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计划
(0人评价)
“阅读教学”模块
价格 免费
该课程属于 课堂进阶•2015昆山班
请加入后再学习

《第一朵杏花》第七小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绿色通道内的一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解题: 走近“杏 花 ”

1.师:(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 )同学们,这是一棵杏树。瞧 ,树上盛开着朵朵杏花。(板书:杏 花 )此刻,如果你正站在树下观赏着杏花,你会看到些什么呢 ?(组织学生交流 )

2.师 :同学们观察到了杏花的颜色、形状 (甚至闻到了它的香味 ),真不错。其实,人们看杏花,通常情况下只是观察它的样子。可是,也有人跟我们不同,他还会留心观察杏花开放的时间,而且是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板 书:第一朵 )他是谁呢?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

【设计意图:课始,先为学生呈现一幅图片,组织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杏花,把学生 “拉入 ”观察杏花的“场 ”。接着,趁热打铁,在这个“场 ”中,为学生推开另一扇观察之“窗 ”杏花开放的时间,凸显这观察视角的重要性,这样不仅能唤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还能把对杏花的观察与观察杏花的人巧妙“链 接 ”起来,实现了下一教学环节的自然过渡。】

二、了解人物:走进 “竺可桢”

 1.师:(出示竺可桢形象的图片)他就是那个留心观察杏花的人 — — 竺可桢。 (板 书 :竺可桢 )(组织学生认读 “竺 ”和“桢 ”,注意这两个字的字音和字形)

  1. 师 :谁能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和生活,说说你对竺可桢爷爷的了解?谁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 ?

(学生介绍后,教师再作补充,突出他在气象学和物候学方面的巨大成就,以及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教师明确“物候学”含义:主要研究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迁徙繁殖和环境的变化等) 

3.师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 《第一朵杏花》,讲述的是竺可桢爷爷研究物候学的小故事。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体会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 、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必须对“物候学 ”作适当的说明。对竺可桢的生平、成就作足够的介绍 ,扫除学生细读文本,感悟人物精神时的“障碍 ”,促使学生能始终沿着一条清晰的道路行进,从而使阅读变得轻松、从容、深刻。】

三、走进“文 本 ”,掌握生字词

1、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要求: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大声自读课文,读准字音,通读句子;标出小节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师 :同学们已经自学了课文,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

课件出示 :“株、泛、仰、皱、曾、确、估、掌”8个生字,学生先自由读,接着老师指名拼读,然后去掉拼音读,放到词语(一株、泛出、仰起脸、吹皱 、曾经、精确 、估计、掌握 、绽开)里读,理解“掌握”一词含义为“把握,掌管”;快速认读。

(检查字的读音, 区分翘舌音和平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再朗读,记住字音)

2.师:字词会读了,句子能读好吗 ? (出示句子,逐一指导 )

(1)“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片淡淡的粉红。 ”(注意停顿技巧的指导:适当讲解“阳光明媚”、“泛出” 的意思)

(2)“爷爷,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注意“仰”的后鼻音;读出天真和疑问语气)

(3)时间像飞箭,转( zhuǎn   zhuàn )眼又是一年。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注意“皱”的翘舌音,理解“吹皱”一词含义;明确此句为排比句)

(4)“竺爷爷顷(qīng  qǐng)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 即(jí  jì)兴(xīng  xìng)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选择性练习,注意易读错的三个字;积累表示时间短的词语:转眼间、眨眼间、一转眼、弹指一挥间  )

(5)竺爷爷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 ’‘也许 ’这类字眼 ,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① 师:在第五组句子中,两次出现了“精 确 ”,说说“精确”的意思,找一找它的反义词。

② 师:谁能说说“大概”“估计”是什么意思。

③ 师:掌握、规律分别是什么意思? 你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来说说有规律的事物吗 ? (组织学生交流 )

④ 师:同学们读懂了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现在能正确、流利地读好这两句话吗 ? (指名读后齐读)

3.师:请同学们认真读全文,要努力把课文读通顺,读完后再想一想,课文写了竺可桢爷爷的什么故事。(自由读后,再指名读 )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把字音读准,把词语读 懂,把句子读好,把课文读通,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 ;字、词、句的教学都突 出了各自的重点,突破了学生学习的难点,不仅帮助学生感悟、积累、运用了语言 ,还为深刻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竺可桢爷爷说的话打下了基础,体现了教 学的有效性; 朗读句子的过程中,教者不仅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还适时地融入语言文字的训练,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重点词语,穿插学生熟悉的多种形式的练 习,如选择正确的读音、词语搭配、找近义词等,体现了教学的灵活性。】

四、走入“场 景 ”,理清文章脉络

1.师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描写了几个场景,在每个场景中分别发生了什么事 ? (组织学生根据表格提示进行交流 )

场景

时间

地点

人物

发生了什么事

2.师: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 ,请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 (生交流,师点拨 )

3.师:请同学们再一次朗读课文,要读得流利些,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两个场景。(生齐读 )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理清层次,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环节。细读文本后不难发现,课文在讲述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故事的过程中,为读者呈现了两个生动可感的场景,有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的活动等。教学中,可对 学生作一些必要的提示,化难为易,引导学生边读边想 ,在头脑中“画 ”出这样的场景,再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述。这样,既能巧妙地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内容,又能落实对学生概括能力的训练,可谓一举两得。】

五、写好“每 一笔 ”— — 用心指导 。规范书写

1.师:下面我们要来书写今天所学的八个生字。这些字中大多是左右结构 ,而且是左窄右宽,其中只有“皱 ”字左右等宽。请同学们先观察一下字的结构,注意这些特点。(学生观察 、揣摩 )

2.师:这节课上,我们重点来学写“皱 ”“曾”这两个字。怎样才能把它们写得既端正又美观呢?先看老师写。(教师示范,从笔画的落笔位置及书写的技巧两方面作具体指导 )

3.师:现在清大家静下心来,认真写好课文后 “用钢笔描红”中的这两个字,然后完成其他字的描红。(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

4.师: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注意书写的工整和美观。

【设计意图: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书写态度与习惯的培养,注意书写指导的细节,紧紧依靠教材提供的训练材料和训练平台,用心地指导学生写字。本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强调书写的要求,即端正、美观 ,然后作具体指导,以较难写的字为突破口, 指导学生先观察再书写,先揣摩再实践,先写好每一笔 ,再写好每个字,确保写字教学有一定的质量,促使学生每次的书写练习都有点滴进步】

[展开全文]

《第一朵杏花》第八小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3.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脉络。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文插图 )你看到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杏花有关的课文。

2、出示课题《第一朵杏花》,读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二、提出疑问,初读课文

1、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2、3 ,思考课文描写了几个场景。

请学生回答。(预设:2个场景)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完成表格。

场景

时间

地点

人物

发生了什么事

 

 

 

 

 

 

 

 

指名完成表格。

第一场景:

(1)完成表格,问:课文的那几个自然段描写了这个场景?

(2)出示课文第一至五自然观,指名学生朗读。

(3)出示词语“泛出”,读词,理解词语意思。

怎样的显现叫泛出,我们理解词语要结合一定的语境,把词语放进句子中,细细读一读体会一下,出示句子(自由朗读),指名学生回答怎样的显现叫泛出(淡淡的、隐隐约约的)齐读。

  1. 看来结合语境可以很好地理解词语的意思,让我们再来看一个生词,“仰起”,指名读词,出示句子,一起再来读一读。

问:什么叫仰起?学生回答,指导写字。

(5)再问,有关看我们还有很多词语,从上往下看叫什么(俯视)自由补充

第二场景:

(1)完善表格,问:课文的那几个自然段描写了这个场景

(2)出示课文第六至十五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

(3)出示句子“竺爷爷顷(qǐng  qǐng)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 即(jí  jì)兴(xīng  xìng)冲冲地快 步走到前院。”指导字音朗读。

(4)那这一场景讲了什么?谁能结合表格用一句话来说说?

 

3、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谁愿意来读一读?

出示课文第十六自然段,指名学生读。

4、这一自然段中有一个词语,老师很关注(出示词语“精确”)读词。

谁能在本段中找出“精确”的反义词?

预设:大概、也许、估计、推断。教师明确“精确”的意思:极准确;非常正确。

6、竺可桢爷爷为什么凡事都要求“精确”呢?

补充出示竺可桢生平简介,教师简介。

7、那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段讲了什么?

8、小结并朗读全文

7、指导书写字“确  估”。

三、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收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小故事,下节课交流。

 

 

 

 

[展开全文]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第八小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汤姆心理活动变化。
    2、品味父亲话语的含义,从中受到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师:同学们,课文讲述了汤姆和爸爸在夜幕初垂的时候,去湖中小岛钓鱼的事。(板书:钓鱼)
    1、课题为什么要加双引号?
    2、“必须”什么意思?爸爸说这话的语气怎样?(低沉的、不容置疑的)
    3、你会读课题吗?(练习朗读)
    二、品词析句,感受钓鱼
    师:汤姆是一名钓鱼爱好者,他钓鱼的水平怎么样呢?(学生自读2—4自然段)。
    1、出示填空:汤姆把鱼饵 上鱼钩,然后 起鱼杆,把钓线 向远处。突然,汤姆 到水下有动静,鱼竿弯成了弧形,汤姆一阵 , 有大家伙上钩了!汤姆 地把鱼竿拖出水面。(口头完成)
    2、你从所填的这些词语感受到汤姆的钓鱼水平怎样?你想到了哪些成语?
    3、爸爸的“微笑”、“赞赏的目光”意味着什么?也许爸爸心里在说——(学生想象说话)。
    4、当鱼竿弯成弧形时,汤姆一阵惊喜,一定有大家伙上钩了!(出示句子:哇!一条他从末见过的大鲈鱼!)(板书:钓到)汤姆这时的心情怎样?(练读句子)
    三、思考讨论,品味含义
    师:正当汤姆高兴万分的时候,爸爸却让他把这条从未见过的大鲈鱼放掉!(板书:放掉)我们一齐做汤姆的爸爸,让汤姆把鱼放掉!(读句子)。
    1、如果是你,愿意吗?汤姆呢?
    2、(出示句子:“为什么?”汤姆很不情愿地嚷起来),练习读,注意读出不情愿的心情。
    3、爸爸为什么让汤姆把鱼放掉?(读爸爸的话),从爸爸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钓鲈鱼有规定)
    4、想象:也许湖边有块有关钓鱼规定的木牌。会怎么写呢?
    5、听了爸爸的话,汤姆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汤姆说“放心吧,”他让爸爸放什么心?汤姆心里是怎么想的?
    6、汤姆的爸爸可没这么想。(出示爸爸的话)。爸爸说这话的口气怎么样?“斩钉截铁”什么意思?你明白爸爸这话的意思吗?
    (一有人看见要遵守规定,二没人看见,也要遵守规定,自觉遵守规定。)
    7、汤姆知道已经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了。心情怎样?
    8、课文读到这儿,我们看到汤姆这次来钓鱼心情是不断变化的,钓到大鲈鱼的喜悦被爸爸坚定的话语冲得无影无踪。
    (分角色朗读,再次感受汤姆的心情变化。)
    四、升华内容,认识人物。
    师:故事到这儿,可以结束了。可作者又写了一段话。正是因为这段话,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了汤姆这个孩子。
    1、“一直铭刻”、“一直回响”说明什么?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汤姆?(汤姆牢牢记住了爸爸的教育,成为一个自觉遵守规定的人)
    2、从这个故事中,你们觉得汤姆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五、拓展延伸,巩固教育。
    1、自觉遵守社会规定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规定需要我们自觉遵守?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平时对遵守社会规定做得怎么样。
    3、谈谈自己学了课文的收获。

[展开全文]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第七小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感受汤姆心情的变化,认真品味父亲话语的含义,从中受到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课题激趣、三次读课文)

一、质疑课题导入

1、师:(生读课题)请学生观察本次课题,与以前学的题目有何不一样?

引导学生关注标点符号:双引号,明白课题是说的一句话。

2、继续引导学生关注感叹号,体会语气的坚定。顺势引导关注“必须”

3、师:看了这个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预设】这句话是谁说的?为什么这么说?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结果如何?

 教师整理问题,带着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二、初读文本

  • 检查朗读情况【读词、读句】

2、整体把握: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故事脉络,帮助学生借助填空为复述课文铺垫

默读课文,思考一开始我们的问题:爸爸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说话的语气如何。结果如何。

学生默读,有层次地请多名学生填一填:

(出示)               ,爸爸          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机评价并小结:这句话清楚了,文章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也就清楚了!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2节,感悟语言表达的精妙

1、指读第2自然段,看看汤姆是怎么钓鱼的,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套、甩、抛)(动作熟练、钓鱼高手)

2、小结动词用得很精准,继续关注本段另外三个动词(划破、沉入、泛起)体会语言美

二、抓汤姆心情变化,学习复述

在整个钓鱼、放鱼的过程中,汤姆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呢?从哪里能够看出来?

自读课文余下部分,找出能表现汤姆心情的词句,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

  • 指名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抓关键字词说说汤姆的心情
  • 读好关键字词,将词带入句子,再读好表现心情的整句。
  • 在感悟心情的同时,让学生说说产生这种心情变化的原因,自然地引出爸爸的话,感受爸爸的人物形象,即他的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相机评价,并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
  • 惊喜

抓关键词(惊喜、大家伙、感叹号、哇、从未、急忙……)指导朗读

  • 不情愿

抓关键词(很不情愿、嚷、为什么)

  • 无奈

抓关键词(只好、慢吞吞)

  • 遗憾

抓关键词(叹了口气,这辈子,再也)

三、复述课文

  • 你能根据板书完整地将这个故事讲出来吗?
  • 自己说—组内说—小组代表说
  • 互评—教师评价

 

 

 

[展开全文]

课时目标
1、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动作词语,体会并复述汤姆钓鱼过程。
2、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提示语的作用,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
3、在读中感悟故事中蕴涵的道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严格遵守社会公德。
一、 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讲了哪两件事吗?
二、精读课文
1.那汤姆是怎样钓鱼的呢?请大家自由朗读第2到4自然段,找出表示钓鱼的四字词语,用笔圈出来。
用上这些词语,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钓鱼的过程?
【设计意图:作者正是运用了这一系列准确的动作,表现了汤姆钓鱼的过程。中年段阅读目标中也提到学生要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借助连贯性动词帮助学生降低复述的难度。】
2、请大家默读1-4自然段,找出表现他心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汤姆一阵惊喜,一定有大家伙上钩了!)
3、相机点出“惊喜”。那汤姆为了什么而惊喜呢?请大家快速地读一读第4自然段。
(他钓到了一条从未见过的大鲈鱼。)
4、体会心情,指导朗读,读出惊喜
(指名读第4节)
5、学生自由朗读第5第12小节,用横线划出汤姆心情的句子,在旁边尝试着写出你体会到的心情。
6、学生交流:你找到了哪句话?从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心情?你是从哪些关键词中体会出来的?说话训练:我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了“”
    ①“为什么?”汤姆很不情愿地嚷了起来。(板书:不情愿)
        指名读、齐读。
    ②他只好慢吞吞地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鱼钩,把鱼放回水中。(板书:无可奈何)
③汤姆叹了口气,心想:我这辈子再也钓不到这么大的鱼了。(板书:遗憾)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指导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达作用。】
 
 7、为什么汤姆的心情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带着疑问,再读课文。
   出示句子:“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指导朗读,强调必须。
  8.引出放鱼的原因:“现在是晚上10点——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介绍相关规定。
9. 汤姆最终听爸爸的话,放掉了这条大鲈鱼,他后悔吗?为什么?(出示最后一小节)
10、哪一句话铭刻在了汤姆的记忆里?(出示句子: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三、作业
(1)把这个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
(2)说说生活中需要遵守哪些规定吗?。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