩子对书的观后感,可以举办读书会,读书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读书会的设计也可以由孩子来参与。作为有协助能力的大人,我们要帮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发展他们与生俱来提问题,报告,比较,判断等能力。从协助阅读到培养一个有独立学习能力,思辨能力的自主阅读者。

  当孩子们习惯了“说来听听”的进行方式,他们将不太理会那些关于喜欢喝不喜欢的话题,直接转向有关困惑和模式的提问。

[展开全文]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第二单元读书笔记

 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一书,明确提出,讲故事与读故事显然是不一样的。读故事时,以书为主角,讲者和听者主要通过书后的作者及书上的插画和文字进行沟通。而讲故事时,融入了讲者更多的的情感。讲故事就像是一种文化上的确认,读故事则是文化上的创作。讲故事,是着重在说者与听众间的互动活动;读故事,是着重在作品内容呈现的活动。孩子若不曾经历过听讲的话,便很难迈向自行阅读的阶段,为孩子念读故事是帮助孩子成为真正读者的必经历程。美国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也以大量研究证实,给孩子朗读是培养阅读习惯最重要的因素。

      “讲故事是文化上的确认,读故事是文化上的创作。”这点我不大理解。讲故事者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讲者以他个人对故事的理解来诠释、剪辑整个故事,而这一切也都成了故事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讲者可以加进自己的理解,甚至是改变其中的某些情节,视为创作;在读故事的过程中,读故事者在读故事的过程中,就没有这样的发挥空间,基本上是忠于原文,但声调、语气,强化对故事的认识,也掺和了读故事者的感情以及理解,这样的听与“读书”是不同的。而听者在这两个活动中,会根据自己听到的浮想联翩,其实都是在创作。

      到底是哪一种更好,我觉得不好说,因为这两者各有千秋。总而言之讲故事和读故事只是吸引儿童阅读一种策略,当教师处在不同的情境下,我们可以将讲故事和读故事结合起来,选择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就目前而言,我面对的是二年级的孩子,为了让孩子感受语言的规范性、严谨性,我倾向于选择读故事这种方式,拿到一本好书,就可以读上一段与孩子们分享。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会把读故事与讲故事结合起来,以讲者个人对故事的理解来诠释、剪辑整个故事 。

       阅读是一个循环的过程,而阅读活动是从选书开始。一般来说,若孩子并非来自书香之家,家长又不具备选书买书的能力,学校就成了孩子的主要阅读资源。因此,学校首先得建立一批适合儿童阅读,且类型丰富的藏书,让儿童与书的相遇成为可能。作为一名老师为孩子选书就是至关重要的事,我认为为孩子学生选书,先考虑“有趣”,后考虑“有用”。

       事实上“有趣”与“有用”并不对立,有趣的书往往也是有用的书。一本好小说对孩子写作的影响绝不亚于一本作文选,甚至会超过作文选。不要完全用成人的眼光来挑选,更不要以“有没有用”作为价值判断,要考虑的是孩子的接受水平、他的兴趣所在。即使对成人来说,持久的阅读兴趣也是来源于书籍的“有趣”而不是“有用”。陶行知先生就曾建议把《红楼梦》当作语文教材来使用。所以,这里说“不读有用的书”是一种矫枉过正的说法,目的是强调关注“有趣”。只有“有趣”,才能让孩子实现阅读活动;只有实现了阅读活动,才能实现“有用”。

        想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除了有个具有协助能力的大人外,回应也是促进其阅读的一个策略。“回应”,可大略分为两类:轻松的闲聊与专业的教学。前者长于自然,能水过无痕地分享热情;后者长于专业,能深刻地剖析作品,加深闲聊的深度,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

        轻松的闲聊,不经意聊起最近读的好书,也许是课堂上谈到某个话题,师生不经意想起某部作品,说起自己读过的书、心中曾有的感受,蜻蜓点水般交流分享,学生多半能听得进去,同时在大伙的建议和鼓励下,孩子会找到相同的书读起来。分享个中乐趣这些瞬间看似无心插柳,却能因此“柳成荫”。

       坚持 “讲故事 ,读故事”,孩子若不曾经历过听讲的话,便很难迈向自行阅读的阶段,为孩子念读故事是帮助孩子成为真正读者的必经历程。举行读书交流会,读书会的活动,也正是老师引导孩子们发挥同学影响力的最佳活动。花些时间鼓励孩子们彼此谈论阅读过的一些书籍,就等于是帮助孩子们阅读更多的书。做读书笔记,纯粹是记录阅读笔记,也会增加阅读的乐趣。总而言有效的回应能让孩子的阅读热情持续保温、阅读视野逐渐拓宽、阅读品味不断深化。

[展开全文]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第二单元读书笔记

L10梁素萍

  1. 每个人最早都是通过听故事开始接触到文学作品的。
  2. 讲故事和读故事是相辅相成的。
  3. 讲故事是一项着重于表演者与听众间互动的活动,读故事则是一项着重于作品内容的活动。
  4. 为孩子读故事正是帮助孩子成为一位真正读者的必经过程。读故事对于所有在学习的孩子来说,都有它存在的价值与必要。
  5. 聆听我们所拥有但却无法理解的故事书,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学习过程。
  6. 讲故事的活动里有较多的情感融入其中,更戏剧化些;而读故事的活动就比较倾向于注重个人感受的乐趣。
  7. 讲故事的活动倾向于封闭而排外,故事能否传达都依赖在座听众的领悟能力。而读故事则属于开放二兼容并包的,故事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语言、思考,甚至那位看不见的作者,来传达给读者。
  8. 讲故事就像一种文化上得确认,而读故事则是一种文化上的创作。
  9. 在讲故事的活动里,主角是说故事的人,而读故事的活动里,主角则是听故事的人。读故事的时候,语速必须要比讲故事时慢一点。
  10. 花时间鼓励孩子们彼此谈论阅读过的书,就等于是帮助孩子们阅读更多的书。
  11. 同龄的伙伴推荐的书比老师推荐的书更有吸引力。
  12. “你读过这本书吗”活动,是老师引导孩子们发挥朋友间影响力的最佳活动。
  13. 欲言又止绝对比过分吹捧更高明!
  14. 在整个儿童阅读活动中,一个有协助能力的大人,特别是一位老师,他的任务是:给孩子们提供图书的时间去阅读,打造一个吸引人的阅读环境,让孩子们想去阅读。

 

[展开全文]

授课教师

课程特色

文档(4)
图文(3)
作业(3)

学员动态

L4郑志强 的作业"单元作业:《打造儿童阅读环境》..."已被批阅
L7刘良君 的作业"单元作业:《打造儿童阅读环境》..."已被批阅
L11马恒英 的作业"单元作业:《打造儿童阅读环境》..."已被批阅
L2廖文英 的作业"单元作业:《打造儿童阅读环境》..."已被批阅
L6银柳萍 的作业"单元作业:《打造儿童阅读环境》..."已被批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