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计划
(0人评价)
全语言理论与实践

《全语言的全,全在哪里》研读

价格 100凤凰贝
该课程属于 第二期凤凰读书班
请加入后再学习

第一章 全语言发展语言较容易的途径

摘录:

语言之所以难学,是因为学校把完整的(自然的)语言,拆成抽象而细碎的小片段。把语言变成一些与儿童的需要和经验无关的抽象事物,而忽略了语言最重要的目的──意义的沟通。当语言课程只是一些无趣、和自己无关的练习时,这些孩子就会学得更加艰难;而当听、说、读、写的内容,与他们自身的想法、生活或经验没什么关系时,这样的学习更难激起这些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入学时,就已经掌握了语言,他们十分希望了解周围的世界。如果学校把语言切割成小片段,有意义的事物就会变得毫无意义;而无意义的事物,是孩子们很难理解的。抽象的学习片段,也让孩子们很难以掌握、不容易记住,孩子们变逐渐认为,学校只是一个学习无意义事物的地方。

如果学校把语言切割成小片段,有意义的事物就变得毫无意义;而无意义的事物,是孩子们很难理解的。抽象的学习片段,也让孩子难以掌握、不容易记住,孩子们便逐渐认为,学校只是一个学习无意义事物的地方。在我们刻意想把语言变得比较容易学时,其实却是把它变难了。怎么会这样呢?因为学校把完整的语言,拆成抽象而细碎的小片段,认为幼儿学习简单细小的事物会学得比较好。

我的疑惑:

1、如何让孩子在学校在我们的语文课堂完整地学习接受全语言学?

2、矛盾的心理全语言课程方案,即使有实例,你无法照搬,要自己去实践摸索,朝着理想的目标去靠近,靠得更近,但似乎你不能说我这是最完美的全语言课程方案。每个人对全语言应该有自己的理解。

 

 

第二章    语言  是什么?为什么?

摘录:

语言是社会的,也是个人的。语言并非是少数人的专利,每个人都有发展语言的天赋,甚至在必要的时候,有些人还可以学会两种语言以上的语言。人类的语言,代表着使用者的思想,并不只是一串声音而已。

语言是用来沟通的,是用来学习的。在每个人一生的学习历程中,最重要的是必须有机会将所知道的事物,以语言的形式呈现出来,并且在呈现的过程中,同时学会所要学习的事物。也因此,语言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个人学业的成功与否。

生长在双语或多语环境中的孩子,很快就能意识到周围语言的多样性,而且会选择使用对他们而言最必要的语言。

感想:

我们每学习一篇课文基本上是从整体出发,然后再回到部分。在这儿找到了依据:整体永远多于各局部的总合,而且,任何局部的价值或者意义,都只能在真正的说话事件、在完整的话语里,才有可能学得完整。我们平时让学生写日记周记时会引导他们关注身边发生的真实事件,并对此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言论。在这儿也找到了依据:事实上,对学习者而言,语言唯有在社会情境中,在使用的情况下,才具有意义。也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中,语言才容易学习。

 

 

第三章  语言学习 是如何发生的

摘录:

人类学习语言,是由整体开始,再逐渐进入局部的。我们先在熟悉的情况中,发出完整的话语,稍后才会注意到像音或字之类的语言细部,进而发展出控制这些细部的能力,并慢慢地开始去实验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整体意义的关系。

我们先在熟悉的环境中,发出完整的话语,稍后才会注意到像音或字之类的语言细部,进而发展出控制这些细部的能力,并慢慢地开始去实验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整体意义的关系。所以,想让语言学习变得容易,就必须帮助学习者从整体出发,再去注意语言的细节。

如果语言课程能包涵真实的听说读写事件,老师有充分的语言发展知识,并能注意、追踪和支持幼儿语言的成长,那么,学校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

疑惑:在本章节中所谓的整体,就是指具体的语言情境

[展开全文]

       为什么孩子们逐渐认为学校只是一个学习无意义事物的地方?这是有原因的。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而很大一部分孩子进入到小学阶段以后,变得不会好像不会讲话了,他们最怕学,而又最

学不好的恰恰是语文这门学科,这是教育部门、专家学者们、一线教师们越来越关注的一个现象,甚至为了引起大家对语文学科的重视,要加大语文学科在高考总分中的比重。但是读了这本是我觉得我们光是重视是不够的,我们要改变方法,让孩子们真正地学习语言,让语言的学习成为有意义的事。

       书的第一章中有一张《语言特质与学习难易度对照表》,我把它抄在了我的笔记本上,读的时候我一边读,一遍抄,一边反思我的教学,反思我给学生的是怎样的一种学习。我们的初衷是要帮助孩子学习语言,让他们语言能力更强,没想到,却让孩子学得那么辛苦。读到这里我就非常想知道为什么孩子们学习起来会那么困难,是我们拔高了要求吗?

      书中给了我答案,什么情况让语言学习变得很难?由下而上的学习观、人工化的技能程式、错位的焦点:为语言而语言(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使用语言,二不是研究语言)、无趣无意义不相关的课程。

 

[展开全文]

D402刚强

《全语言的全,全在哪里》初读笔记1(序言,第1-3章)

第一章 全语言  发展语言较容易的途径

作者在书中说道,几乎所有的婴儿,不需经过正式的教学,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流利地说自己的母语。但在上学之后,有些孩子却在语言学习上发生问题,尤其在学习书面语言时,更是问题多多。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作者认为是学校把完整的(自然的)语言拆成抽象而细碎的小片段,这样同时“把语言变成一些与儿童的需要和经验无关的抽象事物,而忽略了语言最重要的目的——意义的沟通”。当语言课程只是一些无趣、和自己无关的练习时,这些孩子就会学得更加艰难;而当听、说、读、写的内容,与他们自身的想法、生活或经验没什么关系时,这样的学习更难激起这些孩子的学习兴趣。

【感受:子曰:“知之者不如好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支撑,没有与之相关的知识经验做铺垫,谈何意义?谈何学习?】

让语言保留它的完整性!只有当孩子必须使用语言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时,学习才有目的,才能发挥功用。

在书中,肯·古德曼教授列出了语言特质与学习难易度的对照表。

【疑惑:对于语言“是人工的、不实际的”这一提法我不大明白,在汉语中,真还有这样的语言吗?还是我们的教师人为地把语言变成了那样?】

【感受:语言学习在孩子有意义的生活里显得那么容易,进了学校之后,却变得那么困难。我想,在生活中的口语和学校要求写下来的书面语存在很多的不同,这就好比伶牙俐齿的村妇怎么也不可能写出优美的文学作品来一样。口语强调的是相互的交际,因为有情境的支撑,地域的局限,很多的意义都融合在生活的场景中,对于语言的使用者要求并不高,口语流传的范围也有限。而要成为文字流传的书面语要求则非常高,它要符合广大受众的心理和认识水平,符合绝大多数人能理解的言语规则。孩子们掌握书面语言很艰难,正是这层要求造成的,我们应该遵循孩子语言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地组织语言教学活动,让学生学好祖国的母语。】

1-1什么情况让语言学习变得很难?

由下而上的学习观,人工化的技能程式,错位的焦点:为语言而语言,无趣、无意义、不相关的课程。

我们应该将一些小片段放在完整真实的语言情境中让孩子学习。

1-2什么情况让语言学习变得更容易?

与学习者生活经验相关,具有生活和学习上的目的,以意义为中心,尊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让学习者拥有使用语言的自主权。

【感受:想起我们正在实施的“学程导航”课堂教学模式,就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式放在突出的地位,先学后教,顺学而导,点拨生成,反馈提升,这些课堂教学的板块搭建起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这里,最关键的还是教育要链接学生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丰富学生经验的目标。】

 

第二章  语言是什么?为什么?

2-1语言是什么?

1、人与人之间的分享和知识的成长

  我们用语言来反映经验,并以符号呈现。通过语言,我们才能分享所学知识,获得单凭个人所无法获取的知识。

2、语言是社会的,也是个人的

3、语言由系统化的符号组成

  语法,就是统整语言的系统,它包含的是语言使用的规则。然而,规则在语言中是看不见的,自然无法靠模仿学会,孩子们必须从自己的经验中推断出来。

 【感受:我们经常会说,语文要培养孩子的语感,语感就是一种规则,是看不见的。它,就是语法表现的一种形式。所以说,语言不是单纯的符号,它是有生命力的。】

4、语言随着时代不断改变,不同社会与族群的语言有着差异。

2-2语言为什么重要?

引言里提到:可以在很小的时候就将语言学得很好时,对此更是深信不疑。让我联想到序言里说的,为什么孩子进了学校发现语言难学,带着疑问去书中寻觅。 

1、语言是用来沟通的

孩子学习语言,正式因为语言时生存的工具之一。这样的学习目的既明确又清晰,语言的学习也就自然变得容易了。

沟通---语言---生存    完整的语言情境

2、语言是用来学习的

  语言是思考和学习的媒介。语言的发展会随着学习历程往前推进。

3、双语或多语的环境

  许多双语的孩子,虽然能完全了解家中的母语,但在交谈时,却宁愿用英语。这样的行为,正显示出语言的复杂功能及这些孩子微妙的社会价值观。

 

第三章 语言学习是如何发生的?

3-1语言学习的历程

1、功能先于形式

所有的孩子都具有这种能力,所以,如果学校中使用的语言,对学生而言是真实的,并且如同生活中所经验的,那么他们学会控制语言形式将不再是困难事。 

【感受:孩子知道语言的实用性,有了目的性,才能有助于学好语言。】

2、由整体至部分(细节)

事实上,人类学习语言,是由整体开始,再逐渐进入局部的。我们先在熟悉的情况中,发出完整的话语,稍后才会注意到像音或字之类的语言细部,进而发展出控制这些细部的能力,并慢慢地开始去实验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整体意义的关系。整体永远多于各局部的总合,而且,任何局部的价值或意义,都只能在真正的说话事件中、在完整的话语里,才有可能学得完整。”

【疑惑:这里的整体,就是指具体的语言情境吗?】

3、学习如何理解和表达

  事实上,对学习者而言,语言惟有在社会情境中,在使用的情况下,才具有意义。

4、提供真实的听说读写事件

学校的语言课程,经常讲真实的语言与听说及读写事件之间的关系切断。将语言从情境中抽离,事实上是把它变得难学了。老师尽最大可能地提供各种真实的听、说、读、写事件。

【感受:由此,我想到了三年级的起步作文,习作1就是要求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教学时,我与孩子们做了一个游戏“独一无二的宝贝”,我准备了一个盒子,在盒子内放了一面镜子,让孩子们猜猜里面放了什么宝贝;然后让孩子们自己来看,通过照镜子,发现原来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宝贝就是自己。活动时,我让孩子们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心理活动,同学们的表情。活动后,孩子们基本都能把活动的经过完整地写下来。我想,这可能就是因为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写作事件吧。】

5、外发的创造力和内收的凝聚力相互运作

必须再一次强调的是,只有当语言的使用含有目的性,并且发生在真实的社会情境当中,这两股力量才能发挥互相制衡的作用,让孩子愿意去修正语言。

6、学校内和学校外的语言发展历程应该是相同的

如果语言课程能包涵真实的听说读写事件,老师有充分的语言发展知识,并能注意、追踪和支持幼儿语言的成长,那么,学校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

3-2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是两个平行的语言系统

【感受:关于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我认同书面语言绝对不只是口语的记录而已。在课堂上,我们会发现,会说的孩子不一定会写,平常不说话的孩子,可能会写出好的文笔。我们班就有一个孩子,上课发言挺积极的,也能说到点子上,但是自己写起作文来,连最起码的文从字顺,也很难做到。这是我们教学中遇到的难题,而我们现在提倡的“读写结合”,是不是能改变这个现象呢?】

[展开全文]

初读笔记(1

薄薄的一本书,能够带来哪些我们所期待的东西呢?

作者在序中说,这本书将会:描述我们对语言及语言发展的观点;呈现全语言在读写发展上的立场,包括对阅读和书写或写作发展的看法;为家长和老师提供一些基本原则,帮助儿童发展读写能力;介绍各种成功的全语言课程方案;提供建议,协助老师建立一个全语言课程方案,或是由旧课程转型为新课程。

其实从专家理论中,一线教师最想知道的就是如何去做,能够有一个已经成功的方案让我学着去做,有一个评测标准让我知道哪里做得不好,知道从哪个方面去改,而不是在理论中再自己去建构一个方案。希望自己读了这本书后明白什么叫全语言,全语言的教师是什么样的,全语言的课程方案如何建立,以后能在工作中应用这些理论与方案。

但在译者序中这样说:“全语言既然不是一种教学法,而是一些观念、态度和原则,自然无法以呈现教学过程的方式来介绍;只参考教室实践,也无法掌握全语言的精髓。”

这和上面我的期待是矛盾的,全语言课程方案,即使有实例,你无法照搬,要自己去实践摸索,朝着理想的目标去靠近,靠得更近,但似乎你不能说我这是最完美的全语言课程方案。每个人对全语言应该有自己的理解。

作者在序中还谈到“本书讨论到全语言的完整性时,所描述的全语言教师及教学特质,都知识作者个人的观点。对每一个人而言,全语言显然包含了多重繁复的意义,而不是一种必须遵循的狭隘教条。全语言结合了我们对于语言、学习、孩子和教师的观点。书中任何观点,都不应该限制老师发展自己对全语言的界定。”

照应了上面我的理解,老师对全语言应该有自己的理解,这其实也是在提醒我们,学习理论时要结合实际,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要全盘否定自己既有的东西,要学会批判性的阅读。

(2)

语言让交往成为一种可能;语言让人类对抽象符号的理解能力大大提高。

语言是什么?

1.语言是人和人之间交流的工具,它反映着 个体的经验,承载着人的情感世界。

 

2.语言是社会的也是个人的。个体运用语言表达和他人理解语言都得建立在一个统一的语言模式当中,这样才能满足与人沟通的要求。

3.语言由系统化的符号组成。一个完整的语言系统内按照一定的次序和规则组合起来的符号就是语言,在这一系统内将球语法规则、语言情境和排列的顺序。

4.语言随着时代不断改变,不同社会与族群的语言有着差异。时间的更替让语言烙上了历史的烙印,地域的变化,让语言有着异同。

语言为什么重要?

1.语言是用来沟通的。在人与人交往沟通的过程中运用语言,学习语言本身,学习相关事物,学习语言知识。

2.语言是用来学习的。通过语言将习得的知识呈现出来。

3.双语或多语的环境能够更快更好更多的学习语言本身。

(3)

   学习语言是一个社会的,更是个人的创造历程。家庭中学习语言很有意思也确实如此,父母和家中的其他成员是采用回应的方式,帮助个体修正、发展语言。不用告诉其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只是在回应在示范,让他人模仿,让他人明白该如何去表达而已。这样的方式可能更易于别人接受。

学习语言的历程

1.功能先于形式。重视语言本身功能作用,而不用关注其具体的形式。传统的观念往往阻碍了语言发展。人们往往在控制发音前就开始说话,在掌握拼音法则前就开始阅读,在学会拼写前就开始书写。学习语言就是在自然的状态下开始,当个人有了语言沟通的需求就有了学习的需求了。阅读前置、交流前置,拼写前置、说话前置,在错误中发展语言,这样就大大增强了语言学习的功能。

2.由整体至部分。这在第一章节中就已经提及,这是语言学习变得容易的一种模式。

3.学习如何理解和表达。语言置身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中,在使用的情况下才具有意义。

4.提供真实的听说读写事件。听说事件中所使用的是口头语言,听说事件包含语言本身、说话和听话的人说话目的,人物关系,说话状况和情境。读写事件与听说事件特性相同,但是读者和写者不会同时存在。

5.外发的创造力和内收的凝聚力相互运作。只有当语言的使用具有目的性,并且发审在真实的社会情境中,着两股力量才能发挥户型制衡的作用,让孩子愿意去修正语言。

6.学校内和学校外的语言发簪历程应该是相同的。学校内外,儿童的语言发展历程,事实上都是一样的。学校外那些主张语言发展的条件,同样可以用来帮助儿童在学校内的语言学习反过来,学校中那些特意的安排,让学习语言变得困难也会妨碍学校外的语言学习。

    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是两个平行的语言系统

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两个平行的语言系统,使用两种不同的语言媒介,有相当程度的重叠。

书面语言有许多重要功能:环境文字、职业文字、信息文字、休闲文字、仪式文字、

    协助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

 

[展开全文]

D394江畔春晓《全语言的全  全在那里》序言、第一—三章初读笔记

一、序言和第一章:

读着《全语言的全,全在哪里》序言和第一章,联想起自己教语文的道路,感觉越来越不会教语文了。就如这本书所说:是不是自己的教学人为地将语文的学习变得很难?是不是采用的是由下而上的学习观?是不是采用了人工化的技能程式?是不是为语言而语言?是不是上了无趣、无意义、不相关的课程?

我发现其实不是一张白纸。据研究,5、6岁孩子的语言状况大致是:已经能够听说母语中所有因素的发音,掌握了三四千个口语词汇,能自由运用简单陈述句式和疑问句式,且平均句长达八九个字,被动句、双重否定句等较难的句式也基本已被掌握。这不是说孩子完全具有“读”的基础和能力吗?于是和学生一起读儿歌、读童话故事、讲童话故事、讲生活中的故事。让语言学习变得容易,让语言同学生生活经验相关,让学生拥有使用语言的自主权。这样学生学得兴趣盎然,优秀的更优秀,学困生也有了点滴的进步。

全语言不只是一种语言教学法,它更是一种教育哲学观,是通过对语言、学习、课程、教学与教师四者的重新思考,而产生的有别于传统的态度。

如果学校把语言切割成小片段,有意义的事物就变得毫无意义;而无意义的事物,是孩子们很难理解的。抽象的学习片段,也让孩子难以掌握、不容易记住,孩子们便逐渐认为,学校只是一个学习无意义事物的地方。在我们刻意想把语言变得比较容易学时,其实却是把它变难了。怎么会这样呢?因为学校把完整的语言,拆成抽象而细碎的小片段,认为幼儿学习简单细小的事物会学得比较好。

什么情况让语言学习变得很难?

由下而上的学习观

人工化的技能程式

错位的焦点:为语言而语言

无趣、无意义、不相关的课程

什么情况下让语言学习变得更加容易?

与学习者生活经验相关

具有生活和学习上的目的

以意义为中心

尊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让学习这拥有使用语言的自主权

一个有效地全语言课程方案,会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这种力量,更会在学生发展语言和思考能力的同时,让他们学会有用的,并且是与他们相关的知识。

学校开始让学生有机会实际使用语言,鼓励学生谈论他们学习的事物,要求学生问问题,聆听对方的回答,对回答的内容作回应或作更进一步的讨论,建议学生记录生活里发生的事情,与他人分享经验,指导学生为获取资讯而阅读,注意生活周围的文字,或欣赏一则美好的故事。

当语言具有下列特质时,比较容易学习:

是真正的;是完整的;是有意义的、可以理解的;是有趣的;是与学习者相关的;是属于学习者个人的经验;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具有社会功能;对学习者而言是有目的的;学习者自己想学的;学习资源是唾手可得的;学习者拥有使用的自主权。

当语言具有下列特质时,比较难学习:

是人工的、不实际的;是零碎的而片段的;是无意义的、无法理解的;是呆板而无趣的;是与学习者无关的;是属于他人经验的;是与生活实际不相干;不具任何社会功能;对学习者而言没有明显目的;学习者被强迫而学;学习资源是难以取得的;学习者完全没有自主权。

一个全语言的课程方案,不论是对学生或是对老师而言,都是比较愉快而有趣的,并且也会更有效率。孩子入学时,就已经对语言有基本的掌握,他们非常想了解周围的世界,如果学校把语言切割成小片段,有意义的事物就变得毫无意义;而无意义的事物,是孩子们很难理解的。不仅如此,这些抽象的学习片段也让孩子难以掌握、不容易记住。如此一来,孩子便逐渐认为,学校只是一个学习无意义事物的地方。

这就是为什么语言学习在孩子有意义的生活里显得那么容易,进了学校之后,却变得那么困难得原因。

个人疑问:

让学习者拥有使用语言的自主权中的自主权指哪些?

二、第二、三章:

读着《全语言的全,全在哪里》第二三两章,我会时不时地想到第一章的内容,特别是那张“语言特质与学习难易度对照表”。原因是这两章是对这张对照表的一个解读:即语言是什么?为什么?语言学习是如何发生的?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工具,它是用来沟通的、学习的;语言的学习功能先于形式,由整体到部分,在真实的听说读写事件中学习理解和表达。

我将这两章学习到的知识、观点来反照我们的平时的教学实践发现既有肯定的地方,也有许多修正的地方。

我们每学习一篇课文基本上是从整体出发,然后再回到部分。在这儿找到了依据:整体永远多于各局部的总合,而且,任何局部的价值或者意义,都只能在真正的说话事件、在完整的话语里,才有可能学得完整。我们平时让学生写日记周记时会引导他们关注身边发生的真实事件,并对此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言论。在这儿也找到了依据:事实上,对学习者而言,语言唯有在社会情境中,在使用的情况下,才具有意义。也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中,语言才容易学习。

那大多数的时候为什么语言的学习变得如此的艰难呢?这都是我们老师和家长人为地主观地认为某种方法或策略可以是学生语言学习变得容易,其实恰恰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让学生包括自己苦不堪言,收效甚微。这就出现了“语言特质与学习难易度对照表”第二部分中所说的情况。

新课标在课程性质中这样强调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此时我们进一步明白了这样强调原因所在:语言的功能先于形式,在学生在使用语言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时,会逐步理出语言的规则。只有当语言的使用具有目的性,并且发生在真实的社会情境当中,学生才愿意在老师家长和同伴指引下修正语言。

 

 

[展开全文]

《全语言的全,全在哪里》学习之旅

这本书的学习,我可真不容易!首先到处都买不到书,从购买《汉语修辞学》的书开始,就在寻找全语言,可是,了无踪迹。和我同样遭遇的读书班同学一起在群里哭诉着,幸好,御苑雪中送炭,送来了电子版。这可比购买复印书强多了,打印出来可是厚厚的一大叠,终于有书读了。

新问题又来了,购买不了课程,进入不了学习班,连着两三天都没有办法解决。只好先看书,完成初读笔记,再考虑其他事情。唉,为什么,我每次操作起来这是怎么不容易?难道我傻了?加入班级就花了整整一周。

 

目录

  • 全语言  发展语言较容易是途径
  •  语言   是什么?为什么?
  •  语言学习  是如何发生的
  • 学校  从全语言的观点来谈
  • 全语言的“全” 什么使它“全”
  • 发展读写能力  全语言的整体实践方法
  • 语言学习的补救方法  自我价值和读写观的重建
  • 全语言现况  世界各国的实施情形
  • 全语言教师   全语言运动中的关键角色.

第一章 全语言 发展语言较容易的途径

     孩子入学时,就已经基本掌握了语言,他们十分希望了解周围的世界。可是,学校采用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实质上阻碍了孩子们语言的学习。我们刻意地想把语言变得比较容易好学时,事实上却是把它变难了。学校把完整的自然语言,拆成抽象而细碎的小片段,认为幼儿学习简单细小的事物会学得比较好。可这样做忽略了语言最重要的目的——意义的沟通。【我的孩子正在读一年级学习拼音,拼读起来很辛苦,就是因为我们把汉语拆成抽象的生母、韵母和音节,再凑成音节词,然后是句子,与生活经验没有多大关系,所以没有参加学前班的孩子一年级的前两个月都比较辛苦,家长也很辛苦。】

因此,让语言保留它的完整性吧,只有当孩子必须使用语言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时,学习才有目的,才能发挥功用。学校开始让学生有机会实际使用语言,鼓励学生谈论他们学习的事物;要求学生问问题,聆听对方的回答,对回答的内容作出回应或做更进一步的讨论;指导学生为获取资讯而阅读,注意生活周围的文字,或欣赏一则美好的故事。

全语言课程方案就是如此地将语言、文化、社区、学习者及老师结合成一个不可分割、息息相关的学习网络。

一个全语言的课程方案不论是对学生或是对老师而言都是比较愉快而有趣的,并且也会更有效率的。【韩兴娥老师海量阅读,三个星期教完拼音,两周教完一本教材能够受到那么多老师的追捧学习,就是因为,她把学习拼音时时与阅读联系在一起,一边拼读学生感兴趣的儿歌,一边学拼音,更有动力,有内需。】

什么情况让语言学习变得很难?

  1. 由下而上的学习观【学习拼音,应该就是自下而上的学习观,中国人学英语先学字母,再学单词句子语法,很困难,也是这个原因吧!】
  2. 人工化的技能程式

许多“技能”,事实上是由某些人主观推断出来的。【今天数学老师在办公室议论:3个2,许多孩子总是列式3+3,这也是人工化的技能程式吗?对于孩子3个2,相当陌生,一般不会这么说,只是老师为了归纳乘法的意义而强调吧。】

  1. 错位的焦点:为语言而语言

语言教学如果是“为教语言而教语言”,或是让学生像语言学家一样去分析讨论语言时,也不再为使用语言而学习了。【很多汉字孩子们容易写错,多一笔或少一笔,语音也是平翘舌、前后an不分,是不是也可以认为我们的考试让老师们为“教语言而语言”,生活中,平翘舌、前后an,在方言区并不需要分清,大家都明白意思。】

  1. 无趣、无意义、不相关的课程。

【揠苗助长,也会让孩子学习无趣。】

什么情况让语言学习变得更容易起来?

  1. 与学习者生活经验相关

【《再见了,北京》这篇课文的教学老师们都反应很难教,就连读通读顺课文都不容易。当孩子们搜集有关北京奥运会的资料,观看开幕式和闭幕式已经运动员夺冠的视频种种过程,给学生提供了生活经验,孩子们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

  1. 具有生活和学习上的目的

必须为了自己的生活或学习上的需要而使用语言。

  1. 以意义为中心

学习语言好,和通过语言来学习事物,是同时进行的;我们并非通过学“阅读”这个词,而学会了阅读,而是在平常读故事、杂志报纸等的同时学会了阅读【阅读并不是语文课的唯一目标,阅读也不在语文课达成,那么语文课我们一篇又一篇地分析课文,是为了什么?】

  1. 尊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2. 让学习者拥有使用语言的自主权。
  • 第二章  语言 是什么?为什么?

孩子的语言,会因为需要的增加而快速成长。在他们通过语言学习事物时,同时学习了语言本身以及与语言有关的知识。语言学习的这三种向度,从一开始就在完整的语言情境中同时进行着。

 

语言是什么?

  1. 人与人之间的分享和知识的成长。

我们用语言来反映经验,并以符号呈现,通过语言,我们能分享彼此艺术及情绪层面上的经验。书面语言(文字)大大地延展了人类的记忆范围,因为它可以储存大量的知识,超越人类头脑所能储存的容量,甚至能让我们能和远距离的或其他时空的人,包括过去的作者产生联系。【因为有了文字,我们能阅读,知识能传承,所以人类才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特别是在网络年代,国内外大事顷刻之间便是家喻户晓。】

  1. 语言是社会的,也是个人的。

我们才婴儿时期开始学习语言,创造自己的语言,然后逐渐发展、修正自己的语言,使它合乎家庭和社会的规范。但是,每个人的语言还是各有特性。

人类的语言,代表着使用者的思想,并不只是一串声音而已。只有语言能让我们将新想法表达给从未听过这个想法的人,让对方了解。“表达”“理解”这两种社会需要会削弱我们创造语言的个体张力,让个人的语言落入社会语言的惯用模式中。

  1. 语言由系统化的符合组成的。

语言的意义是使用者赋予的,而不在符号本身上面。语言要达到沟通的目的,就必须在使用情境里有一个完整的系统;必须同时有符合、系统和一个使用的情境,才能发挥作用。

语法,就是系统完整的语言,它包含的是语言的使用规则。有了这些规则,说相同语言的人们才能了解彼此的意图。规则是语言中看不见的,自然无法靠模仿学会,孩子们必须从自己的经验中推断出来。在学会说话和听懂别人说话的过程中,孩子们显示了卓越的推断能力。

  1. 语言随着时代不断改变,不同社会与族群的语言有着差异。

人类创造的书面语言,正可用来延伸社会群体记忆,拓展沟通的极限。现代社会里,语言的定义更为广泛,甚至包括电脑语言和机器语言。一个全语言的课程,接受学校教育从各种角度来处理语言的全面性。

个人和社会都在持续变化,语言也一定会跟着不断改变,以符合个人和社会的使用需要。

老一代和年轻一代的语言有代沟,年轻一代喜欢发明新的词汇来替代。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特殊的语言,专属用语等也有可能成为永久性语言。同一语系的语言,由于地域的差异,也发展出不同的语言形式。

学校应该欣然接纳语言中充满活力和多变的本质。学生在方言和用语上所呈现的多样性,并不是什么坏事!老师不以所谓的语言标准性或合理性来要求学生,而是完全地支持学生在语言发展上的全面性及多样性,这又是多么令老师有成就感。【推广普通话,已经让许多方言渐渐在孩子一辈的生活中消失了。标准化的答题卡,怎么能让学生发展多样性的语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语言为什么重要?

  1. 语言是用来沟通的。

孩子必须与周围的人保持持续的、紧密的沟通,而语言正是他们沟通的关键。凭借语言,孩子们逐渐了解他们的周围世界,也知道其他人对世界的看法。孩子学习语言,正是因为语言是生存的工具之一。【阿斯伯格综合症,这是我最近刚刚接触到的新名词,对照这个症状的特征,发现教书的二十多年,遇到的很多个孩子智商很高,可是与同伴的沟通、交往能力却很差,在班级中总是孤单的行者,这些孩子总有这方面或那方面显得特别固执,与同学格格不入,其实他们或多或少都是阿斯伯格综合症的患者,只是程度轻重的区别。我身边的这些孩子多数是教师子女,大部分是在他们的婴儿期就开始智力方面的开发,比如认字等。】

  1. 语言是用来学习的。

【我身边的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孩子他们都热爱阅读,早早认字,让他们学会使用书面语言进行认字,了解这个世界,可是上帝为他们开启了智商的窗口,却关闭了情商的大门,这种推论有理吗?】

  1. 双语或多语的环境   第三章语言学习  是如何发生的?

语言学习的历程

  1. 功能先于形式

全语言课程方案接受孩子在冒险和犯错中学习的事实。不管是孩子涂鸦、字母倒写、自创拼字、自创标点符号,或是阅读及书写上与原文有差异等,都是令人喜悦的现象,因为这表示他们正在发展驾驭语言的能力。他们在使用语言满足自己的需要时,会逐步理出语言的规则。

  1. 由整体至部分

事实上,人类学习语言,是由整体开始,再逐渐进入局部的。幼儿早期口语中的语法规则,是由早期的“单词句”中归纳出来的。幼儿语法上的错误正是他们语言成长的最佳指标。

在语言发展的任何阶段,不论是刚开始辨识文字的初学者,或是想学着看懂电视指南,或是想完成一份研究报告的学生,每一个人都必须在整体的情境、经验中,才能学会其中比较片段的语言成分或技巧。所以想让语言学习变得容易,就必须帮助学习者从整体出发,再去注意语言的细节。

  1. 学习如何理解与表达

对学习者而言,语言唯有在社会情境中,在使用的情况下才有意义。也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中,语言学习才容易。从生命开始,语言就和孩子心灵内在的感受性息息相关。如果我们将语言变成不具有意义、难以理解的东西,那么语言学起来绝对不容易。

  1. 提供真实的听说读写事件。

【一个六年级的孩子父母在外地做生意,平常寄在亲戚家托管。中秋节时老师布置作文:写一篇关于自己父母关心孩子故事的作文。孩子回答亲戚家,大发脾气:“这个作文怎么写?他们什么时候关心过我?我不写,我不交!老师问,我就说没有带来,天天都没有带来。”接着哇哇大哭!好不委屈。表哥走过来一本正经地说:“来,我教你写,这有啥难?百度一篇,再修改就可以了。现在,哪篇作文会说真话,都是编的,假的。”过了一会儿,两个孩子嘻嘻哈哈去玩了,作文也及时上交了。现实就是如此孩子们的作文多是虚假的,哪来真实的听说读写事件。】在一个成功的全语言课程方案中,老师会尽最大可能地提供各种真实的听、说、读、写事件。

  1. 外发的创造力和内收的凝聚力相互运作。

两股力量如何塑造孩子的语言发展。第一股力量是由内往外扩张个人的创造力,这股力量是让孩子不停地发明语言,持续地打破语言的限制,扩展他的使用范围。另一股力量则是由外往内集中的凝聚力,来自周围的人群,持续地将孩子的语言集中到一个共通的意义和形式上去。只有当语言的使用具有目的性,并且发生在真实的社会情境中,这两股力量才能发挥互相制衡的作用,让孩子愿意去修正语言。

  1. 学校内和学校外的语言发展历程应该是相同的。

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是两个平行的语言系统。

这两个不同的语言媒介有相当程度的重叠。书面语言具有口头语言所有的基本特质,那就是在有意义的语言活动中,所使用的符号和系统。听说读写四种语言形式中,人们先去学习他认为最需要的那一种。

  1. 书面语言有许多重要功能

环境文字,职业文字,信息文字,休闲文字,仪式文字。

  1. 协助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
[展开全文]

授课教师

研修营导师组

课程特色

文档(7)
作业(3)

学员动态

倚楼听听风 的作业""已被批阅
绿茵 的作业""已被批阅
萨那依尔 的作业""已被批阅
石头姑娘 的作业""已被批阅